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真假公主案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郑青春谈天地 2025-02-19 19:30:55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蕲州兵马钤置使韩世清,在一次剿匪行动中,捕获了一伙土匪,处置相干人事时,匪眷中一位年轻女子神情淡定,自称皇室贵胄,乃宋徽宗第二十女,柔福帝姬。

经过讯问,女子说了不少宫禁旧闻,甚至搬出了赵构之母韦太后,与乔贵妃结拜的秘闻。韩世清越听越心惊,这种禁宫秘事,根本不是他这样的外藩武将所能知晓,于是不敢怠慢,急忙向南宋朝廷禀报,并派兵护送女子进京面圣。

此时正值靖康之耻后四年,南宋偏安一隅,风雨飘摇,如果这位公主是真,那将极大鼓舞南宋军民士气。一位娇小柔弱的公主,尚能冲破艰难险阻,跋涉万里之遥,重归故土,何况七尺男儿乎。

况且这位柔福帝姬,不是一般人,她可称得上是宋徽宗掌上明珠。柔福本名赵多富,生母乃徽宗宠妃王贵妃。宋徽宗是宋神宗第11子,位置靠后,也不怎么受宠,所以神宗传位给了哲宗。哲宗英年早逝,群臣意见,要么立哲宗同胞弟简王赵似,要么就按年龄排,立当时年龄最大的申王赵佖。

但向太后坚持要立徽宗,宰相章惇不同意,甚至跟太后打起了嘴皮官司。结果当然是太后赢,于是徽宗如愿登上了帝位。

向太后并非徽宗生母,为什么如此偏向他?说来与两个人有关。向太后宫中侍女领班,一个姓郑,一个姓王,这两位领班早就与徽宗眉目传情,芳心暗许,因此在太后面前大力举荐,说了无数好话。

千万不要小瞧泡妹子的能力,有时候靠这个也能当皇帝,单身狗们好好学习。

徽宗登基后,当然也没忘了老情人,把她们都收到了宫中。徽宗是著名风流皇帝,后宫佳丽不说三千,千儿八百也是有的,但万花丛中一点绿,这两位领班宫女受到的宠爱,别人只能羡慕妒忌恨。王氏被封贵妃,先后为徽宗生下了三子五女,而那位郑氏,便是徽宗第二任皇后,显肃皇后。

赵构也是徽宗之子,但生母韦氏地位低,仅是一个婉容,一直到金兵进逼汴京,赵构自告奋勇前去金营谈判时,钦宗为了表彰兄弟当替死鬼的不怕死精神,才代父晋升韦氏为贤妃。所以虽然是兄妹,赵构对这个妹妹没什么印象,可能连面都没见过。

赵构分不出真假,只得委派一名在王贵妃宫中当过差的太监冯益,和一名宗室女眷吴心儿前去辨识。冯益确认不假,赵构于是大张旗鼓,隆重的把这位妹妹接入行宫,封为福国长公主,后来又给她许了个驸马,重重送了一笔嫁妆。

这中间也不是没有疑点,据说赵构亲自接见过她,并对她的一双大脚提出了质疑。柔福泪流满面的回答:“关山万里,小脚怎走得回来?只得放开了脚,就变成这样了。”

我们按下这个不说,时间来到了十二年后,绍兴十二年,经过艰苦谈判,甚至搭上了岳飞的忠魂,金兵终于释放了韦氏和徽宗灵柩。

赵构的生母回来了。韦氏一到临安,得知柔福早在十年前就已逃回南宋,大为震惊,脱口而出:“这个是假的,真柔福一年前就死了,我亲眼看着她下葬,孩子,你被骗了。”

赵构闻言大怒,迅速派人将假公主拿下,着大理寺严审。最后柔福招认,自己叫李静善,原是汴京乾明寺的尼姑,逃难时偶遇宫女张喜儿。张喜儿说她很像柔福公主,并告诉了她诸多宫闱秘闻,后来她身陷匪窝,又差点被韩世清当成匪眷杀掉,为了活命,情急生智冒充公主,没想到十年来无人揭破。

最后结果是柔福被斩于市,而那两位奉命甄别的太监冯益和女眷吴心儿,也受到了牵连。吴心儿因为是贵戚,免于处分,冯益被免官,发配昭州。

对于这个结果,后世争议非常大。一方认为,公主就是假的,真柔福早在一年前就死于五国城;而另一方认为,公主如假包换,赵构为了某种原因,牺牲了妹妹,杀人灭口。真相究竟是什么,为公平起见,下面将两种不同观点所持证据和逻辑,一一列举。

