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长城,张库大道是怎么形成的?

我家在河之北 2025-02-01 08:10:41

追溯历史,张库大道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汉唐时期就已经存在,宋元时期沿线已经出现产业贸易。

当然那时候不叫张库大道,因为当时没有张家口,张家口的名字是从明朝的时候才出现的,也没有库伦即今天蒙古国乌兰巴托这样的名字,那时候这里称为漠北。

这条大道真正的名字是在明清时期出现的,因为这里一头连着河北张家口,一头连着库伦,并能延伸到俄罗斯境内的恰克图,这条全长1100公里的贸易线路,后来称为了“草原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说“张”,张就是张家口,这个名字来源跟姓张的将领密不可分。明朝时期非常重视张家口一带的防务,因为这里的草原距离北京不到200公里,蒙古骑兵很快就能地道,就在这里设立了宣府镇。

宣府镇驻守在今天的宣化一带,但在万全设立了右卫,现在张家口一带属于右卫管辖的地界。宣德四年,也就是1429年,万全右卫指挥张文在现在大境门以南三里的地方修筑了“张家口堡”,也就是现在的堡子里。

到了1480年这里扩充为张家口关城,五年后这里增筑了张家口长城。1529年,也就是嘉靖八年,这里的都指挥张珍修筑了城堡,并在城北开门称为“张家口”。

当然,张家口的行程主要还是为了防守,毕竟距离这里不远就是蒙古草原,不远也是明朝国都。

既然能够成为大道,就得有商旅的往来。最有名的当然是茶叶,“万里茶道”起点在福建崇安,也就是现在的武夷山一地啊,途径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等地,一路向东北经由张家口进入库伦。

有意思的是,恰克图这个地名在蒙语中的意思就是“有茶叶的地方”。

张家口能够形成这样的贸易集散地跟张家口的区位也有关系。嘉靖三十年,明朝在张家口外设立了贡市,隆庆四年设立马市。到了万历41年,明朝在张家口长城北部设立来远堡,并在长城城墙上设立一个只能允许一车一马通行的“西境门”,入关后又分成人、畜两道,门洞两侧长城与堡墙形成夹道,以防止大量军队进入。

有了这种严格的防守体系,加上临近国都等因素存在,张家口地区成为长城沿线最大的马市,每年成交的马匹达到三四万。当天,很多是用茶叶更换的。

这种历史的惯性一直影响到清朝的张库大道真正形成。

0 阅读:0
我家在河之北

我家在河之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