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可以分享转载,严禁剽窃

2024.9.17早上7点我便离开小旅馆走到瓜州老汽车站,赶去柳园的早班车。到的有点早,我便趁着空闲的时间向司机询问到了柳园怎么走红柳园。司机不清楚红柳园西路军最后一战遗址在哪里,便向同行询问,并为我联系了柳园的一个出租车司机。他告诉我那个司机人挺实在,价钱你们见面自己商量。我能感觉到司机看我那么大岁数拎着行李箱独行,他想为我提供帮助。

7点半班车驶离瓜州上了高速,路上看到路牌上有白墩子字样,车上人告诉我现在车走的是高速,如果走国道就能看到白墩子。泪水模糊了了双眼,我仿佛看到西路军战士们在经历了祁连山40余天爬冰卧雪的艰难,攻打瓜州失败,撤退突围的路上遭遇马家军一次次的追击包围。

疲惫至极的西路军战士靠大刀、长矛、石块、手榴弹与敌人拼战,在攻打安西城和突围王家屯庄的战斗中,近200名红军将士壮烈牺牲。突出重围的红西路军西行支队沿公路撤退到白墩子,遭到敌军骑兵尾追攻击。红军将士依托公路两侧的戈壁沙丘和简易工事顽强抵抗,多次打退敌人进攻。

从白墩子突围,进入红柳园时,马家军尾随追来,将红军分割包围,战斗在三面环山、方圆不过8里的黑戈壁上展开。红军战士抱定战死沙场的信念,砸坏电台、烧毁密码,与敌拼死战斗。
曾日三负伤被围后高呼“红军万岁”,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红柳园是真正意义上的西路军最后一战,只有400多人从这里走到了星星峡,去新疆学习各兵种的知识。

中巴车行进在当年西路军行军的土地上,看着车窗外面那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和高低起伏的黑色山体,实在想像不出来当年那些西路军将士在缺衣少食少弹药,连水都没有的情况下,边战斗边行军,由出征时的21800人最后走进星星峡的只有400多人。在他们身上深深感受到信仰力量的震撼。

车到了柳园,班车司机为我约的出租车司机已经等在那里了,他告诉我如果在红柳园停留一个小时之内车费100元,感觉有些贵。司机看着我犹豫的眼神,他又补充了一句:我可以全程帮助你拍照。这是我最希望的事情,没有犹豫,我钻进了小车。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奢侈的包车,只为能走到西路军战士最后拼洒热血的地方深深的悼念英烈们。

一座宏大纪念碑最先映入眼帘,那是用风机叶片做的,上面题写“红西路军最后一战战场遗址”几个红色大字。纪念碑犹如一柄利剑,直刺苍穹,寓意红西路军战士横刀立马的气概。

来到了烈士墓,墓高1.937米、直径4.26米,寓意1937年4月26日最后一战。红柳园之战是瓜州四场战斗中最惨烈的肉搏战,140多名红军将士抛骨戈壁。1938年4月,东返延安的红西路军新疆电讯班学员途经此地,将牺牲将士就地安葬。
主墓区由主墓堆、六十座红军军旗造型的墓碑和“烈血军魂、精神永存”的钢架背景墙构成。

“大漠戈壁忠魂长眠,疏勒河水哀思绵延。”站在这曾经热血四溅的英烈墓前,我深深的三鞠躬,向这些历尽苦难依然我心如一、斗志不减的西路军英烈们献上我最深的敬意。

如今西路军浴血奋战的枪声已经渐渐远去,但是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红色精神将代代薪火相传。
司机师傅一直跟在我身边,他不仅帮助我拍照,还为我进行讲解,特别尽职尽责。

在主墓的左前方,是一座红军战士雕塑,他左手持刀,右手执手榴弹,衣衫褴褛,坚毅的目光中闪烁着果敢与斗志。

旁边一左一右两座雕塑,分别是一柄高高举起的步枪和一把冲锋陷阵的军号。粗粝的手臂紧攥着一把黄铜色军号,喇叭微仰。

不远处,还有一顶军帽,帽角处尽显倔强与个性,那是战士们贲张的血脉,昂扬的斗志。这些雕塑,看似简单,其实每一件设计都蕴含着一个与红西路军有关的确切数字,寓意深远。

离开红柳园,我让司机师傅把我送到柳园南站,进站后才购买D576次高铁,14:26开,这是我全部行程中唯一一次坐高铁。

看见车站工作人员不少都是新疆人,我感到奇怪的问他们,他们的回答令我吃惊极了:“我们这里是新疆的站,归乌局管。”我不可思议的问:“这里明明是甘肃省的地方,怎么会是新疆的站?”几个人自豪的指着站里的门笑着回答我:“进了安检就是新疆的地盘,出了安检就是甘肃。”我有点目瞪口呆,一个不留神我已经进入新疆的领域。
这时他们的一个同事拿了自家园子里的小西红柿给大家吃,他们抓了一大把递到我手里:“今天是8.15中秋节,大家一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