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程潜离世,程夫人追悼会上问周恩来:我们家程潜算什么人?

点点读历史 2024-11-01 02:23:20

1968年的春天,北京城笼罩在一片哀思之中。4月9日,程潜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追悼会上,各界人士纷纷前来送别这位经历过清末、民国到新中国的传奇人物。然而,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下,许多人对参加追悼会却心存顾虑。正当此时,周恩来总理亲自到场送别。程潜夫人郭翼青见到周恩来后,强忍悲痛问道:"总理,说实在的,我们家程潜算什么人?我们家是什么成分?"面对这个看似简单却又饱含深意的问题,周恩来的回答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究竟程潜的一生经历了怎样跌宕起伏的变化?他为什么会得到周恩来如此高度的评价?

一、从秀才到革命者的转变

1882年,程潜出生在湖南长沙府善化县(今长沙县)高山乡一个世代书香门第的家庭。程家祖上曾出过举人,在当地颇有声望。自幼,程潜就在祖父和父亲的严格督导下,接受传统的私塾教育。

每日清晨,年幼的程潜要在鸡鸣时分起床,点亮油灯开始诵读四书五经。程家的老宅是一座典型的湖南三合院,程潜就在正堂的书房里,跟着族中几位堂兄弟一起读书。那时的他,与其他大户人家的孩子一样,以科举入仕为人生目标。

1898年,16岁的程潜参加了秀才考试。这一年恰逢戊戌变法,朝廷内外暗流涌动。程潜凭借过人的记忆力和文笔,一举考中秀才。按照常理,这本该是程家的一件喜事,但程潜的父亲却并未表现出太多喜悦。

原来,这时的清廷已经腐败不堪,科举制度形同虚设。程潜的父亲曾说过一句话:"现在的功名,就像墙上的朽木,看着还像棵树,其实早已经空心了。"这番话对年轻的程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00年庚子年间,八国联军侵华的消息传到湖南,给程潜带来了极大的震动。一天,他在长沙街头亲眼目睹了一群洋人辱骂一位衣着褴褛的清朝老秀才。这位老秀才手持文房四宝,却无力反抗,只能忍气吞声。这一幕深深刺痛了程潜的心。

就在这一年,程潜结识了同乡王闿运的学生欧榘甲。欧榘甲曾留学日本,向程潜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也讲述了孙文等人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的情况。这些新思想犹如春雨,滋润着程潜的心田。

1903年春,程潜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科举,转而习武。这个决定在程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族中长辈们纷纷劝阻,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习武有辱家声。但程潜坚持己见,他对族人说:"洋人的坚船利炮岂是八股文章所能抵挡?若要救国,必先习武。"

在这样的思想驱动下,程潜先是考入湖南武备学堂,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在武备学堂里,程潜刻苦钻研,不仅学习了近代军事理论,还掌握了精湛的骑射技艺。1904年,经过层层选拔,程潜获得了公费留学日本的机会,被派往日本振武学校深造。

这一去,不仅改变了程潜的人生轨迹,更为他日后投身革命事业埋下了伏笔。临行前,程潜在家族祠堂向列祖列宗叩首告别时说道:"他日若不能为国效力,程潜誓不还乡!"从此,一个新的程潜,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岁月

1905年的东京,正值樱花盛开之季。程潜在振武学校的学习生活刚刚步入正轨,一场改变他命运的会面就此发生。当时在日本活动的同盟会成员黄兴,通过湖南同乡引荐,将程潜介绍给了孙中山。

在东京某家茶馆里,孙中山向程潜详细阐述了革命理念。谈话中,孙中山特别提到了湖南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这次谈话后不久,程潜便正式加入了同盟会,成为了同盟会在日本的重要成员之一。

回国后,程潜积极展开革命活动。1907年,他参与组建了"岳麓会",这是同盟会在湖南的重要分支机构。利用在武备学堂的关系网络,程潜在湖南军界发展了大批革命志士。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传来。程潜当即从四川赶赴武昌前线。由于他在军事方面的专业素养,很快被任命为汉阳龟山炮兵阵地的指挥官。在一次关键战役中,程潜指挥炮兵阵地成功击退了清军的进攻,保住了革命军的重要阵地。

