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鸡肋”兴趣班,星二代都抢着上?普通家庭咬牙给娃报了一年

我是年糕妈妈 2024-03-02 05:01:25

糕妈的话:

今天,我们带来的是“兴趣班系列”的第二篇~

《狂飙》刚播完不久,“高启强”的扮演者张颂文又上了热搜。我们注意到,这次是媒体拍到张颂文的妻子在陪儿子练习滑板。

说到滑板,这几年确实很火爆,2020 年还入选成为了奥运会的正式项目,很多明星家庭也都在玩滑板。

糕妈今天要介绍的娃叫张+1,她也在学习滑板。

五岁的+1 小朋友学滑板的过程并不顺利,一节课至少要摔上 50 次,每节课都陪在她身后的爸爸见证了全过程。

有时候心疼,有时候欣慰,+1 爸爸说,让她学滑板,最大的愿望是她可以在学滑板的过程中锻炼身体,通过体育获得快乐。

我们一起来听听+1 爸爸的讲述吧。

+1 现在 5 岁两个月,在上幼儿园中班。

她四岁的时候,我和+1 妈妈考虑给她报一些运动项目的班。我们当时看了很多项目,综合考虑下来还是选择了滑板。

一方面,那段时间滑板正好比较火,另一方面,我跟+1 妈妈自己就比较喜欢玩陆冲板,所以我们就想着不妨让张+1 试试滑板。

决定下来之后,就准备带着她去试课。

找机构我们花了些心思,最重要的还是场地的大小和教练的负责程度。

学习滑板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场地的话,就没有练习的感觉,孩子就很难真正喜欢上滑板。

教练是一个北京的小伙子,90 后。第一次见面我和他聊了大概半个多小时,我能感觉到他是有责任心的,而且比较健谈开朗。

通过跟他的交流能感觉到他对孩子是真的喜欢,所以最后就选定了他。

我们报班没有太多的规划——觉得学滑板非要考虑考级之类的,完全是想看看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哪。

滑板学起来很辛苦,磕磕碰碰肯定难以避免,我就想通过滑板的兴趣班,提前给孩子一些挫败感,让孩子变得更坚强一点,对待困难性子更执着一些。

张+1 那时候胆子很小,性格又比较内向腼腆,刚学会一点表达。但是她试完滑板课之后,告诉我她喜欢滑板,所以我就给她报了 20 节课。我们报的课,每节课是 45 分钟到 1 小时,一节课是 500 元。

装备配齐,给她买了儿童专业板,配了新护具,就开始上课了。

确实如我所料,摔跤摔得狠啊。

张+1 大概学了两三节课滑行之后,就开始学动作了。因为平时我也没抽出太多时间带她去滑行,所以她就直接边学滑行边学动作了。

她练习 Drop-in(在 U 池中的一个重要动作)的第一节课,一个动作练了五十多次,摔倒了四十多次,还是没能独立完成这个动作。这个动作对于四岁的小朋友来讲,确实难度很大。

学 Drop-in 的第二节课,+1 对摔倒几乎免疫了,除非特别特别疼的时候她会想哭,其余的摔跤都是爬起来,再拍拍灰尘。

120 多次的尝试,摔倒超过 100 次,每次摔得动作都不一样,她成功做到这个动作的那一刻,我在旁边一边心疼,一边又觉得很佩服她——

一个 4 岁的孩子,跌倒爬起来一百多次。

上完课回家的路上,她坐在后座,一会儿不说话就累得睡着了。我就反思,这么小的孩子,有必要这么累吗?但我又想,我又没逼她做什么,她每次都自己玩的挺高兴的。

她每次看别人玩 U 池、碗池,眼神是发着光的,我就觉得+1 还是热爱滑板的,没点热爱肯定会放弃。

(温馨提示:小朋友学滑板一定要佩戴全套护具噢)

而且我能看到她的成长。

最开始的时候,她一节课专注的时间不超过 15 分钟,摔疼了摔哭了,会抹眼泪求安慰。

慢慢练习得多了,她摔完想哭,会自己忍住不哭了,一边爬起来一边给自己鼓气,还一边碎碎念加油。

现在上课她的专注度已经可以持续 40 分钟到 1 小时,这是她的一个很大的变化。

之前+1 三岁左右的时候,我和她妈妈特别焦虑,总觉得孩子专注力不高。

我们也在小红书上找各种方法,说给孩子读书、陪她玩游戏等等,但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最管用的还是让她去运动,她一跑起来,专注力会在运动的过程中培养起来。

而且,专注度的提高扩展到了+1 的各个方面。

现在她开始学习美术课,画画的老师说她以前专注力在半小时左右就不错了,现在已经可以进阶到一个半小时,从进班到最后一分钟,她的手是没有离开过画笔的,一直在画。

我自己做了十几年媒体,之前在汽车之家负责汽车之家的销售,后来我创业做自媒体。这段时间正好没什么事,在家主要是陪孩子。

+1 三岁之前我特别忙,基本都是妈妈在带她,那段时间,我一个月只在北京待一周的时间,能陪伴她的时间很短很短。

我自己的童年就是父母对我的陪伴少,父母都是工人,没什么时间陪伴我。

我现在回想起来,童年最快乐的事就是我爸骑着自行车,带我到北京的胡同里跟我讲老北京的这些事儿,我特爱听,特别爱听,但是太少了。

所以当时我就想着把自己的重心更多往家庭调转,重新校准自己的坐标,不想错过+1 的成长的点点滴滴。

她学滑板,我就想着把她的每一节课,每一次成长都记录下来,看看她的变化,所以她的每一次课我都在旁边录视频,看她上课,看她摔倒又爬起来,看她哭鼻子又抹抹眼泪继续。

但张 +1 上课学的是滑板的动作,我学的是和她的相处。滑板课也改变了我,它让我知道,带孩子和带员工,真的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

