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应要求谈谈林彪,在场的人听后感慨:敢这么说的只有他!

文史风云 2024-07-31 23:48:17

80年代初期,关于如何看待林彪这个人物,众说纷纭。黄克诚应要求谈谈林彪,在场的人听后感慨:敢这么说的只有他!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家恢复了法治,社会重建了秩序,一起走上了正途,有时间、也有精力腾出手来,处理一些历史问题。中国自古就爱编纂史书,煌煌《二十四史》道尽了多少王朝兴衰,人间苦乐。在中央文化部、宣传部的号召下,《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也提上了编纂日程。李维民就是编写组成员之一,他在工作中遇到一个难题——如何看待林彪这个人物?一部分同志们说,现在国家初定,人心浮动,为了现实考虑,为了社会稳定,林彪不适应出现在条目上。也有编写组的成员持不同的意见,不将林彪列在条目上,颇有些掩耳盗铃之嫌。再者老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一味隐去“林彪事迹”,不是显得做贼心虚吗?编写组就这个问题展开了一番争论,允许《百科全书》中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的名单中,列上了林彪的名字。不过根据1955年毛主席签发、1963年刘少奇批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关于因军官犯罪剥夺军衔的规定。叛逃的林彪不被允许使用元帅服的照片,而只能采用日常军装。同时,有关林彪条目的介绍字数,也比另九位元帅要少了不少。确定林彪列上《百科全书》,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描述林彪,是只写功绩,不写罪过,还是只写罪过,不写功绩?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编写组成员不敢大意,也不敢擅自做主,只好请示上级。陈云知道编写组尴尬、小心的处境后,果断召开了座谈会,定下了基调。1983年8月9日,陈云和编写组聊到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的辽沈战役。陈云叮嘱大家:“林彪作为四野的司令,在当时正确的地方,我们也不必否定。但是不能只看到这一方面的作用,还必须看到其他方面的作用。”陈云肯定了林彪作为一个野战军,指挥全军,运筹帷幄的能力,同时又说了一番话:“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党中央、毛主席着眼大局出发,给林彪指明了打法。如果没有全按照一线军事指挥官的打法,就会放跑杜聿明集团,那么东北的胜利就不可能来得这么大、这么快。”可见,陈云主张全面评价林彪,并且是以功大于过的角度,审视了林彪的一生。为了还原历史,编写组的成员又找了一些和林彪共事的军队元老,听听一线作战人员的见解。黄克诚看到了“林彪条目释文”,叫自己的秘书丛树品同志,给编写组打去了电话。编写组的主编周之同同志、副主编姚夫同志以及李维民,都来到了玉泉山疗养所,见到了黄克诚。黄克诚先是将三人带到会客室落座,三人依次作了汇报。黄克诚接下话茬:“你们送来,征求我的意见,我认为把林彪列上,这是应该的。现在写历史比过去实事求是多了,不过有些问题还需要你们考虑一下。我知道写林彪有诸多难处,写轻了不行,写重了也不行,的确很费力。但你们还是要掌握好平衡,尽可能客观看待林彪的一生。”几人纷纷点头。黄克诚又继续说:“你们可以学习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写了许多人物,都得到了时间的检验。评价历史人物。不要用过去党内斗争,开斗争会的那种过火的语言,揪出一个人就把他的历史功绩一笔勾销了。”三人听完黄克诚的指示,无不感慨:“敢这么做的,只有爱说真话的黄克诚大将了。”黄克诚作为开国十大将,长期在军队系统工作,且和林彪在东北有过一段共事的岁月,无疑是了解林彪的军事才华的。他的话较为客观,不同于陈云,更注重从历史出发,还原一个人的功过是非。这次谈话之后,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在征得黄克诚同意后,将谈话内容,全文发表在了1985年4月20日内部出版的通讯文上。参考资料《黄克诚要我们实事求是地写林彪》 军事历史 2004年第2期

17 阅读:1780
评论列表
  • 2024-08-01 18:22

    好首长和好人!

  • 2024-08-21 00:02

    黄克诚和彭总都是真正的人!

文史风云

简介:历史会说话,历史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