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禾禾妈~
一个同事,今年年初好顺利备孕怀上二胎,但前段时间去医院做唐筛,却被检查出来高风险。
医生建议同事做羊穿,但同事觉得唐筛本身就有误差,而且担心羊穿有风险,害怕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就没做。
然而,最近她却变得越来越焦虑了,因为最近她刷视频,总是给她推送唐筛高风险没做羊穿,生下唐氏儿的悲惨案例,现在她早已过了能做羊穿的月份,想做做不成,不做又担心,焦虑的人都瘦了好多……
其实,同事怀这个孩子如此费心,我早有预感,毕竟她都42岁了,早就超了“高龄产妇”的标准,很难产检一路绿灯了。
大于35岁为啥要被贴上“高龄产妇”的标签?其实,“高龄产妇”这个定义最早源自1958年。
当时,国际权威机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发现:35岁以上的孕妇妊娠期的各方面的孕检异常风险显著增加。
比如,前面我们提到的唐氏儿的发生率,35岁后风险尤为突出;再比如,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的概率也明显高于年轻孕妇。
因此就将分娩年龄≥35岁的孕妇定义为“高龄产妇”了。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网友疑惑:
“以前的人平均寿命短,生活条件不好,身体素质差,将35岁定义为高龄产妇可以理解,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的平均寿命也延长了,35岁正是能打的年纪,是不是不算 ‘高龄产妇’了?”
说实话,作为一名38岁,自认为身体还不错的女性,我也有这个怀疑。
然而,待我查阅一系列资料后,我才发现:
医学上定义“高龄产妇”的核心依据是生殖系统衰老的规律,与人类的平均寿命并没有啥关系。
因为女人无论是活到50岁,还是活到100岁,到了35岁卵巢功能、卵子质量、妊娠成功率都会极速下滑,受孕后流产或染色体畸形的可能性也会极速上升。
之前关注过一位首都医科大学的妇产科医生,经常在网上分享孕产方面的科普知识 。
记得有一个视频他分享的就是“高龄产妇与年轻产妇的区别”,其中有三点就涉及到孩子的智商。
第一点:高龄产妇更易怀上“唐氏儿”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在网上输入“唐筛结果、高风险”这两个关键词,查看下网友分享的图片。
你就会发现,这些传到网上的唐筛高风险报告人的年龄大多在35岁以上,40岁以上的尤其多。
其实,目前各种国际文献上已经有非常清晰的研究表明:随着孕妇的年龄增长,怀上唐氏儿的概率就越高:
25 岁孕妇生下唐氏儿的概率约为 1/1300 - 1/1667;35 岁以上孕妇风险骤增,概率达 1/350;40 岁时升至 1/100;45 岁时更是高达 1/30 - 1/45。
科学研究发现:人体衰老会有3个“加速期”,分别是34岁、60岁和78岁。
女人进入35岁后,身体机能、代谢能力、血管弹性等等,会出现滑坡式下降。
相比年轻的孕妇,高龄产妇更易出现肥胖、高血糖、高血压等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间接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
比如,孕期高血糖,如果发生在孕早期,则会干扰胎儿神经细胞增殖和分化;如果发生在孕晚期,则可能影响胎儿大脑血液供应和营养代谢,对胎儿的智力发育都有不好的影响。
此外,高血糖还会导致胎儿体重过大,增加难产风险,导致胎儿生产时缺氧,进而损害大脑细胞。
第三点:高龄产妇更易基因突变科学研究发现:女人一出生卵巢卵巢内约有100万-200万个原始卵泡,随着年龄增长,卵泡以每月约1000个的速度自然凋亡,青春期后仅剩约30万个,到了35岁后便加速凋亡,40岁时可能仅剩约1万个,质量也一年不如一年。
相比质量高的卵子,质量差的卵子,更容易受到物理、化学、生物和其他污染因素的影响。
所以,高龄孕妇的卵子基因突变的概率,也就相对年轻孕妇高的多。
比如前面我们讲到的唐氏儿,就是卵子染色体(第21号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典型案例。
看完这三点或许有些网友表示不服,甚至还会举例说自己了解到的唐氏儿的妈妈都很年轻,反而年龄大的妈妈生下的孩子都很聪明?
其实我也留意到这种现象,之前看华大基因集团CEO尹烨写的一本书《生命密码》时找到了答案。
原因有两点:
第一,年轻孕妇是生育的主力军,社会上大多数孩子都是年轻妈妈生的,年轻妈妈生下唐氏儿的概率虽低,但搁不住基数大啊。
第二,高龄产妇比较重视孕检,尤其是唐氏儿这种患病率极高的孕检,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所以,不是怀上的概率低,只是筛选的严。
你是多大生孩子的?对于高龄产妇生孩子多坎坷这事你怎么看?
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言论,供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家长参考讨论。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