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被下狱后为何承认谋反?狄仁杰:如果我不承认,已经死了

爱喜扬扬 2025-01-12 10:46:26

在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末的时候,原本担任洛州司马一职的狄仁杰,其官职得到了擢升,被任命为地官侍郎,而且还代理尚书的相关事务,同时又被加授了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一职位。

狄仁杰首次拜相,然而其担任宰相的时间颇为短暂。仅仅不到四个月的工夫,狄仁杰便遭受下狱的境遇,此次拜相也就这样匆匆结束了。

酷吏来俊臣无端诬告任知古、狄仁杰、裴行本、裴宣礼、卢献、魏元忠、李嗣真等诸多大臣谋反,就因为这莫须有的罪名,这些大臣便被直接逮捕,而后下到狱中,遭受了这不白之冤。

需晓得,来俊臣在那个时期那可是声名远扬的酷吏。他最为拿手的本事,便是去诬陷他人,还擅长通过刑讯逼供的手段,强行让别人就范,而且极其善于罗织各种各样的罪名来加害于人呢。

一旦被他给盯上了,想不遭受重创那是绝无可能的事儿。好多人都被直接杀害了,而且还会连累到整个家族。不过有这么个情况,要是在接受审问的当下就能马上承认所犯的罪行,那么是可以免去死罪的惩处的。

狄仁杰当场便承认了自身所犯的罪行,并且说道:

在大周发生变革、一切皆求新之时,那些曾身为唐室旧臣之人,甘愿接受被诛杀惩处的命运,而情况确实如此!(出自《旧唐书·狄仁杰传》)

狄仁杰居然如此干脆利落地承认了谋反这件事,这可着实让来俊臣始料未及。要知道,来俊臣原本还准备大施拳脚,动用他那些五花八门的刑具以及各种手段呢,这下可好,全都没了施展的机会,一下子就被狄仁杰这举动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来俊臣见狄仁杰这般识时务,心里头着实高兴。在拿到狄仁杰的口供之后,便把他关进监狱,就等着之后行刑了,对其看管也随之放松下来,不再像之前那般严加防备,而这恰恰给了狄仁杰得以喘息的契机。

狄仁杰向看管之人借来了笔墨,接着从被子上撕下一片帛,把自身所遭受的冤屈详尽地书写于其上,随后将其塞进棉衣之中。而后,他对看守的王德寿讲道:“如今天气渐渐热起来了,劳烦您把这件棉衣转交给我家里人,好让他们撤去里面的棉花。”

事实上,那正是692年的正月时分,寒冬依旧未去。王德寿又怎会毫无察觉呢?就在刚刚不久之前,他才刚刚与狄仁杰发生了冲突。

原因在于王德寿曾对狄仁杰讲道:

“尚书肯定应当减免死罪。德寿心里想着谋求稍微降低一下惩处的层级,依靠尚书去牵连杨执柔,这样做可行吗?”

狄仁杰与杨执柔均有在礼部任职的经历。也正因如此,王德寿动起了心思,他盼着狄仁杰能去攀扯诬陷杨执柔,想着只要狄仁杰这么做了,他便可以凭借此事来谋求官职的晋升。

狄仁杰怎会愿意呢?只见他高呼一声“皇天后土,遣仁杰行此事!”随后便猛地以头撞向柱子,刹那间鲜血直流,满面皆是。这可把王德寿吓得够呛,赶忙灰溜溜地跑开了,过了许久,才又折返回来。

待其归来之时,狄仁杰已然备好了帛书,恳请他帮忙把棉衣转送至家中亲人处。王德寿见状,便不再刁难狄仁杰,反倒十分爽快地应了下来,随后吩咐手下人把棉衣交到了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手上。

狄光远在接到棉衣的那一刻,心里就隐隐觉得这棉衣定是有些古怪之处。待他把棉衣带回家里后,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就动手将棉衣拆开了,果不其然,在棉衣之中顺利找到了那份帛书。

狄光远望着那上头熟悉的字迹,刹那间,泪水夺眶而出。可他深知不能让情绪肆意宣泄,于是赶忙克制住自己,迅速整理好情绪后,便把这件事告知了家中的亲人们。

他怀揣着帛书,对外宣称有极为重要的事情,必须当面禀报给武则天知晓。凭借如此说法,他这才成功获得了武则天的召见,得以有机会面见这位权势滔天的统治者,去陈述他所谓要紧之事。

当武则天见到狄仁杰所写的帛书之时,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她旋即把来俊臣唤至跟前,满脸怒色地质问道:“你之前口口声声说狄仁杰等人已然承认谋反,可如今呢,他家中的子弟却在四处诉说冤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来俊臣神色平静地说道:

仁杰等人被关进监狱之时,我从未剥夺他们的头巾腰带,他们睡觉休息也还安稳。倘若他们没有犯下所被指控之事,又怎会甘愿承认谋反呢!

