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书:关于“读书需要点使命感”的体会

风斯若之 2025-02-11 16:56:46

我很爱读武侠小说,但是因为小的时候贪多,出现了两个现象。第一个现象是很多书因为在阅读的时候觉得有些“啰嗦”,因此看得很快甚至是跳过了一部分章节;第二个现象则是很多写作水平稍差的书我根本看不下去,只是爱看那些我“自以为喜欢”的书。这两个现象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很多武侠小说我以为我看过了,其实内容和情节的大部分我都完全没有印象。

随着自己的年龄的增加,我觉得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应该做几件有意义、值得纪念且能够留下一些什么的事情,而读完所有的“传统武侠小说”并为自己的读过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就成为了我“必办事项清单”上的一项。正是因为我想要把一些事情做到“极致”,才让我可以用更大的耐心和更好的态度去对待那些我读过或者没读过的书。

扯一段题外话,其实我是不喜欢用“传统武侠小说”这种说法的,因为对于我这样的“武侠迷”来说,还珠楼主笔下的那种仙侠小说要“更传统”一些,而以梁羽生、金庸、古龙……等人为代表的其实应该算是近两个世纪以来的“新派武侠”或者“武侠小说”,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如今好像奇幻仙侠又成为了“新武侠”,而梁羽生们的小说又成为了“传统武侠”了。

说起来是有些奇怪的,因为这次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有生之年”的目标,所以武侠小说在我的眼中似乎也改变了“色彩”。比如中篇武侠或者短篇武侠,以前我是根本不会去看的,对于我而言,只有二十万字以上的故事才会因为笔墨充分而把故事交代得更清楚、也可以在书中制造更多的悬疑、描绘出更多的人物。

如果说长篇武侠小说像是一部精彩的剧集的话,那么中短篇武侠小说更像是武侠里的“小品”,看过了也不会留下什么。这次重读,因为要“读全”、“读遍”、“读尽”,所以我也读了很多中短篇作品,这样读下来,我不但觉得小篇幅也有好作品,同时还让我认识到了倪匡真的是一个“创意鬼才”,如果让我来投票,我会把“中短篇武侠小说第一人”的皇冠毫不犹豫地戴在倪匡头上。他的长篇小说《六指琴魔》两部综合水平只能算是中上,但是他的《冷云丸》、《杏花剑雨》……等短篇故事,真的很精彩。

同样因为改变了心态而让我读得下去也读得进去的,还有很多之前被我错过的长篇作品。

比如云中岳的《蛟索缚龙》,因为云中岳的作品大都比较“硬派”,而且主人公出场的风格多少都有些类似,因此我在阅读时会跳过很多打斗的场景,而这次重新阅读,我是完完整整把这部小说看完了,觉得云中岳的这部“双男主小说”还挺好看,至少作为原著拍成现在的剧集是毫无问题。

再比如卧龙生的《绛雪玄霜》,这部书虽然“名气”一直很大,但是并不对我的路数,之前读过几次,都是到了“中原高手会冥岳”的地方觉得有些拖沓就跳过中间部分看结尾了。这次重读,虽然我依旧觉得书中对于“梅绛雪与陈玄霜”的描写太过于“脸谱化”,但是在并没有太刻意的前提下,也把这本书很仔细地看完了。

我觉得,我之所以能够做得和以前不一样,真的是因为“要给自己一个交代”。如今的书籍越来越多,因为有了更多的选择,所以对于书籍就显得“不是那么珍惜”了。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之所以对《倚天屠龙记》特别熟悉,是因为小学时候家里的书并不多,而得到一部完整的大部头作品也真的不容易,所以我不但看得很仔细,而且看了很多遍。而如今看书经常会“一带而过”,是因为我知道还有其它许多书籍“在等着我”。

通过这次已经读了100多个故事的“重读武侠小说”,让我知道了“带着使命感”去读书会让我更专心、更耐心,也算是一个收获吧!

0 阅读:0
风斯若之

风斯若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