然而,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程潜与其他革命党人一样被迫流亡。在日本期间,程潜并未消沉,而是积极参与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筹备工作。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消息传来,孙中山立即派程潜秘密回国。程潜化名"李先生",携带大量反袁密令,辗转回到湖南。他以茶商身份为掩护,在长沙城内外频繁活动,联络旧部,为反袁起义做准备。

在程潜的策动下,湖南各地相继响应反袁号召。特别是在湘南地区,程潜成功说服了多个驻军团长倒戈,这些行动为后来袁世凯退位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孙中山特别授予程潜中将军衔,并任命他为护法军湘南总司令。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建立军政府,程潜被任命为大元帅府陆军次长。在这一时期,他参与指挥了多次重要战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20年讨伐陈炯明的战役。程潜率部从湘南出发,横跨广西,配合孙中山的主力部队,最终迫使陈炯明暂时屈服。

1922年,两广地区军阀割据严重,严重影响了革命根据地的稳定。孙中山任命程潜为讨逆军总司令,率军讨伐杨希闵、刘震寰等人。程潜采取步步为营的战术,先后收复了多个重要城市,为两广统一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程潜与孙中山的关系达到了顶峰。在重要场合,孙中山常常称赞程潜是"革命的老同志"。1924年,国民党改组,程潜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跻身党内高层。然而,就在革命事业蒸蒸日上之际,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这让程潜失去了最重要的政治靠山。

不过,秉承孙中山的遗志,程潜继续支持国共合作。在北伐战争初期,他与共产党人林伯渠等密切配合,率部转战湘赣,攻克南昌、九江等重镇,为北伐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乱世中的艰难抉择

1927年是程潜政治生涯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国共合作破裂,程潜作为国民党要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选择困境。4月12日,上海发生"四一二"事变后,程潜在湖南主持军务期间,收到了大量来自各方的电报。

其中,一封来自共产党人林伯渠的密函特别引人注目。信中提到了之前双方在北伐期间的友好合作,希望程潜能够秉持民主革命理念,维护国共合作的大局。同时,蒋介石方面也发来急电,要求程潜表态支持"清党"行动。

面对两难抉择,程潜采取了相对温和的立场。他没有积极参与"清党",而是以军务繁忙为由,暂时避开了这场风波。这种做法使他在后来的政治道路上保持了一定的回旋余地。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程潜对日本的侵略行径表现出强烈的愤慨。在当年11月的一次军事会议上,他公开提出要以实际行动抵抗日本侵略。这个表态引起了很大反响,得到了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各界人士的认同。

1932年初,程潜被任命为第九路军总指挥,参与指挥淞沪抗战。在这场战役中,他采取了灵活的战术,既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又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战后,他向南京政府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战况报告,特别指出了国防建设的紧迫性。

抗战全面爆发后,程潜担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在这个岗位上,他多次与共产党的抗日武装进行秘密接触。1938年春,经过多方斡旋,程潜促成了新四军部队与国民党军队在湘东地区的联合抗日行动。

然而,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共关系再度恶化。程潜在此期间保持了相对中立的立场。他在一次军事会议上说:"抗日是第一要务,内战只会便宜日本人。"这句话后来被多方引用,反映了当时许多爱国将领的共同心声。

1944年,程潜调任湖南省主席。这时的湖南正面临着日军的重点进攻。在组织防御战的同时,程潜也在秘密与地下党保持联系。他默许了一些共产党员在政府机关工作,为后来湖南和平解放埋下了伏笔。

抗战胜利后,国共关系急剧恶化。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程潜此时已年逾花甲,对这场内战始终持消极态度。他多次在私下场合表示:"中国经不起再一次的内战。"

1948年底,全国局势发生重大转折。程潜通过湖南地下党员的联系,开始与中共方面进行秘密谈判。他提出了和平解放湖南的设想,并为此进行了大量具体工作。这些准备工作,为后来湖南的和平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9年初,程潜面临最后的重大抉择。一方面是追随国民党撤往台湾,另一方面是留在大陆与新政权合作。在权衡利弊之后,他选择了后者。8月4日,程潜发表通电,宣布举行起义,这一决定对推动全国解放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新中国建设的参与者

