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低配版的汉昭烈帝刘备,建立了低配版的蜀汉王朝

帅帅说历史 2023-01-14 14:11:04

(乱世纷争)

西晋末年,巴蜀地区有三位割据势头猛烈的枭雄,一曰赵廞,二曰罗尚,三曰李特。

李特干掉了赵廞,罗尚又干掉了李特。

乱世之际的争霸是残酷的,只有用血与泪的代价,才能换来死亡线上的生存。

生于乱世,内心要强大,更要狠辣,李特干掉赵廞的时候,屠戮赵廞全家,连院子里的猪狗都没放过,然而罗尚在干掉李特时,却遗落下了李特的儿子,李雄。

《晋书》:雄身长八尺三寸,美容貌。少以烈气闻。

李雄,身高八尺三寸,长相一表人才,以性格刚正猛烈闻名于十里八乡。

罗尚派兵追击围剿,父亲李特战死,大哥李荡战死,

叔父李流投降,这一天对李雄来说,可以说是最为悲惨的一天。

他来不及收敛父亲和大哥的尸身,也没有勇气质问叔父为什么叛变,敌兵合围之际,李雄只能发疯一般的四处逃窜,宛如一条丧家之犬。

一条真正的丧家之犬。

如果说亲人的离世和临阵倒戈对李雄来说算不了什么的话,那么唯一让李雄感到难捱的,就是无尽的落寞和迷茫。

(李特 形象)

天大地大,为什么就没有他们李家人的容身之处呢?

他的父亲李特年轻时周济乡里,扶老助幼,也算是一代人杰,又为什么会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李雄不甘,他回头遥望灯火通明的益州,也就是今天的成都城,眼神里透露出一丝狠辣,他发誓,自己早晚有一天会再回到这里。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李雄不是君子,所以十几天之后,他就重整旗鼓,杀回了益州,并且一举击败了罗尚,成为了这座城池的主人。

罗尚是整个巴蜀地区最大的头目,现在罗尚凉了,李雄接管了他的势力,很快成为了本地新一任的霸主。

然而,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大家的预料。

李雄前脚盘踞巴蜀,后脚就称帝了。

他称帝不是心急,不是瞎称帝,也不是想过一把当皇帝的瘾,而是因为,这个时节坐拥巴蜀,实在是很适合称帝。

(李雄 形象)

巴蜀固有天险,易守难攻,在军事上就形成了极强的稳定性。

境内人口稠密,农业和工商业十分发达,蜀中锦绣远销海外,这地方也从来都不缺钱。

如此风水宝地被李雄占据,他称帝与否,只是时间问题,只唏嘘他的父亲征战半生,却没有他儿子这样的好运气。

李雄的父亲李特,年少就有才气,负气任侠,乐善好施,为人仗义,打仗更是一把好手。

这位仁兄具有成为帝王所能拥有的一切条件,但最终却因为兵力的孱弱和时运的不济而落败在了罗尚的手里。

罗尚是什么人?李雄打他的时候不过是截断了他的粮道,让他吃不上饭,他就歇菜了,实在是平庸之才。

李特败在罗尚这种人的手里,不是他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他太过优秀了。

他拥有足够的能力,但却差了那么一丢丢的运气。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李特,是一个不自由的英雄。

(成汉王朝)

《资治通鉴·卷八十六》:成都王雄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曰晏平,国号大成。

李雄的国号,叫做大成,一般我们称之为“成汉政权”。

老实说,成汉刚刚开国的时候,还是比较混乱的。

李雄虽然很能打仗,但毕竟是个兵痞出身,所以在治理国家这一块,属实是有点不太灵。

所以,成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无法度,二无礼仪,别的不说,就连官员选拔都是一个大问题。

成汉的官员,不是靠选拔上去的,而全靠一个抢字。

他手下的这帮将领们依仗军功,每天吵的不可开交,这个要做丞相,那个要当尚书,就差在朝廷上拔剑动手了。

幸好后来朝廷里有一位叫做阎式的官员建议李雄赶紧起草国家制度,这才避免了一场更大的混乱。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谈到朝廷制度,就免不了册立储君的问题。

十六国时期烽烟四起,大家都生活的朝不保夕,你李雄虽然是当上了皇帝,可是你万一哪天嗝屁了,连个太子也没留下,到时候你的一帮子孙争权夺利,成汉还不是照样玩完?

(李班 形象)

如果皇帝只有一个儿子,那就一支独苗当太子,如果皇帝有很多个儿子,那也好办,皇帝喜欢哪个,就立哪个当太子呗,然而我们的李雄同志脑回路有点奇怪,他一共十多个儿子,但他一个也瞧不上眼,偏偏对自己大哥李荡的儿子李班情有独钟,想要把侄子李班立为太子。

这个想法一说出来,大臣们可坐不住了,纷纷表示反对,你这不是扯淡么,你要没儿子也就算了,你那么多儿子你不选,你非要立侄子,这世上哪儿有这种道理?这不等于是把皇位送出去了么?

