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亨的憋屈,惊惧上表:我和太子妃感情不睦,请准许我们离婚

爱喜扬扬 2025-01-12 10:46:53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的夏日,唐玄宗李隆基因着一件事而满心忧虑,整日里闷闷不乐,连茶饭都没了心思。一直服侍在其身旁的高力士见状,实在忍不住了,便开口询问唐玄宗这般状况究竟是何缘故。

李隆基满是不悦地呵斥道:“你身为我家的老奴仆,怎么会不晓得我的心思呢?哼!”

事实上,高力士对李隆基的心思那是了如指掌,而群臣之中知晓李隆基所想之人也不在少数。说到底,李隆基五十多岁了,大家心里都明白,他所考虑的无非就是立储这件事罢了,毕竟在当时,立储可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其实,在此之前便已设立过太子了。时间要追溯到开元三年(715年),那时唐玄宗的次子李瑛就被册立为太子,而他这太子的身份一当便是长达二十年之久。

之后,武惠妃一心想要让亲生儿子李瑁登上太子之位。为此,她精心谋划设计,致使李隆基将太子李瑛等三个儿子废杀。然而,或许是做了亏心事,武惠妃随后便因惊惧过度而离世,如此一来,太子的位子也就空缺下来了。

宰相李林甫始终力劝立李瑁为太子,然而李隆基内心却更属意第三子忠王李亨。李亨为人仁厚且孝顺,行事谨慎,平日里还勤奋好学,并且就年龄而言也是居长的,综合各方面来看,他无疑是太子之位最为合适的人选。

然而,一年多的时间悄然流逝,李隆基却依旧处在犹豫不决的状态当中,始终未能切实下定决心,到底该将谁册立为太子,这件事情就一直这么悬而未决着。

时光匆匆,从不会等人啊。李隆基如今都已经五十多岁了,一想到那揪心的事儿,他就满心愁苦。自己的三个儿子竟然在同一天都被废杀了,每每念及于此,他便茶饭不思,夜晚更是辗转难眠,唉,这沉重的心事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恰在此时,高力士发出了询问,而李隆基呢,仿佛也正有着聊一聊的念头,就那么随口说了一句。话音刚落,高力士便紧接着问道:“陛下所说,可是有关确立太子之事?”

在得到李隆基肯定的回应之后,高力士继而开口说道:

“诸位又何苦这般让圣上费心劳神呢?只需依照长幼之序推立(继承人)便可,如此一来,又有谁敢再来争抢呢!”(源于《资治通鉴》)

事实上,这原本就是李隆基内心的想法。只是呢,他对李亨终究也谈不上有多中意,所以才会一直处在犹豫不决的状态当中。如今高力士都把这话说出来了,他一下子就觉得心里敞亮了,顿时豁然开朗起来。

在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七月初二这一日,李隆基来到宣政殿。于此处,他郑重地册立李亨成为太子。时光流转,短短十天之后,李隆基又进行了一项册封事宜,那便是将忠王妃韦氏册封为太子妃。

京兆韦氏彭城公房一脉有韦元珪,其担任兖州刺史一职。韦元珪膝下子女共六人,分别是四个儿子韦坚、韦兰、韦冰、韦芝,还有两位女儿,即惠宣太子妃韦氏以及李亨的太子妃韦氏。

韦氏并非李亨原配正妻,起初她只是李亨身为忠王时等级最高的妾,即孺人。之后其身份逐步转变,先是成为忠王妃,而后又当上了太子妃,身份一路变化,愈发显得尊贵起来。

并且,韦氏为李亨诞下了二子二女,这使得她在李亨心里的地位着实不一般。然而即便如此,到了后来,李亨却依旧还是将韦氏给舍弃了。

从李亨被立为太子的那一瞬间起,便被推到了极为凶险的风口浪尖之上。宰相李林甫原本一心想扶持李瑁成为太子,可最终是李亨当上了太子,于是李林甫满心担忧,害怕李亨日后会对自己不利。

就这样,李林甫采取了先下手为强的策略,在各个方面故意刁难李亨,其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企图把身为太子的李亨给废黜掉,以此来达成他自己不可告人的心思。

在这种情况下,李亨只能处处小心谨慎。身为太子,却落到这般田地,着实是憋屈至极。更为关键的是,就连李隆基都未站在李亨这边给予支持呢,这让李亨的处境愈发艰难。

李隆基对于宰相和太子间的争斗,向来是持乐见其成的态度。李亨被立为太子时已然28岁,属于成年太子了。李隆基怎会愿意让李亨对自己这位老父亲的地位构成威胁呢?于是乎,便任由李林甫去针对李亨,对其行为也不加干涉。

