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贪官变清官,促使“铁面御史”郭琇转变的那次谈话究竟说了什么

槟榔看历史 2023-02-24 02:13:09

盛世危言/文

熟读清朝历史的人,很少有不知道郭琇的。在清朝初期的政坛上,他可是一个闻名于朝野的大人物。在朝堂上,他不畏强权,接连参罢了三宰相、两尚书、一阁学,还有河督靳辅。另外还有,康熙的宠臣高士奇、都御使王鸿绪和陈元龙等高管。凭借三封奏疏,他连升四级,从一个从五品的小官,升为从一品的“左督御史”。正是因为如此,他以正直之名誉满天下,当时的老百姓都称之“铁面御史”。

康熙

一、第一封奏疏,引起康熙注意

康熙二十七年,郭琇给康熙上表了一封《参河臣疏》。康熙看后把河道总督靳辅罢官,佛伦降职。其实,靳辅等人是有错处,但是罪不至此。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靳辅治河相当尽职尽责。他重用布衣治黄(黄河)专家陈潢,在长达几十年的的实践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就此而言,靳辅不但不应该被罢官,还应被奖赏。后来,康熙再次启用靳辅时说:靳辅任总河,数年未曾冲决,漕运亦不误。今日不出四载,黄水又重新猖獗泛滥,朕实在不惬!河务不得其人,必误漕运。及辅未甚老而用之,亦得纾年之虑。由此可见,靳辅的功劳和能力是得到了康熙的认可。

事实真相是,靳辅并非贪墨或能力不足而被罢官,而是因为政治原因被牵连的。而靳辅“歪打正着”的参奏,正好与康熙的想法不谋而合。康熙本来就对明珠等人的人擅权专横不满,而河道总督靳辅又恰恰以明珠等人为政治靠山。借着郭琇的上奏,康熙正好杀鸡儆猴,给明珠及其党羽敲响警钟。这封奏折不但是靳辅政治生涯高光的一个起点,亦是一个污点。这场上层的政治斗争,不但把靳辅当成了替罪羊,还把陈潢这位被后世所公认的清代著名水利专家给冤死。这并非后世人的猜测,在清代后人的记述中也有蛛丝马迹。清代同治版《即墨县志》将郭琇的三大奏疏只连载了两篇,唯有这篇《参河臣疏》没有刊选,这并非是编著者的疏漏,而是有意而为之。

明珠

二、第二封奏疏,使其声名大振

在《参河臣疏》不久,郭琇笔锋一转直指明珠及其党羽。一本《纠大臣疏》,揭发了这些人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排除异己等罪行。在这封奏疏当中,郭琇一针见血的指出:明珠凡奉谕旨,或称其贤,或向彼云,由我力荐。或称其不善,则向彼云:上意不喜,吾当从容挽救。且任意增添,以市恩立威。因而要结群心,挟取货贿,至于每日启奏毕,出中左门,满汉诸陈及其腹心,拱立以待者,密语移时,上意无不宣露。部院衙门,稍有关系之事,必请命而行。明珠及其党羽,每年糜费河银,大半分肥,所提用河官,多出指授,是以极力庇护……。这封奏疏言辞犀利,语嫣详尽,将明珠等人的罪恶言行揭露得淋漓尽致。

其实,当时明珠等人的擅权贪婪人尽皆知,就连康熙本人也是心知肚明。但是想要治他们的罪,就必须要有人上奏疏,皇帝才能名正言顺的治其罪行。可是,明珠等人的权势之大竟无人敢参。有人曾经想要弹劾明珠及其党羽,但是立刻被人以其他事由排挤诬陷,从此便没有人再以卵击石了。所以,郭琇的这份奏章是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和决心的。在这个奏疏中,郭琇自己也提到:臣固知其党羽实繁,睚眦必报。伏见皇上求治,辨别奸贤,正朝野肃清之会。窃思报效,不顾身家。

明珠等党羽被参倒后,郭琇从此声名大震,受到康熙的格外器重。他也被破格迁升至左都御史,官职从从五品跃升至从一品,连升四级。

高士奇

三、第三封奏疏,使其名满天下

有了康熙的赏识,郭琇的胆量就更大了。次年,他又上了一封《参近臣疏》,弹劾皇帝近臣高士奇等人。高士奇是浙江钱塘人,举人出身,好学能文,书法又好,被康熙破格收入南书房(皇帝学习的地方)。康熙不仅重用他讲章、论文、写秘谕,还常常赏赐金银,让他陪自己吃饭。

在这份奏疏当中他列举了高士奇及其党羽的罪状:日思结纳,谄附大臣,揽事招摇,以图分肥。凡内外大小臣工,无不知有士奇之名。夫办事南书房者,先后岂止一人,而他人之声名总未著问,何士奇一人办事,而声明赫奕乃至于此,是其罪之可诛者一也。久之,党羽既多,遂自立门户结王鸿绪为死党,科陈臣何楷为义兄弟,与翰林陈元龙为子女姻亲,俱寄以心腹,在外招揽……

高士奇担任皇帝侍读、侍讲、起居注之职位,深得康熙的赏识。他也以此结交一伙朝廷权臣,植党营私,招摇撞骗,收取贿赂。在这封奏疏之中,郭琇揭露高士奇曾一次收受贿赂房屋六十余间,价值八千金。又于本乡平湖县置田产千余顷,大兴土木,休整花园……

这本奏章,罪状列数有序,事实清楚明白,都是板上钉钉的实情。哪容得高士奇一伙有半点狡辩。结果,红极一时的高士奇也被罢官丢爵,回家务农去了。

郭琇

四、郭琇原本也是一个贪官

郭琇的这三本奏疏,令天子为之动容,举朝为之失色,因此时人送之外号“郭三本”。从政权构建上来说,郭琇的三大奏疏,尤其是后二疏,有力的抨击了贪官的腐败和结党营私的不正之风,这对清王朝的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之后我们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但是鲜有人知的是,郭琇初入官场的时候,也是一个贿通上权,逼榨乡里的贪官。

郭琇33岁中的进士,41岁任吴江县令。吴江县物产丰饶,是一块风水宝地。时任江苏巡抚的余国柱经常向属地的官员们索要贿赂。一部分自己据为己有,另外一部分献给自己的政治靠山明珠。作为一个小小的县令,郭琇对自己的上级自然无法抗拒。迫于压力,他只能将余国柱的贪婪转嫁到地方百姓身上,最后也落得一个贪官的骂名。

转机就出现在一个叫汤斌的官员身上。汤斌与余国柱不同,他是一个清官。汤斌在接任江苏巡抚后,并没有直接查处郭琇,而是给了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汤斌认为,郭琇与一般的贪官不一样,他的为人和履职能力都不错,至于在百姓口中的贪官之名,责任也不全在他。于是,便有了一场汤斌和郭琇之间的谈话。

历史上并没有留下这场谈话的更多细节,但是效果却是非常的明显。在这次谈话之后,郭琇回到县衙,喊来手下一班衙役,吩咐他们把公堂用水洗刷一遍,表明自己改过自新,从新做人。也是对众人宣布,以前的郭琇已经不在了,各位也要好自为之。这段历史还被后世之人改成著名的京剧桥段《郭琇洗堂》。从郭琇后来的表现来看,他真的没有让汤斌失望,也没有让天下百姓失望。

然而,发现并发掘郭琇的伯乐汤斌却没有得到好下场。他被明珠及其党羽迫害致死。这也是郭琇后来不顾一切也要参奏明珠的重要原因之一。

0 阅读:11

槟榔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