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汽车强国到市场弃儿,日本汽车碰上电动革命,是否能撑起门面?

围炉话今朝 2025-04-07 09:58:49

在全球经济中,日本曾凭借强大的制造业,尤其是汽车产业,书写了辉煌篇章。

过去几十年,日本汽车以卓越的品质、精湛的技术和高效的生产模式,畅销世界各地,成为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近年来,日本汽车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发展态势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日本国内经济长期低迷,市场需求逐渐萎缩;另一方面,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电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兴起,对传统燃油汽车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在这一背景下,深入探究日本汽车产业的现状与未来走向,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也能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日本制造业在世界500强榜单中占据重要地位,汽车及相关零部件领域众多企业入选。2024年8月5日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日本电装公司排名第305位。

此外,在汽车领域,整车厂和零部件企业协同发展,共同构成了日本强大的汽车产业体系,丰田、本田等整车厂凭借品牌和技术优势,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日本电装等零部件企业则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为整车厂提供有力支持。

深陷困境,亏损加剧: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持续下滑。2025年2月销量为31508台,相比2024年2月的41824台,同比下降24.6%。2025年1-2月累计销量为76926台,相比2024年同期的107377台,同比下降28.4%。

2024年,日产中国区再次下滑12.23%,年销量69.66万辆。在财务方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三个月期间,日产合并净营收为3.159万亿日元,净亏损达到141亿日元,较此前第二财季的净亏损93亿日元,亏损进一步扩大。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对日本汽车企业至关重要。近年来,日系车在华销量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市场份额逐渐被中国本土品牌和其他外资品牌蚕食。丰田、本田、日产等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参差不齐,除了丰田在部分时间段实现了一定增长外,其他品牌大多处于衰退状态。

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崛起,如比亚迪、蔚来,小米等,凭借先进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对日系车造成了巨大冲击。此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对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日系车在这方面的创新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从全球范围来看,日本国内市场对混动汽车偏好明显。据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消息,2024年在日本汽车市场中,混合动力汽车的占有率达到了61.1%,销量为1542784辆,而纯电动汽车市占率仅1.4%,销量为34057辆。

这一轮电动汽车的崛起,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电动化,更在于智能化,包括智能座舱和无人驾驶技术。但是,日本在ICT技术方面相对落伍,在智能手机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产业竞争中惨败。以丰田、本田、日产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公司,多为硬件型企业,在智能化技术研发方面进展缓慢。

与特斯拉、比亚迪等专注于电动汽车和智能化技术研发的企业相比,日本汽车企业在智能化领域的差距逐渐拉大。尽管日本车企在混动技术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纯电动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面临着技术转型的巨大压力。

中国和美国的电动汽车领头羊企业,多为成立时间较短、专注于电动汽车技术研发的新公司,如特斯拉、蔚来、小米等。这些企业在电动汽车领域拥有先发优势,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

而日本的传统汽车巨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燃油车为主的产业结构和思维定式,转型面临巨大的阻力。此外,日本车企在向电动汽车转型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中,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提出了严峻挑战。

虽然三星成功从功能机转型到智能手机,但每一次产业变革,能够成功转型的传统巨头只是少数,大部分企业难以完成转型而退出市场。

随着中国和美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日本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相对较小,且日系供应商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中的比例也较低。在全球市场,特斯拉等企业的快速崛起,对日本汽车企业的市场份额造成了挤压。此外,欧洲汽车企业也在加大对电动汽车和智能化技术的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

尽管日本汽车产业面临诸多挑战,但日本拥有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在汽车制造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丰田等企业已经开始加大在电动汽车和智能化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试图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在电池技术的赛道上,全固态电池成为日本车企发力的重点。丰田汽车与日本石油化工企业出光兴产于2023年10月12日宣布,双方将合作量产面向电动车的“全固态电池”,目标是在2027-2028年实现量产实用化。这一合作被视为日本车企为在“下一代电池革命”中抢占主导地位的关键举措。

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日本车企和科研机构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实践。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与名古屋大学携手开展 D2D项目,利用小型自动驾驶汽车开发新型公共交通系统。

对于我国汽车产业而言,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提供了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一方面,我国车企应持续加大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推动新能源汽车从整车出口向市场全球化、生态本地化和品牌全球化迈进,不断向产业价值链深层延伸。

另一方面,通过分阶段、差异化的市场布局,推动全产业链海外协同发展,加强国内外企业抱团合作,构建完善的海外营销与售后服务体系。唯有如此,我国汽车产业才能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

文字来源:宁南山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围炉话今朝

围炉话今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