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狂潮下,财经领域的“诺亚方舟”在这里,有这些能力不被淘汰

围炉话今朝 2025-04-07 09:58:50

今天我们聚焦财经方向,探讨一个关键问题: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当下,哪些职业或能力不会被其淘汰?大家不妨思考:自己具备哪些独特能力,是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

从律师咨询案例看职业竞争力差异

刚做律师时,我遇到一件难忘的事。有客户到律所咨询,资深律师因咨询转化率低(100次咨询难有1个付费客户)不愿接,于是我负责接待。没想到,交谈结束客户就想签合同付费。

但因我是实习律师,不能独立接案,只能转给朋友。朋友十分惊讶,毕竟正常情况下很难一次就打动客户。他好奇我是怎么做到的,我反问他会如何回复客户。

这位资深律师朋友思考后说,一般会告知对方案件涉及的法律条文,如某某法第多少条及具体规定。

我指出,客户能通过网络搜到律所,自然也能查到相关法律条文,如此回复与网上信息无异,和电脑又有何差别?

在这个案子里,咨询的当事人是被告。我了解情况后,为他分析对方的策略:

一是若对方在法庭上无证据只空谈,想让法官评理,说明其是法盲,用的是下策,案件难度低,客户网上查过相关条文,自己应对可行;

二是若对方请律师或拿出证据,表明做了充分准备,采取中策,客户若准备不足会难应对,可考虑请律师,不请的话就得做好苦战准备;

三是若对方请律师且有特定细节,说明请到高手,开庭可能设陷阱,客户说错话证据会作废,官司易输,仅靠自身难以应对。

朋友听完我的分析,很是震惊,客户也因我的专业分析,从恐慌中走出,认可我的专业并产生签约意向。

财经领域中人工智能的替代边界

这个故事讲完,回到最初问题:在财经领域,人工智能不会淘汰哪些人?

人工智能依托网上海量信息构建,在信息公开、规则明确的领域,如自动驾驶(驾驶信息公开、道路规则明确)、下围棋(过往棋局数据公开、围棋规则明确),人工智能能够借助旧有信息完善适用模型,从而替代人类工作。

所以想要在财经领域不被人工智能淘汰,就要将自身长处发挥到人工智能难以触及的领域,主要包括信息不公开以及规则不明确或经常变化的领域。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关键因素,这些因素也是人们步入社会多年后,在财经领域拉开差距的重要原因。

三大核心能力助力抵御人工智能冲击

经验:财经领域的隐形财富

在财经领域,经验常以家族传承的方式延续。父母将积累的财经经验私下传授给子女,像金融从业者家庭的孩子更易投身金融行业,创业家庭的子女倾向于经商,长辈的经验为他们铺就了成长的捷径。

例如在家族企业中,长辈会分享市场判断、资源整合等实用技巧。相比之下“00后整顿职场”从财经视角看,可能并非明智之举。

在财经行业,缺乏长辈经验引导,仅凭个人意气行事,不利于获取前辈的帮助与经验传承,对个人职业发展产生阻碍。

知识创造与应用:财经能力的核心

财经学习包含知识获取、领悟与应用多个层面。在知识获取方面,人工智能凭借快速检索能力远超人类,公开的财经知识它能迅速掌握,甚至在财经考试中可能取得比人更高的分数。

但人类的独特优势在于对知识的创造性应用。以撰写认知世界的经济学课程为例,融入亲身经历的财经实例,便是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大学学了财经知识却不会应用,等于白学;而掌握运用之道,才能在财经领域脱颖而出,甚至超越人工智能。

当下大城市流行“鸡娃”,在教育上,若高知父母只注重让孩子大量获取知识,却不给予其领悟和探索的时间,并非理想的培养方式。

一些领域需要培养孩子的联想力、领悟力和创造力,而这些能力需在宽松、自主的环境中才能得到发展。“鸡娃”式培养虽能让孩子获取知识,但论速度远不及人工智能,这样培养出的孩子反而更容易被替代。

情绪感知力:财经社交的关键

在财经交易、商务谈判等场景中,情绪感知力至关重要。如同《三体》中三体星人与地球人的区别,人类会隐藏思维和情绪。在财经领域,若无法感知他人情绪、推测其想法,在与客户沟通、商务合作洽谈时将举步维艰。

这种能力需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持续与人交流互动来锻炼,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关注、体察他人。

而人工智能无法像人类一样,在与客户接触时敏锐感知客户的疑虑、不安等情绪,并及时给予安抚,建立情感连接与信任。

总之在财经领域或是其他产业、行业,经验积累、知识创新应用以及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是难以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关键。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应着力培养这些能力,这是在财经领域持续发展的关键方向。

文本来源@珍大户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围炉话今朝

围炉话今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