首先说假冒派,这也是宋史官方说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和呻吟语,更是说除了韦太后,后续还有徐中立等几个从北方逃回来的宫中故人,也纷纷指证柔福死在了五国城。另外呢,无巧不成书,假冒公主这种千载难逢的奇事,搁别的朝代,一次也难见,偏偏南宋遇到了两个,还是紧连着。

就在柔福出现后的第二年,也就是绍兴二年,南宋又冒出一位前来认亲的公主。这位身份更高贵,自称是宋徽宗王皇后之女,也就是宋钦宗同胞妹妹荣德帝姬。

但荣德却没能通过太监宫女们的考验,言语纰漏甚多,最终招认是某商人妇,姓易,南逃时遇到了荣德的侍卫,从他们口中听到了不少荣德旧事,以为自己容貌酷似荣德,便也想来浑水摸鱼,做个便宜公主。

骗局揭开,这位易氏也被愤怒的赵构,下令当庭杖毙。所以,既然荣德都有人敢冒充,为什么这个柔福就不是假冒?区别无非一个成功,一个不成功而已。

1127年春,金兵攻陷汴京,俘获徽钦二宗并大量宫亲官眷,仅妇女就有三千多人,一同押往上京。献俘仪式结束后,一千多名宗室或大臣妻子,赏赐给金国贵族大臣,其中五十多名重要的嫔妃和公主,献给金国皇帝金太宗,剩余女子,有的分配给将士,有的发配为奴,还有少数三百多人,被分去了浣衣局。

这里提一下浣衣局,因为之后还要用。名为洗衣,实则是专供金国贵族淫乐的地方,其作用也不多说。亡国之君,跟奴隶也没多大分别,其中凄惨,岂是三言两句能说清?

柔福在押送途中,受到了有别于他人的对待。因为她那会只有17岁,还是个黄花大闺女,在未出阁的公主中年龄最大,所以从一开始,她就被定义为金太宗专享,无人敢染指。但金太宗却不喜欢她,也有说是途中有一色胆包天的金国将领,抢先动了手,惹得金太宗不高兴,很快把她下放到了浣衣局。

按照宋史及建炎朝野杂录的记载,在浣衣局过了几年生不如死的日子后,柔福被指配给一个叫徐还的人为妻,于绍兴十一年病逝于五国城,年仅29岁。

最关键的是,因为和谈成功,金国答应放还韦太后及徽宗灵柩,以及几位皇后贵妃的遗骨。比如前面提过的郑皇后,她于1130年便病逝于五国城,所以这次也跟着回来了,另外还有柔福遗骨。

既然真柔福尸骨在此,那这个肯定假冒。无论正史野史,都没提过柔福怎么逃出来。但并非不可能,金国会定期对浣衣局表现良好的女子,给予赦免,解除奴籍,抬为良家。

1134年六月,南宋绍兴四年,金太宗下令,将浣衣局宫奴赵母韦氏、妻邢氏、姜氏等十九人,并抬为良家子。这个赵母,就是赵构母亲,而邢氏姜氏,则是赵构正妻宪节皇后邢秉懿,和侧室姜醉媚。

北宋皇室之惨,远不仅此。赵构称帝后,金人大怒,不仅将赵构母亲老婆打入浣衣局,甚至还包括他两个未成年女儿赵佛佑、赵神佑,更惨的是,邢秉懿被俘时怀有身孕,但早在押送路上就已经流产。

邢秉懿于绍兴九年病逝于五国城,年仅34岁,1142年韦太后回国时,带的也有她的棺木。所以亡国之惨,宁不为人。

韦太后都能被赦免,柔福也可以被赦免。她嫁给徐还,肯定事先被赦过,但一位久居深宫,不习劳作的柔弱女子,是怎么一路从五国城,逃到湖北蕲春?先不说她怎么躲过路上金兵,从哈尔滨走到湖北,全程近五千里,就凭她那一双小脚,要走多久?无怪赵构纳闷,“你怎么变成大脚了?”

虽然柔福的回答催人落泪,但仍解决不了一个重大逻辑问题。就算她到了金国当年就开始往回跑,那也是17岁高龄了。说高龄的意思是,17岁,已经差不多发育结束,想长个也没空间,能靠走路或跑步,把三寸金莲走成大脚吗?

