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中国葡萄酒怎么了?

关平谈酒 2024-08-27 17:42:54

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出自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离婚》,现已成了俗语。意思是没人喜爱,不招人待见。用这个俗语来描述当下的中国葡萄酒合适吗?

也许是中国葡萄酒活的还不够漂亮,所以面对的世界也就不够温柔。

大家都熟知的2013年各项禁令和规定的指引下,整治官场不正之风导致高端白酒成了众矢之的,孰料白酒的根深蒂固且知错就改无大碍,葡萄酒却城门鱼殃导致销量连续多年下滑。人们不禁好奇,此前的国产葡萄酒的所谓繁荣,竟然是虚假消费的典型案例?

在鲍德里亚看来,消费是巨大的重复,也是重要的生产,而虚假消费不符合逻辑的更是一种浪费。中国葡萄酒正在这种虚假消费中,体现出依附型消费,而不是内增型消费,所以对政商务消费场景的高度依赖,除此,缺乏普遍性的消费和喜爱。

葡萄酒作为全球最受消费者欢迎的酒种之一,在国内如此际遇,颠覆的岂止是葡萄酒的光辉岁月,更多是对常识的质疑,大健康时代,葡萄酒不是更有优势吗?

问题出在中国葡萄酒企业自身,当下中国葡萄酒的困境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没有一见钟情的皮囊,也没有日久生情的耐心。葡萄酒与消费者如同双向奔赴的恋人,眼缘很重要。国产葡萄酒通体散发出的西洋味道,海派精英文化从来都是小众圈子,少了本土烟火气息。而且,葡萄酒饮用程序刻意繁琐,而酒精饮品大多是即时满足,你非要来个延迟满足感,谁跟你日久生情?!久之,大家似乎对葡萄酒也就熟视无睹。

熟人不好下手,生人不好开口。这是大龄单身青年的浩瀚叹息,也是葡萄酒不好卖的原因之一。我们过于炫耀一个饮品的丰富技术内涵,而忽略了其实是一个入口的食品,简单快乐即可。结果搞的消费者每次想酣畅淋漓,却被专业术语弄的手足无措,既不好开口更不好下手。虽近在眼前,但对葡萄酒的存在却视而不见。

利他之心,始于心,见于行。利他思维是成功的法宝,也是国产葡萄酒学习借鉴的重点。把让经销商等合作伙伴赚到钱为己任,这才是事业的开始,也是长期主义的体现。没有利他,就没有真正的经营,更没有未来。吸引不了经销商的眼球,葡萄酒怎么可能有覆盖有动销?

破坏性创造, 是中国葡萄酒的必修课。首先是敢于试错,缩手缩脚已限制了中国葡萄酒的创造力,跌倒后更明智。其次,敢于创新。创造性毁灭往往用新产品、新商业模式或新组织淘汰旧产品、旧模式或旧组织。只有日新月异,才能吸引大众。持续的抱残守缺,谁搭理你?于中国葡萄酒而言,当下虽时运不济,但惟有革故鼎新,痛则变,变则通。笔者和业内外一众大咖开启了“酉贤塾·敬国货——‘桥畔酒庄杯’每天喝一杯中国葡萄酒”的视频活动,就是期冀至暗时期的中国葡萄酒能走出“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困境,俯拾仰取就从拥抱消费者开始。

我们深知让中国葡萄酒大悟大彻的或许不是忠告,是走错的路和吃的过亏,还有南墙。

又是一年葡萄丰收季,祝福中国葡萄酒,否极泰来!(吴勇)

0 阅读:2

关平谈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