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的酒桌上,有这一种情感的表达是“感情深一口闷”,“我干了你随意”,而要是有人对你说“你喝一半吧”,“你抿两口吧”那这就是赤裸裸的“侮辱”了。
东北人们热情好客、豪爽大方,其地理位置纬度偏高,全年大多时候气候寒冷,在东北,喝酒就如同南方人喝水一样日常,说起东北人的酒量,那在全国都是响当当的,外省人要是在酒桌上碰到东北人,不少人都会心里发怵。东北人偏爱高度酒,就连以酒量著称的山东人,面对他们也得礼让几分。
而且,东北人在喝酒时对酒桌礼仪十分讲究,比起山东、河北等地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谈及东北酒桌的现状,倒是有点让人觉得一言难尽了,酒桌上各种品牌鱼龙混杂,四川酒和贵州酒随处可见,当地却没有一款拿得出手的好酒。酒量大,酒桌礼仪又讲究,可就是没有拿得出手的本地好酒,难怪很多酒友会吐槽这是在“穷讲究”!
为什么东北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实里边大有文章。
1、与节粮政策相关
曾经,东北白酒闻名遐迩,像玉泉酒、北大仓和老村长酒等,但后来,一项历史性的政策变化给东北酒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那就是粮食节约政策。对于当时的东北白酒企业而言,这种节粮政策利弊共存,利在于酿造成本大幅降低,而且当时固液法和液态法酿造的酒也能被接受,弊则在于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后来在白酒评选中,液态法和固液法酿造的酒逐渐被边缘化,从审美和风味角度来看,人们更青睐固态大曲酒,东北酒也就渐渐地衰落了。2、缺乏历史底蕴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悠久,全国的名酒基本都有其文化渊源,可东北白酒在历史典故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东北在辽朝时期,当地多是游牧民族,也没有代表性的文人,更谈不上什么白酒文化了。
3、东北酒偏烈
由于东北气候寒冷,为了驱寒保暖,东北人更喜欢烈酒,为了迎合这种口味偏好,东北白酒普遍酒精度数较高、口感较烈。但放眼全国,除了东北,只有少数人喜欢喝烈酒,大部分人能接受的最大范围也就是53度的酱香型白酒,酒精度数再高就很难适应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东北酒的发展。
如今,东北白酒仍然没什么名气,这是其发展的一大阻碍,要是能加大宣传力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东北也能打造出高品质的白酒甚至名酒。类似这种情况在南方也不少,有些酒品质优良,但因宣传不足,难以走出本省,四川邛崃生产的南池翠N9酒就是典型例子。
这款52度的浓香型白酒,原料只有5种优质精粮和水,口感绵柔饱满,细腻醇厚,虽价格仅百元出头,但酒质足以媲美三四百名酒,别看它名气不大,但来头可不小,其生产酒厂在80年代,便高薪聘请了名酒工程师,进行酿造工艺方面的指导。在专业的技术指导下,酒厂引进了浓香工艺以及五粮菌种,培育了窖泥与窖池,为众多有市场但产能不足的名酒酒厂供酒,在98年,因自身酿造实力过硬,酒厂成为了八大原酒厂。
为了顺应市场的发展,酒厂这才从幕后转向台前,顺势推出了这款与浓香名酒同菌种同工艺的南池翠品牌,该酒一经推出,便在市场上掀起了一阵热潮,入驻京东一年时间,复购率高达85%,同比搜索指数增长了200%,大伙要是感兴趣的话,不妨试试。其实啊,东北不是没有好酒,只是缺乏名气,全国人喝酒都有讲究,不能因为没有名酒就说人家是“穷讲究”,否则中国千年的酒文化不就被忽视了吗?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吗?欢迎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