奇葩的写作怪癖——重读《聊斋志异·冷生》

文一史二ywh 2025-03-30 08:24:14

自古以来,文人有写作怪癖的不在少数。

最为我们所熟知的莫过于大唐诗仙李白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宋真宗时的杨亿,据史书记载其人“每欲作文,则与门人宾客饮博、投壶、弈棋,谈笑喧哗,而不妨构思”,“一幅娄千言,不加点缀”,很快就写好,令人惊叹不已。

《聊斋志异》里的这篇《冷生》讲的也是一个类似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平城(大概是现在的山西大同)的冷生,这个人读书开窍很晚,直到二十多岁的时候,还“未能通一经”。

直到有一天不知从哪来了位狐仙跟他住在一起,和冷生整夜整夜地说话。家里的兄弟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最近总是听到他整夜和别人说话的声音。但是冷生打死也不肯说出实情。

不过从这之后,这位冷生就好像开了挂了。每次写文章的时候,“则闭门枯坐,少时哗然大笑。窥之,则手不停草,而一艺成矣。脱稿又文思精妙。”很快就考中了秀才,第二年又成了廪生,每次考试则逢场大笑,于是,“笑生”的这个外号也就不胫而走了。

后来,冷生倒了霉了,因为他碰到一位严肃死板的学政。这位学政大人,见冷生在考场作文时,别人都在眉头紧锁奋笔直书,他却忽然大笑。这可成何体统,便要对他严加责罚。

好在旁边有人替冷生说话,说这个人平时就有些疯疯癫癫,大人您不要和他一般见识。学政这才没有追究,但是开除了他的学籍。

作者蒲松龄以“异史氏曰”的形式对此发表了他的一番见解:“闭门一笑,与佛家顿悟时何殊间哉!大笑成文,亦一快事,何至以此褫革?如此主司,宁非悠悠!”

翻译成现代的白话就是:闭门一笑,与佛家顿悟时的情形有什么不同!大笑之后写成文章,亦是一件大快活事,何至于因此革除其功名呢?如此学政,岂不是太过荒唐!

看来,蒲松龄对这位学政的做法颇不以为然,倒是对这位冷生的“闭门一笑”颇为欣赏,将它比之于佛家的顿悟。

不得不说,蒲松龄还是懂得冷生的。

附:《聊斋志异·冷生》

平城冷生,少最钝,年二十余,未能通一经。忽有狐来,与之燕处。 每闻其终夜语,即兄弟诘之,亦不肯泄。如是多日,忽得狂易病:每得题为文,则闭门枯坐;少时,哗然大笑。窥之,则手不停草,而一艺成矣。 脱稿,又文思精妙。是年入泮,明年食饩。每逢场作笑,响彻堂壁,由此“笑生”之名大噪。幸学使退休,不闻。后值某学使规矩严肃,终日危坐堂上。忽闻笑声,怒执之,将以加责。执事官代白其颠,学使怒稍息,释之,而黜其名。从此佯狂诗酒。著有“颠草”四卷,超拔可诵。

异史氏曰:“闭门一笑,与佛家顿悟时何殊间哉!大笑成文,亦一快事,何至以此褫革?如此主司,宁非悠悠!”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