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知青老照片:吃苦耐劳,美丽能干,养猪、喂羊、种田样样行

怜珊来看过去 2025-02-16 03:09:17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英文是educated youth,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68年代开始一直到1978年代末期自愿从城市去到农村和农垦兵团务农或建设保卫边疆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

1975年,女知青们正在田间学习棉花管理技术

在中国知识青年指从1950年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自愿从城市下放到农村或兵团务农及开发保卫边疆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

“南疆卫士”飒爽英姿

机务连驾驶员上工地

女知青老师与小学生

秋收抢采花生

新婚知青

站上手工敲打的昆明牌大卡车是一种奢望

1968年12月21日,上海首批知识青年千余人离别黄浦江,奔赴云南西双版纳。

女子割胶班

唯一的体育锻炼就是这简陋的篮球场

不爱红妆爱武装

坚持扎根农村的知识青年大学毕业生座谈会全体代表合影

农场小学校

眼镜手表皮鞋光

女林管工

学习军人干部,认真改正世界观

营文艺宣传队造型留影

连队班组学习

知青医生到村寨

中缅238号界碑留影

暴雨后抢修独木桥

脱手车技比赛

1973年12月15日, 东风农场八分场五队知青

手拿着毛主席语录田间劳作的女知青

练习射击的女知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早在1953年《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从这一年开始共青团开始组织农场,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当时,美术家朱宣咸1958年创作的作品《知识青年出工去》,就非常典型生动地记录了北大荒农垦在那个特定时代知识青年的画面。1962年开始有人提出要将上山下乡运动全国化地组织起来,1964年,中共中央为此特别设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喂猪的女知青

喂猪的女知青

知青们推着独轮车运土,干得热火朝天

开着手扶拖拉机的女知青们

劳作休息时,知青们在田间地头看起了毛主席语录

手上抱着小羊羔的北大荒女知青

正在编框子的女知青

女知青们正在田间地头劳作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高考停止,到1968年为止许多中学毕业生既无法进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此外66至68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使得中共领导机构意识到他们需要寻找一个办法将这批年轻人安置下来,以免情况失去控制。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授意《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1969年许多年轻人因此下乡去农村。全国也开始有组织地将中学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去。从1971年开始,知识青年在农村的许多问题开始不断暴露出来,同时中共开始在城市中将部分工作分配给下放的知识青年。

不过这样回到城市中的知识青年大多数是通过关系得到回城的机会的。到1976年连毛泽东也感觉到知识青年问题的严重性并决定对这个问题重新做考虑。但到这时为止每年依然有上百万知识青年被分配上山下乡。毛泽东的逝世使知识青年问题暂时被搁置。

0 阅读:0
怜珊来看过去

怜珊来看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