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江户幕府存在了二百六十五年,是日本历史上统治最长和最稳定的幕府。有意思的是,后世一般普遍认为:江户幕府的统治在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前期进入了鼎盛,同时又在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在位后期由盛转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自己的一家之言。
延宝八年(1680年),四代将军德川家纲病死并无子。经过一番内斗,德川家纲的弟弟德川纲吉继位,是为江户幕府五代将军。德川纲吉颇具政治手腕,继位后不久就成功打压老中的权势,加强了将军集权。随后德川纲吉确定了以“文治”为主的治国路线,开始了“天和之治”。
“天和之治”的主要特点是鼓励文化发展,放松社会管制(特别是对商人和富农的打压),整肃幕府直臣。再加上前四代将军打下的基础,日本社会在“天和之治”迎来了繁荣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幅发展。然而江户幕府统治在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后期由盛转衰,出现了三大问题:
第一,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日本农业产量出现大量剩余产品,商品经济以此快速发展。然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热钱涌入城市,导致居住在城市的武士阶层的生活成本大幅提高。再加上德川纲吉喜好奢侈,导致奢靡之风在武士的中上阶层蔓延,统治集团上层开始腐化。
第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管制放松,日本出现了新兴地主,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动摇。新兴地主向下压榨剥削农民和底层武士,向上截留幕府和藩的收入(幕府和藩主要收入来源为直辖领地的农民)。在底层民众生活越来越穷的同时,幕府和大名的财政却经常入不敷出。
第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日本通货市场的“粮本位”逐渐衰微,商人和市民(町民)阶层崛起。但德川纲吉坚持“粮本位”,比如计算领地规模和给武士的俸禄仍然以粮食产量(石)为标准。结果就是随着粮食与通货脱钩,江户幕府、各藩以及武士的财富在实际上萎缩了。
以上三大问题导致三个威胁江户幕府统治的危机出现了:第一是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扩大,阶层矛盾开始激化;第二是商人和町民阶层崛起,包括封建领主(大名)、农民、中下层武士在内的幕府维持统治的根基日渐衰败,等级体系动摇;第三是幕府的财政越来越入不敷出。
五代将军德川纲吉曾试图解决幕府面临的危机(比如重铸铜钱),但都宣告失败。更要命的是,德川纲吉后期又颁布了臭名昭著的“生类怜悯令”,搞得整个日本都怨声载道,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再加上德川纲吉过于集权,将军与幕臣、幕府中央与各藩的矛盾也开始激化。
综上所述,德川纲吉后期问题频出,“天和之治”的盛景不再,只剩下了“元禄缭乱”,江户幕府的统治由盛转衰。六代将军德川家宣继位后实行了改革,一度效果不错。但德川家宣在位还不到两年就死了,改革功亏一篑。德川家宣死后,七代将军德川家继年幼,期间内斗不止。
正德六年(1716年),年仅八岁的德川家继病死并无子,将军家绝后,和歌山藩主德川吉宗成为八代将军。就在德川吉宗继位的当年,日本朝廷改元为“享保”。因为六代将军和七代将军短命,所以五代将军的烂摊子就留给八代将军德川吉宗收拾了。
看到倭族就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