没想到李雄振振有词的表示:

《晋书》:本之基业,功由先帝。吾兄嫡统,丕祚所归...班姿性仁孝,好学夙成,必为名器。

成汉王朝的这份基业,原本是先帝,也就是我爸爸李特打下来的,我爸爸死了,皇位本来应该由嫡长子,也就是我大哥继承,谁成想我大哥死的也早,不过大哥虽然死的早,但是他有儿子啊,也就是我侄子,你们看我这个大侄子,仪表堂堂,一表人才,以后必然能成就一番更大的功业,我把皇位传给他,到时候成汉必然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纳达克斯上市还不是指日可待?

李雄说的挺好,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这完全是谬论。

(皇位传承)

春秋时期,吴国的王位传承总是兄传弟,结果在后代结下仇怨,同为堂兄弟的吴王僚和公子光发生矛盾,有了专诸刺杀的惨剧。

宋国的宋宣公不传自己的儿子与夷而传弟弟宋穆公,结果导致后来的宋督弑君。

往事历历在目,你李雄不传儿子传侄子,这不是明摆着要挑起你这帮儿子和你侄子的斗争么?

你这大侄子以后当了皇帝,你这些儿子心里能平衡么?他们心里不平衡,是不是就要和你侄子干起来?

然而,不管大臣们怎么劝,李雄就是张嘴吃秤砣——铁了心了,还是把李班立为了太子。

其实,在作者看来,李雄的做法不一定就是错的。

舍子立侄会引起后辈的争斗,难道不分能力,不看才能,不观品德就立儿子为储君,就不会引起斗争么?

晋武帝司马炎放着贤人不用,非要把皇位传给有智力缺陷的惠帝司马衷,结果引起了八王之乱,明太祖朱元璋英明一世,临了放着朱棣不传,非要把皇位留给那个上炕都费劲的朱允炆,结果酝酿出了靖难之役。

沉重而自私的皇权,让历朝历代大多数的皇帝们宁愿把皇位传给“何不食肉糜”的蠢货,也不愿意另选贤能,而李雄,却能割舍亲情,只看能力,为了王朝的发展而选择自己的侄子,这难道不是一种进步么?

也许,李雄并不知道自己这样的决定正确与否,但这一次,他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

不做,不试,永远难成。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正确的选择,因为只有选择过后,你才会知道这一切到底正不正确。

李雄的成汉政权,和另外一个叫做前凉的政权关系很不错。

(张骏 形象)

前凉,也是十六国时期的割据政权,统治范围在今天的河西走廊大部,都城在今天的甘肃武威。

当时的前凉,是世祖张骏在位。

由于前凉的开基祖张轨,是晋朝大臣出身,所以前凉的统治者们都比较亲晋,只称王而不称帝。

张骏和李雄平时处的不错,所以张骏时常给李雄写信,在心中有意无意规劝李雄,动静不要搞得这么大,你完全可以跟我一样,尊奉晋室,所以你还是把帝号去掉吧。

而在给张骏的回信中,我们可以得见这位开国皇帝的真实内心:

《晋书》:吾过为士大夫所推,然本无心于帝王也...而晋室陵迟,德声不振,引领东望,有年月矣...知欲远遵楚、汉,尊崇义帝,《春秋》之义,于斯莫大。

我生于乱世之际,是大家看得起我,才把我推上了皇帝的位置,本来我也没想当这个皇帝,一开始我也想要和你一样替晋朝镇守一方,希望为晋朝的复兴献上一份自己的力量。

可我在边关等啊等,等啊等,却一直没有看到希望,晋室衰败,辉煌不再,已经没有什么指望了。

(晋室衰败)

收到你的信后,我想了很多,我知道你希望我如同楚汉时期,项羽尊奉楚国后裔熊心为帝那样,心怀大义。

可就算是心怀大义的项羽,最后不也把熊心杀掉了么?

塞外的茫茫风沙掩盖了历久弥新的凉州城,你可以乐得自在,偏安一隅,但我处在四战之地的巴蜀,很多事情,是身不由己的。

是啊,成汉的李雄和前凉的张骏是不一样的,他们虽然都是帝王,但他们的人生道路,充满了不同。

多年前父亲和大哥战死沙场,自己慌不择路的败逃的情景历历在目,一想起这些,李雄就会想到,自己是从何其卑微的地位爬上来的。

自己绝对不会重蹈覆辙,自己也绝对不会再由人凌辱,自己要让成汉王朝的子子孙孙,承载自己所有的不甘和失落,抱负和梦想。

李雄的梦想还有很多,但人生在世,如梦方醒。

玉衡二十四年,公元344年,一片焦灼的十六国时期拉开大幕,李雄头顶生疮,不治身亡。

生命的落幕结束了这位开国皇帝的一生,但成汉的传奇,还在巴蜀大地的上空飘扬。

少年与希望永不死去,即便披荆斩棘,丢失怒马鲜衣。

0 阅读:12

帅帅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