虽然我不是医生,但我也知道不可能。过了发育期,身高骨架只会缩小,没法再长了,要不然这世上没矮个。正史记录确凿,再加上柔福逃难过程难以令人信服,尤其是大脚,所以假冒派认为,柔福跟那个荣德一样,都是骗子。

说完假冒派,就要说说正牌公主派了。说到这一派,理由实在太多了,没办法,柔福案牵扯的都是皇家私事,而且是私到了极点那种,任何史书都不可能直言不讳。既然记载不详,那么人民群众就乐于开动想象力,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答案。

首先明确一点,坚持柔福为真的记载,都是野史,也就是私人笔记。既然如此,我就不再标注那句话出自那本书,要不然我写得累,大家看得也累,只把我认为靠谱、或者重要的记载标注出处。

先说赵构为什么要置妹妹于死地,他想隐瞒什么?前面说了,赵构称帝,金人为了羞辱他,把他全家女人,全部投入浣衣局为奴,也解释了,浣衣局是个什么地方。这种事传出去,不要说韦太后,就是赵构都没脸见人。

但韦太后身陷浣衣局长达7年之久,而且要命的是,你能控制宋人的嘴,但却没办法封金人的嘴。韦太后归国后,对那段经历一直讳莫如深,宋史也略过不提,为尊者讳是历代史书共同点,何况这又非误国伤民之大事,仅仅是一个女人的悲惨遭遇,史书不载,非常合理,挑不出一点毛病。

但既然要追究公主案,这块疮疤,只能揭一揭。赵构和韦太后很明白,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太长,也太多人知道,因为金人目的本就是为羞辱他,所以瞒不住,只能另寻他法。于是韦太后修改了一下年龄,给自己加了十岁,所以你现在去百度韦太后出生年份,会显示为1080或1090年。韦太后目的很简单,加了10岁,她入浣衣局时就不是38,而是48岁。一个年近半百的老妇,谁还会对她动心思?

但很不幸的是,靖康之难时,开封府把所有皇室人口一一清点记录,交给了金兵,而且很是尽职尽责,不仅写了姓名封号,血脉关系,还附有生辰八字。这份开封府状流传至今,里面清楚记着韦太后出生日期,1190年,当年38岁。我们从赵构年龄也能推算出来。赵构是1107年生,按韦太后说法,她28岁才产下赵构。韦后并不受宠,也只生了这一个孩子,而且她是因为乔贵妃的关系才被临辛。

宋徽宗是个花花皇帝,虽然看在乔贵妃面上,临辛了韦氏一次,但也就这一次。如果韦氏二十六七岁才被看上,这宋徽宗也太不挑食了,不合常理。虽然搁今天看没什么,但过去宫女到了二十出头,还没被临辛,基本上就得另找生路。要知道宋徽宗是1082年生,按韦氏说法她比宋徽宗还大两岁,宋徽宗娶了个比自己还大的宫女,这真有点不可思议。

如果你们没明白啥意思,那就说得再详细一点。宋徽宗有封号的嫔妃女官143人,无封号宫女504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00后。据不完全统计,1100年前生人只有6个,比宋徽宗年龄大的则只有两个。

另一个是谁呢?就是那个为徽宗登基立下汗马功劳的老情人,郑皇后,她也是1080年生。我啰嗦说这么一大堆啥意思呢?就是宋徽宗跟你们一样,他只喜欢嫩的。也确实啰嗦了,其实仅一个开封府状,就可以断定韦太后说谎。

有人说了,既然韦太后自己都知道,这段经历无法掩盖,只能从年龄上动手脚,那又何必杀柔福灭口。这个原因说起来非常凄凉,以至于我都不忍心写。虽同为浣衣局女,柔福只是金人泄欲工具,而韦氏等人要承受的,除了泄欲还有羞辱。

赵构在南方称帝,赵构老妈媳妇在这里做奴,你想想她们会面临什么?恐怕她们为了求生,被迫不得不做出一些,足以令赵构肝胆俱裂的举动。知道真相是一回事,知道真相的细节又是一回事,韦太后恐惧的,就是这些细节。

很多正牌派认为,柔福和韦太后曾共侍一夫,即金国盖天大王完颜宗贤,韦太后是想掩盖这个才动了杀人之心。这点我倒觉得纯属妄谈。韦太后1134年才从浣衣局出来,这时候柔福已在南朝4年矣,如果柔福为真,两人根本不可能交集。况且再怎么说,完颜宗贤也是大王,王府遭遇再惨,又怎能跟浣衣局比?