最开始上滑板课的时候,我的心态就是:张+1,你必须得怎么样,这动作你必须得做好,你必须要坚持下来。

那时候我特别急躁,因为在企业做管理做久了,不需要太多废话,把方法沟通清楚了,把任务交代好了,一步一步做就行了。

但做管理和管孩子是两码事,简单直接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孩子不是成年人,需要更多的耐心沟通。

+1 在学滑板的时候,一次次摔倒,用可怜兮兮的眼神看我,她需要不是我说“你起来”“你再来一次”,她真正需要的是“疼不疼”“爸爸抱你一下”“来,摸摸头”,给她安慰反而更能激发她的斗志。

所以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变化也很大,变柔软了,变得不再那么急躁了,变得更松弛了。

女儿真的能治愈父亲,这是陪她上课,她教会我的道理。

我也开始慢慢转变心态,开始学习接受,我的孩子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她可以慢慢学,她只要能比之前的自己好一点点,我就会感到开心。

我希望自己能多陪伴她,就像她的每一节滑板课,我在她身后给她拍视频,记录她的成长。

她幼儿园下课之后,我就带着她去环球影城玩一圈。包括现在她上下学,各种兴趣班都是我来接送。

我觉得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陪伴她,让她开心快乐地成长。

在上完课之后,我们没有给她规定固定的时间去练习。

可能有时候下课了没事,我就拿着滑板陪她在楼底下滑几圈。

我也不会让她自己一个人滑,每次都是我陪她一起。我滑陆冲板,她滑普通的技巧板,她追着我,我追着她。

有时候是我和+1 妈妈一起带她去旁边的公园滑。我们三个人一起滑滑板,打打闹闹,一般都能滑五公里。可能在路人看来这一家人的行为奇奇怪怪,但真的就是和孩子处成了朋友,是一种很放松的状态。

尤其是盛夏的傍晚,吹着晚风,三个人牵着手滑滑板,实在是太美好了。

平时周末我们会一家人一起去看看父母,也可能跟朋友聚会,我们一家都很喜欢旅行。

前段时间,我自驾了 6600 公里,从北京一路到广西,再沿海一路吃回北京。

我是北京人,我太太是广西人,但不得已她好几年没回家过年了。+1 和她妈妈从北京飞到南宁,我就提前两天出发,自己开车过去,去南宁机场接了他们。

我们在广西过了年之后,从广西一路沿海,到广东、福建,再到浙江,就这么一路开车回的北京。

这段自驾游完全没有计划。我们不爱做计划,所以我们就开车溜达,走到哪是哪。张+1 喜欢在这片海滩捡贝壳,我们就在这停留几天,我一直都觉得“大自然才是她最好的老师”。

我们一路都是这么走,去吃当地比较好吃的东西。+1 一路上也很乖,她就在自己的安全座椅上坐着,一路聊天吃饭哼哼歌。

再过两年,+1 也要进入到小学的学习阶段。我们在海淀区,到时候面临的环境肯定是“卷”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肯定是会被影响的,但又得反复地从“怪圈”往外跳。我也没法保证自己将来还能这么坚持,但是至少现在这个阶段,我是希望她能更快乐一些。

希望她能与自然为伍,我就经常带她去露营、去和自然接触。

希望她能有一个好的体魄,我就让她学习滑板,上体能班,练习核心力量,从解锁一个个有难度的新动作中感到快乐。

我还是想给她一片“世外桃源”,让她能在她的小小天地里自由地成长。

包括+1 学滑板,我谈不上培养+1 什么,我只是希望她能通过体育让她自己更快乐。

而且体育能让我们能玩到一起去。

我一直跟她说,爸爸以后得带你跑 5 公里了,咱们先从 1 公里开始,+1 就会说:“太好了,爸爸!”

因为她看我天天跑 5 公里,她想跟我一块跑,但又坚持不下来,体能慢慢好起来就可以跟我一起跑了。

同样的,把滑板当成“玩”,就不叫完成作业了。

我只希望能和她一起玩,能在我有限的时间里多陪她玩一些我们都感兴趣的东西。

我相信她长大以后,回忆起我,会给我一个很高的分,那我会觉得一切都值得。

我真正在乎的不是别人的评价,而是未来张 +1 小朋友不管走到哪里,都能骄傲地说,我有一个很好的家庭,我有很好的爸爸妈妈,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这样,我就觉得人生圆满了。

姐妹们,你们给娃报滑板了吗?娃现在练的怎么样呢?或许,会考虑给娃报吗?欢迎来留言区一起交流下哦~

0 阅读:0

我是年糕妈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