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雄心壮志,秦王政横扫六国,宋康王亡国灭身

人文之光 2024-03-17 10:54:15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人生经验:那就是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去做,结局往往截然不同。换句话说,有时会给盲目抄作业,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而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条件不同、不具可比性的情况下,盲目抄作业、生搬硬套,必然会导致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

对于广大普通人来说,历史最大的意义其实在于给人生借鉴,所以历史比对有时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说起秦王政(秦始皇),相信很多人首先会想起他一统天下、雄才大略,但是很多人却出现了归因错误的问题:那就是认为秦始皇能一统天下是因为秦始皇个人能力强,雄才大略,但其实真相并非如此。

因为在秦始皇之前,也有一位君主十分有雄心壮志,打算干一番大业,但结局就是把国家玩废了,把自己玩死了。这个君王就是战国时代的宋君偃——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宋康王。

1、剔成君忍辱求全

在战国时代,除了战国七雄之外,还存在宋国、中山国、代国、卫国这些小国。当然卫国直接到秦二世时代,才被秦二世终结。

宋国是一个有来头的诸侯国。当初武王伐纣以后,为了安抚殷商遗民不造反,所以册封殷商宗室为宋的君主。而周朝的其他诸侯,或者是周朝的宗室,或者是周朝的功臣,因此宋这个诸侯的身份和地位较为尴尬,同时也受到猜忌。因此数百年时间里,宋的君主们主体上表现的谨小慎微,唯恐给别的诸侯留下口实来讨伐自己。

到了战国时代,世道真的出现了变化——因为和春秋时代相比,战国时代诸侯互相吞并成了一种常态,甚至卿大夫弑君并被天子承认成诸侯都不算什么新鲜事。所以宋国也到了岌岌可危的状态——毕竟宋的基本盘,如果被大国盯上,很可能被大国吞并。

为此宋的君主剔成君为了保证宋不被吞并,而选择臣服于齐——毕竟齐在战国时期的实力曾经一度可以和秦分庭抗礼。甚至齐王和秦王还都有互尊对方为帝的想法(所谓东帝、西帝)。当然寻求大国保护,是需要支付一定代价的。所以宋剔成君每年都要从宋国境内搜刮大量的财富上贡给齐国。

战国时代的生产力比照春秋时代有进步,但即便这样,宋的百姓也感到压力巨大,因此很多宋人对于剔成君的委曲求全并不领情,反倒是觉得剔成君是齐国在宋的代理人、傀儡君主。

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剔成君的弟弟宋君偃发动政变,推翻了剔成君,而后积极发展武装力量,并不断对外发动战争。

2、宋的灭亡

宋君偃或者说宋康王在后世口碑很差,被视为宋国的纣王,甚至清朝的蒲松龄也在其著作里将宋康王视为暴虐之人。但其实从宋康王在位初期的政绩来看,宋康王确实也是想成就一代霸业的人。

宋康王在位初期,宋就和周边的魏国、齐国甚至巨无霸楚国发生战争,而且压根没落下风——要知道,魏国可是战国初期的霸主,楚国则是能和秦国打的有来有去的大国。宋国敢于在同一时期内,陆续单挑这三大国,足见宋君偃的野心,而且在军事斗争方面没落下风,也能看出宋康王确实有一定的才干。而宋在军事上挫败魏国、齐国、楚国,也给很多历史爱好者贡献了一个调侃的依据:那就是如果有战国第八雄,那一定是宋国。

当然,齐国、魏国、楚国三国被宋国给暴打一顿,其羞辱感不亚于“你被猴儿给打了”的感觉。所以这三个诸侯国哪里肯善罢甘休。于是这三国在战后经过一番休整以后,对宋进行了一番群殴战争。宋毕竟是小国,综合实力有限,哪里经得起三国群殴?最终宋国被三国瓜分,宋康王也随之丧生。

3、结语

其实宋康王最大的失败就在于,他的基本盘太差了。

倘若宋康王有秦王政时代秦的实力,非但不会忌惮魏、楚、齐三国的讨伐,甚至可能还会吞并魏国、打残齐国、打爆楚国,建立一番霸业,但是宋康王的宋国偏偏没有那个实力,所谓的实力同野心并不匹配。

同样,如果秦始皇横扫天下的时候,基本盘同宋国差不多,那么,秦始皇也做不到横扫天下。

0 阅读:13

人文之光

简介:探讨教育、育儿话题,有时候也说说科普和心理、社会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