1949年10月1日,程潜作为起义将领代表出席了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城楼上,他与其他革命元勋一同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仪式结束后,毛泽东特意与程潜握手,对他为和平解放作出的贡献表示肯定。

新中国成立初期,程潜积极投身国家建设。1950年1月,他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在这一岗位上,程潜提出了多项实用性建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军队整编的提案,建议在保留起义部队骨干的同时,妥善安置基层官兵。这一建议得到采纳,为军队改制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1951年春,程潜参与组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筹备委员会。作为老一辈军事家,他为博物馆的筹建工作提供了大量珍贵史料。特别是在整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时期的军事文献方面,程潜亲自审阅了数百份档案材料,并对其中的细节进行补充和订正。

1952年,程潜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在一次政协会议上,他就农业生产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基于自身在湖南的从政经验,程潜详细分析了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具体困难,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些建议为当时的农业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

1953年,程潜被聘为中央军委顾问。在这个职务上,他主要负责军事历史研究和军事教育工作。他参与编写了多部军事著作,其中《北伐战争回忆录》一书,详细记录了其亲身经历的重大战役,成为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程潜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在大会期间,他就国防建设问题作了专题发言。他特别强调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提出了具体建议。

1955年,程潜以军事顾问的身份参加了多次重要军事会议。在这些会议上,他结合自己几十年的军事经验,为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特别是在军队院校教育体系的建设方面,他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针,对军事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6年,程潜参与组织编写《中国近代军事史》。在编写过程中,他不仅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还亲自审定多个重要章节。这部著作后来成为军事院校的重要教材,为培养新一代军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7年,已年过古稀的程潜仍然坚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他多次出席老同志座谈会,与其他起义将领一起回顾历史,为党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作出贡献。同时,他还经常到军事院校作报告,向年轻一代传授军事经验。

1958年初,程潜参与了全国政协的一项重要调研工作。调研组考察了多个省份的军队建设情况,形成了详细的调研报告。程潜在报告中特别强调了保持军队战斗力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辩证关系,这些意见为军队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五、晚年生活与历史贡献

1959年,程潜虽已年近八旬,但仍保持着规律的工作习惯。每周三上午,他都会在中南海怀仁堂参加中央军委的例行会议。在一次关于军队建设的讨论中,他提出了"传承革命精神,适应现代战争"的观点,这一建议得到与会领导的高度重视。

同年秋天,程潜开始整理个人档案资料。他将自己保存的大量历史文献、军事文件和书信往来等资料,分类整理后捐赠给中央档案馆。其中包括许多珍贵的北伐战争原始文件、抗日战争时期的作战地图,以及与孙中山等革命前辈的通信记录。

1960年春,程潜参与组织编写《中国军事通史》。在编写过程中,他特别注重对近代军事史的梳理。他提供的关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第一手资料,为这部军事史著作增添了极高的史料价值。

1961年,程潜受邀为中央党校作专题报告。在报告中,他回顾了自己从戎报国六十年的经历,着重讲述了军事指挥艺术的演变和发展。这次报告后来被整理成文,成为军事院校教学的重要参考材料。

1962年,程潜以全国政协常委的身份参加了一次重要的座谈会。会上,他就国防现代化建设问题发表了独到见解,特别强调了科技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建议加强军事科技人才的培养。

1963年夏天,程潜在北京参加了一次老同志茶话会。会上,他与其他老将军一起讨论了军队建设问题,并就如何传承革命传统、培养新一代军事人才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1964年初,程潜开始撰写回忆录。在回忆录中,他详细记述了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如武昌起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他都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

1965年,程潜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国庆招待会。在会上,他与其他老同志一起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这次活动后,由于健康原因,他逐渐减少了公开活动。

程潜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到新中国的重大历史变迁。他的档案资料中保存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包括与孙中山、蒋介石等人的往来信函,以及许多重要会议记录和军事文件。这些资料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他在军事方面的著作和讲话,对中国军事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他总结的军事指挥经验,为人民解放军的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他对革命传统的坚守和对军事现代化的重视,体现了一个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程潜去世后,其家人遵照遗愿,将他珍藏的大量历史资料捐赠给国家档案馆和军事博物馆。这些资料包括了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重要历史文献,对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0 阅读:7

点点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