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西方记者提问:假如蒋介石带着台湾回归,会得到什么职位?

文史风云 2024-07-31 23:39:36

“假如蒋介石带着台湾回归,会得到什么职位?”1955年,万隆会议上,一个西方记者不怀好意地抛出针对台湾的敏感提问。面对刁钻的诘问,周总理不仅没有回避,还用妙语连珠的回应,赢得了满堂喝彩。上世纪五十年代,国际形势短暂缓和,而同时两岸却在冷战的氛围中对峙。这时候,党中央做出了调整对台政策的重要决策,即采取各种方法来解放台湾,其中就包括和平解决方案。这个转变,引起了全球的关注。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总理以他一如既往的冷静语调,提出了与美国谈判的愿望,更提及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并表露了第三次合作的意愿。就在这时,一名西方记者站起来,提出了最为棘手和敏感的问题:“假如蒋介石带着台湾回归,会得到什么职位?是否给他一个部长职务?” 此话一出,会场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都屏息等待周总理的回应。周总理微微一笑,巧妙回应:“部长太低了!如果蒋中正回归祖国,绝不会低于国务院总理的地位。”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这个回答既给了蒋介石面子,也彰显了我们中国政府对待台湾问题的大度与胸襟。万隆会议结束后,周总理提出了新的战略,力争通过和平方式解放台湾。他明确表示:“我们从来没有把和谈的门关死...好好的协商,都是可以谈的。”为了加强和台湾的对话,我党找来了著名的爱国人士章士钊当中间人。章士钊曾在北洋和国民政府任职,跟国民党内部有很深的交情。1956年春天,章士钊带着毛主席的亲笔信去了台湾。信件内容非常直白,提出了关于第三次国共合作的设想,关键提议包括中央援助台湾省,并保证除外交权外的事务管理由国民党负责。信末更特别提到:“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这短短的一句,准确的切中了蒋介石的思乡情切。蒋介石看完信后,陷入了长时间沉默,心里很复杂。半晌过后,他把信折起来,放回抽屉。接下来的一年里,蒋介石一直在琢磨中央对他的态度。经过一年的斟酌,蒋介石决定派宋宜山回国,探探虚实。宋宜山悄然离开台湾,经香港抵达北京,迎接他的是章士钊和唐生明的热情接待。随后的几日里,周总理亲自宴请宋宜山,李维汉具体负责谈判。双方就国共对等谈判、和平统一、台湾实行高度自治、外军撤离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宋宜山回到香港后,立即将自己详细的考察报告,送到了蒋介石手中。宋宜山的报告长达1.5万字,里面描述了大陆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现况,也表达了中共合作的意图诚恳,建议蒋介石积极和中共对话。但蒋介石看了报告后,情绪风云变幻,最后生气地把报告扔了。疑心深重的他,觉得大陆的和平提议是个阴谋,还怀疑宋宜山是共产党的说客。尽管如此,蒋介石并未完全放弃希望。他命令宋宜山继续留在香港,支付他的薪饷,静观其变。此后,中共一直发出和谈的意图,明里暗里都在暗示台湾回归的条件可以谈判。尽管中共的诚意打动了蒋介石,但他的野心终究占据了上风。那些和谈的信,最终被他锁进了抽屉。自此,两岸之间的交流几乎停滞。直到1971年,中美关系逐渐缓和,美国终于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再支持台湾独立。同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恢复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这无疑是和平统一的绝佳时机。可惜的是,就在1972年,曹聚仁和章士钊和谈的重要人物接连离去,两岸和谈又悬了起来。到了1975年,蒋介石病入膏肓。临终前,他嘱咐陈立夫和中共联系,希望能两岸在自己最后的日子促成统一。陈立夫马上给中共发去了邀请函,真诚地请毛主席来台湾,希望能开启第三次国共合作。然而,此时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身体状况。同样不容乐观。毛主席的健康状况日渐恶化,双眼也已失明。周总理因膀胱癌长期卧病在床,二人皆不能迈出最后一步。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心脏病离世。他的遗体停放在台湾桃园市慈湖,希望有朝一日能葬回家乡奉化,落叶归根。而周总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挂念着台湾问题,他强打精神与罗青长讨论台湾未来的可能性。离世前,他交代:把骨灰撒向大江大河,他希望海浪能将自己带往台湾。即使在病痛中,周总理对祖国统一的信念也从未动摇。参考文献:《周恩来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历史奠基》长春大学学报

0 阅读:94

文史风云

简介:历史会说话,历史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