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人物深度解读:人情练达的官场“老油条”何太监

文一史二ywh 2025-03-29 12:07:50

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评价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时说道:“至谓此书之作,专以写市井间淫夫荡妇,则与本文殊不符,缘西门庆故称世家,为缙绅,不惟交通权贵,即士类亦与周旋,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盖非独描摹下流言行,加以笔伐而已。”

先生之言,是也!

在《金瓶梅》的第70回,西门庆通过结交权贵,即将加官进爵,取同僚夏提刑而代之,升任提刑所正千户。为此他和夏提刑结伴同行到了东京汴梁,要去履行一些必要的转任升迁手续。

何太监将西门庆请到一旁的直房内相见,饮酒之际,何太监拜托西门庆日后多多照顾他的侄儿何永寿:“舍侄儿年幼,不知刑名,望乞大人看我面上,同僚之间,凡事教导教导他。”

西门庆自然免不了一番客气,何太监道:“常言:学到老,不会到老。天下事多如牛毛,孔夫子也只识得一腿。恐有不到处,大人好歹说与他。”

等到西门庆和何太监的侄子何永寿何千户参拜了朱太尉回来,何千户邀请西门庆去他家一饭,说有事要与西门庆商议。

到了何千户家中,酒席早已摆上,盘堆异果,花插金瓶。不一时,何太监从后边出来,西门庆展拜四拜请公公受礼,何太监不敢妄自托大,只受了半礼。推让一番,主客安坐。

何太监见西门庆来时未多穿衣服,便吩咐左右:“拿我穿的飞鱼绿绒氅衣来,与大人披上”。言谈当中似乎又不经意地提到,“昨日万岁(指皇帝)赐了我蟒衣。(这件)我也不穿它了,就送了大人遮衣服儿吧。”

此时,鼓乐齐鸣,铜锣铜鼓,响成一片。原来是何太监专门叫来家中十二名吹打的小厮,在席前奏乐助兴。

席间,何公公以万岁爷跟前当红太监的身份,频频与西门庆把盏,给足了西门庆的面子,并再次说道:“我家做官的(指他的侄子何千户),初入芦苇,不知深浅,望乞大人凡事扶持一二,就是情了。”

此时此刻,西门庆的嘴巴也好像开了光似的,居然也应答得十分得体。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上,不会说话可是不行的,这可真是教科书似的封建社会官场说话的案例。

何太监哪里肯放,定要留宿西门庆。西门庆面露难色,唯恐夏提刑那里见怪,反倒惹来何太监的一番吐槽:“如今时年,早晨不做官,晚夕不唱喏。虽故当初与他同僚,今日前官已去,后官接管承行,与他就无干。”

人走茶凉,古往今来大抵如此,何太监硬生生地把这块遮羞布给扯下来了,关键是他还说的面不改色心不跳,那么的理直气壮,西门庆只得恭敬不如从命了。

作者兰陵笑笑生对他虽然着墨不多,但却让人印象深刻,一个说话漂亮的、人情练达的、官场老油条的形象,早已经是跃然纸上了。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