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年底的一天,程子华气势汹汹地找到东北民主联军的司令和政委,说自己实在受不了黄永胜了,要求把他换下,换上段苏权。东联司令不愿,但被东联政委一语点醒,最终默许换下黄永胜。
当时程子华不是8纵政委,他是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前线指挥所(相当于后面的兵团)的指挥,统一指挥8纵和9纵等部队。程子华对黄永胜有意见,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程子华说了很多黄永胜的作风问题,实际上最不满的是黄永胜的“自我指挥”。他们在作战上的分歧很大。
程子华找过东联司令三次,前两次都被回绝了。东联司令给出的回绝理由是:黄永胜很能打仗。黄在辽西三战三捷,兵不过2万5,却能在半月内歼敌1万6。黄永胜打仗确实没话说,但程子华还是认为他作风太差,影响不好。
东联司令平心静气地跟程子华说起楚汉争霸时,刘邦御将、韩信用兵的故事。最后起身送客时,还送了程子华一句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
程子华第三次找上门要求换下黄永胜,是在杨家杖子战斗后,黄带领部队打了个翻身的大胜仗。打了胜仗,程子华有什么不满呢?他不满黄永胜在战场太有主见,既屡屡向上发表不同意见,又会在战场违背上级命令。
而且,程子华和黄永胜的性格差异很大。黄永胜指挥的部队,就好像独立在程子华的指挥系统之外一样,致使程的部署全乱,毫无战术计划可言。
因此程子华要求换下黄永胜,给8纵换上在军中素有老成持重之名的段苏权。
事不过三,程子华作为黄永胜的顶头上司,接二连三地找来要求撤换,东联司令不可能无动于衷。他沉思片刻后,跟政委商量起来。政委只有一句话:“黄永胜是咱们一军团的老同志。”
这话有两层意思,一,黄永胜是“自己人”,受点委屈没关系;二,黄永胜怎么样你我还不了解吗。于是,事情就这样定下,黄永胜调离8纵,换段苏权上。跟黄永胜一块走的,还有政委刘道生。刘道生算是被黄永胜拖下水的。他俩的屁股都没在8纵队坐多久,就是1947年8月上任的——8纵当时刚组建。
被调离前,东联的司令、政委一起找黄永胜谈过话。黄永胜的情绪很激动,从他的嗓门可以看出。他的语气既有愤怒,也有委屈。“打了胜仗反而有错了?战场上哪有那么多原则,打胜仗就是第一原则!我不服!”
不服也没用,再加上肾结石发作,黄永胜没再工作,去哈尔滨治病休养了。
政委换下黄永胜,不是胳膊肘往外拐,而是他太了解黄永胜这个人了。黄永胜自从做上团级干部,就经常被临阵换掉。例如抗战初期,率军东渡黄河,没走多远他就跟邓华爆发激烈的冲突,最终以团长黄永胜被调离、副团长邓华留下告一段落,处理人还是那位东联司令。
调离黄永胜,也是在磨砺他,希望他能改一改脾气。三十多年过去,再回首往事,黄永胜好好反思了一下,说:“那时候我刚指挥完秋季攻势,仗打得很好,我骄傲了,所以跟程子华闹了别扭。”
黄永胜离开8纵后去了哪呢?东联司令把他放到东联第一作战梯队的6纵(辽沈战役后,因段苏权指挥得不够好,黄永胜又回8纵去了)。
1948年3月,东联司令亲自通知黄永胜去6纵队上任,意在加强6纵的领导力量。他要黄永胜把这支老部队带出战斗力。6纵是一支历史悠久、具有光辉战绩、光荣传统的红军老部队。
它的最前身孙中山组建的铁甲部队、北伐军中的叶挺独立团。它参加过南昌起义,东联司令在这个团里做过营长、团长。黄永胜也在这支部队干过,也是从这支部队调出去的。
当时的6纵政委是赖传珠,黄永胜听到新搭档是他后,差点高兴地跳起来,这是老熟人了。赖传珠做过他的直接上级,对他的帮助很大。
别看黄永胜是东联政委换下来的,但他是比较认可黄永胜这个人的,认为黄有很多优点,同时也不否认黄有缺点。对于黄永胜的缺点,东联政委是这样评价的:“没有缺点的人更好,但这是不可能的,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
后来黄永胜到13兵团,再次做程子华的下级副手,但没传出什么不愉快的事。这是成长了吧。
黄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