确实如此,狄仁杰在一开始就坦然承认了自己谋反这件事呢。要知道,他可没有遭受来俊臣那些令人胆寒的刑具折磨,也未曾经历各种逼供手段。而在来俊臣眼中,狄仁杰这般轻易承认的举动,反倒成了能证明他确实谋反的有力依据了。

然而武则天对此并不轻信,于是派遣通事舍人周綝前往狱中查看情况。来俊臣得知后,赶忙吩咐狱卒把巾带借给狄仁杰等人,好让他们着装齐整,依次排列站立在西边,静候着周綝前来察看。

来俊臣让周綝心生畏惧,以至于周綝都不敢仔细去看。只是极为随意地匆匆扫了一眼后,便将目光停留在了东边。做完这些,周綝便打算就此回去,向武则天禀报复命事宜了。

来俊臣眼见着周綝就要离去,赶忙把周綝给留了下来。随后,他指使他人冒充狄仁杰等人的名义,伪造出了一份《谢死表》,并且还安排周綝将这份伪造的《谢死表》呈递给武则天。

在那个时代,武则天能登上皇帝之位,岂是轻易就能被糊弄过去的?先是狄光远呈上了帛书,随后武则天又见到了狄仁杰的《谢死表》,她心里很清楚,这其中定然藏着什么猫腻,不会就这么简单。

于是,武则天决意要亲自来处理这件事。她径直召见了狄仁杰,并且当面询问道:“究竟是何缘由,竟让你承认了谋反这一罪名呢?”

狄仁杰回应道:“要是当初不承认谋反之事,恐怕早就死在那严刑拷打之下了。”(源自《旧唐书·狄仁杰传》)

狄仁杰所表达的意思很容易明白,那便是:“要是我不予以承认的话,恐怕早就已经被人给打死了。”

来俊臣备下诸多刑具,其审讯手段也极为严酷,鲜有人能经受得住。一旦被他刑讯逼供,存活下来的希望甚是渺茫。狄仁杰面对如此情形,无奈只能另寻他法,干脆直接承认谋反之举,而后再去寻觅时机设法自救。

事实已然充分表明,他的做法是正确无误的。瞧瞧,这不就顺利等到了武则天的亲自过问嘛,这也恰恰印证了他之前所做的一切确实是做对了呢。

随后武则天再度发问道:“究竟是出于何种缘由要撰写《谢死表》呢?”

狄仁杰称自己压根就未曾写过这类东西,随后,武则天把那份所谓属于狄仁杰的《谢死表》拿出来展示给狄仁杰看。

狄仁杰把那东西接过来一瞧,发现压根就不是自己所写。随后经过一番仔细的查证,最终弄明白了,原来那些所谓的《谢死表》,全是来俊臣特意找人伪造出来的。

武则天已然明白是错怪冤枉了狄仁杰,于是免除了狄仁杰等人的死刑之罪。不过,她并未让狄仁杰等人官复原职,而是把他们全都外放到地方去担任官职,狄仁杰就被派去做了彭泽县令。

后来,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也就是被封为魏王的那一位,曾数次企图劝说武则天将狄仁杰杀害,然而每一次都被武则天给拒绝了。武则天还说道:

朕向来喜好生而厌恶杀戮,心中所念在于慎用刑罚。旨意既已颁布施行,就如同汗水流出那般,是无法再收回去的。(源自《旧唐书·狄仁杰传》)

狄仁杰担任彭泽县令一职,这一干便是四年的时间。直至公元696年,契丹发起叛乱,局势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情形下,武则天决定重新启用狄仁杰,任命其为魏州刺史,以应对当时的复杂局面。

狄仁杰抵达魏州之后,便着手将当地百姓从修缮守城器具的事务里解脱出来,使其能够重新回归田园进行耕作。狄仁杰的这一举措深受百姓的拥护与爱戴,为此,百姓们还特意为他立碑,以颂扬其功德。

到了第二年的时候,狄仁杰再度被拜为宰相。此次拜相之后,狄仁杰深得武则天的信赖,武则天将诸多重要事务都交予他处理,这份信任始终未变,一直延续到狄仁杰因病离世为止。

在公元700年的时候,狄仁杰溘然长逝,享年71岁。这位在历史上颇具声名的人物,走完了他的一生,其离去也标志着一个时代里与之相关诸多故事暂告一段落,但其功绩与事迹却长久留存于后世的记载之中。

狄仁杰离世之后,武则天悲痛万分,甚至放声痛哭,口中念叨着:“朝堂已然空了。”打那以后,但凡朝廷里遇到重大事情难以做出决断之时,武则天便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狄仁杰,继而发出深深的感叹。

上天为何如此过早地夺走我国的元老啊!(源于《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

这确实可算作是一段有关君臣相处极为相宜的佳话。这般情形,正体现出君臣之间那种恰到好处的契合,从而成就了这般值得被传扬的佳话呢。

0 阅读:53
爱喜扬扬

爱喜扬扬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