幸运的是,面对诸多情况,李亨皆可应对自如。然而,时间推移到天宝五载(746年)之时,李亨切实察觉到了那源自李林甫的极为巨大的威胁,这一威胁如阴霾般笼罩而来,让李亨无法再像以往那般轻松应对了。

在这一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灯会上,太子李亨外出游玩。恰巧碰到了大舅哥韦坚,他俩交谈了一阵子后便各自分开了。随后,韦坚又邂逅了陇右兼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接着二人一同在景龙观道士的房中尽情聊了起来。

李林甫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使得御史中丞杨慎矜发现了这件事。

需明确的是,太子李亨以及水路转运使韦坚,皆是李林甫欲打击的对象。皇甫惟明呢,乃是李亨的好友,此次击败突厥后入京献俘,他便借着这个时机,向李隆基进言,劝其莫要任用那专擅权势的李林甫。

皇甫惟明因此遭到了李林甫的嫉恨,随后李林甫便去劝说杨慎矜,让其暗中对皇甫惟明展开调查之事。

元宵灯会上发生的相关事情被杨慎矜知晓后,他自然是不可能对此默不作声的,于是便将情况告知了李隆基,称韦坚身为皇亲国戚,实在是不该和边将有着那般亲密的关系。

李林甫径直向上奏报,声称韦坚跟皇甫惟明凑在一块儿的时候,竟是在谋划着要让太子登上皇位呢,这可绝对是件不得了的大事。

李林甫如此这般一说之后,李隆基细细想来,也认为确实存在这样的可能性。紧接着,便毫不犹豫地将韦坚与皇甫惟明打入大狱,而且还下令让李林甫去全面、深入地彻查这一事件。

最终,韦坚与皇甫惟明二人皆遭外放处置,而太子李亨却并未因此事受到牵连。可李林甫哪能就此甘心呢,没料到过了没多久,情况就发生了转变。

作少匠的韦兰乃韦坚之弟,还有兵部员外郎韦芝,二人一同为韦坚鸣冤叫屈,甚至妄图请出太子李亨来为韦坚出面作证。如此行径,使得李隆基的怒火愈发炽盛,心中的愤怒较之先前有增无减。

那么,太子李亨究竟采取了怎样的做法呢?据《旧唐书》所记载的内容来看:

太子心中惧怕,于是向皇上呈递奏表为自己申辩,称和妃子之间感情不和睦,恳请准许离婚。玄宗得知此事后,对太子进行了一番安慰劝解,而后准许了太子与妃子离婚的请求。

李亨满心惊惧且忐忑不安,当下便直接呈递上表,表中言辞恳切地写道:“我与太子妃二人之间,感情甚是不和睦,如此状况实难维系,还恳请陛下恩准,准许我与太子妃解除婚姻关系。”

另外,据《资治通鉴》记载,李亨曾提出“乞不以亲废法”的请求。其意思是希望在面对事情时,不要因为涉及亲属关系就废弃相关的法令制度,以保证执法等能秉持公正客观的原则,不因私情而有所偏颇。

李亨想要从相关事件里脱身出来,就只能向他人提出与太子妃解除婚姻关系的请求,以此彻底斩断和韦家之间的关联,其目的在于希望李隆基不要因为存在亲戚这层关系,便将律法弃之不顾。

这种做法,该怎么形容呢?或许在当时它算是最优选择了。要知道,李隆基对李亨本就缺乏十足的信任嘛,他可不希望李亨的势力发展得太过强大。这情形,还真如那句俗语所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

李隆基对于李亨的做法颇为满意,于是准许他们离婚。就这样,李亨成功从相关事件里脱身出来。而韦坚呢,却再次遭到贬谪,他的几个弟弟也全被外放任职,如此一来,韦家也就彻底走向了没落的境地。

太子妃韦氏选择了出家为尼的生活,其修行之所就在宫中的佛舍里面。待到安史之乱爆发,长安不幸沦陷,韦氏也因此落入叛军的掌控之中,最终在至德二年(757年)与世长辞。

事实上,透过这件事便能察觉到,李亨身为太子,着实有着诸多的憋屈与艰难处境。不过好在后来,他并未重蹈二哥李瑛的覆辙,而是在安史之乱期间北上前往灵武,并在那里登基称帝,他便是唐肃宗了。

李隆基只得仓惶逃往蜀地,在途中,他被迫做出了处死自己最心爱的杨贵妃这一痛心之举。而当他好不容易抵达蜀地后,竟又得知了一个令他意想不到的消息,那便是自己已然成为了太上皇。

他怎么也没想到,曾经那位做事谨小慎微,老是过得憋屈的太子,最后竟让他栽了个大跟头。就因为这,往后的日子里,等待他的便只剩下了凄凉悲惨的晚年生活,这结局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0 阅读:20
爱喜扬扬

爱喜扬扬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