说清了原因,接下来就要一一剖析疑点。宋史记载,既然韦太后年龄都是假的,那么柔福相关记载也会作假,所以这个不说了。

荣德帝姬假冒之事,不仅无法证明柔福作假,反而可以证明柔福为真。道理很简单,从荣德身上就能看出,假冒公主并不容易,荣德当场被拆穿,而柔福过了十二年都没人识破,这不恰恰说明她是真的?而柔福假冒公主经过,几乎与荣德完全一致,又焉知不是受了荣德案的启发,故意编排?

其实真正疑问就两个,柔福尸骨和大脚。韦太后称她亲眼看到柔福病死,并把尸骨带了回来。问题就出在这里,除徽宗外,遗骨被放回来的,都有两个特点,一身份高贵;二名份上仍然是宋朝宗亲,未被夺走嫁人,比如郑皇后,再比如邢皇后。

这个道理很简单,身份不够当然不行,嫁给别人也不行,都是人家老婆了,凭啥给你带走?按宋史所言,柔福嫁给了徐还,那么她死的时候,名份是徐还妻子,人家凭什么给你。徐还这个名字,各大史料均不见记载,靖康期间史料不可谓少,但这名字仅在这里出现过这么一次,从这点看,他绝非金国重要人物。那么柔福嫁给他,就很有问题。

更有问题的是,韦太后带回来的柔福尸骨,只是一捧骨灰,因为她说金人崇尚火葬。这么一来,等于死无对证,这未免太巧了吧。以柔福的身份,偏偏嫁给一个不知名的人,还偏偏赶在韦太后回朝头一年死了,火化后居然还可以受到特殊待遇,跟随徽宗棺木回国。你们谁能解释这其中的逻辑?

至于大脚问题,其实来源就很可疑,因为它出自鹤林玉露,这是本典型野史,一本个人笔记,而且只有这本书提及,柔福案相关史料少说也有十几本,统统没有记载,所以它又是个典型孤证。孤证都不可信,何况野史孤证,但这又是柔福案最大疑点,不说清楚恐怕难以服人,所以一并解释。

前面提过,古人记岁用虚数,所以柔福17岁被掳至金营,其实是16岁。柔福是1112年生人,而金兵将汴京搜刮一空,押送俘虏和财宝北上,则发生在1127年三月。也就是说,如果柔福生月比较大,只要超过三月,她这会连15周岁都不到。北行之路艰难坎坷,南下难,北上一样难,身为俘虏的柔福,若在这个时候就放开了缠足,我觉得合情合理,挑不出一点毛病。

17岁放开缠足当然无意义,但如果15岁或者更小,那就不一样了。再说了,赵构只是疑惑她脚大,也没说有多大,按古人三寸金莲的标准,三寸只有22码。22码有多大?现代三岁孩子都穿23码以上。所以不用柔福长个,仅仅脚趾头伸开,脚弓不那么弯曲,就足够大个5码8码。搞不好在赵构眼里,30码的脚已经是巨足了。

从中原到哈尔滨,近五千里,柔福走了一个来回,近万里。一万里走下来,脚走成什么样,我觉得都不稀奇。

最后提一下太监冯益,他是赵构旧人,赵构还是康王时,就跟着赵构混,所以赵构不忍心杀他。发配至昭州后,冯益不知道用了方法,竟与韦太后联姻了,也因此保住了性命。宋史虽然没有提他家何人与太后何人联姻,但仅此一言,已足够令人玩味了。

无论这件事真相如何,都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区别只在那个悲剧更凄惨一些。赵构韦太后虽然杀亲人灭口,但究其根源,也确实有说不出的苦衷。而韦太后也非恶人,回国后一生寡言少语,谨慎俭朴,一心向道,潜心修行,并对赵构杀害岳飞表示了极大愤慨。

也许她心中,燃烧着比赵构更强烈的复仇之火,那些年的遭遇,实是她无法承受之重。毕竟,没有人知道,她到底遭受了多少苦难。国家之不存,人人都是亡国奴,人人都无法幸免,靖康之惨,韦太后等只是管中一斑,若想尽述,也不知要几天几夜。

总归还是那句话,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0 阅读:4
郑青春谈天地

郑青春谈天地

谈天说地、人文历史、诗词歌赋,作品维度绝不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