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篇》在演唱的时候,使用了什么风格,有什么特点

铭桉看国际 2023-09-21 12:43:03
歌剧《木兰诗篇》的音乐分析

这部歌剧借鉴了西方歌剧的创作理念,以中国古代传统故事《木兰辞》为主线来展开,全剧剧情主要以歌唱、音乐的形式来呈现的,整部歌剧由序曲和四个乐章共五个部分构成。

“和平与战争”序曲

歌剧《木兰诗篇》序曲的主题是“和平与战争”,以理性的思维表现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和幸福生活的是极为憧憬、向往的。

序曲中浓郁的中国地方性音乐色彩频繁出现,为了更好的将中国地方音乐色彩融入西方的歌剧框架中,作曲家关峡可以说是良苦用心,他简化了有着中国音乐色彩的主导音乐动机,并将这样的旋律加入到战争与和平的音乐中,贯穿始终,使得音乐风格色彩带有了中国音乐的色彩,这样的创作富有特色,也对我国民族歌剧的创作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

歌剧《木兰诗篇》运用了回旋曲式的结构,随着乐器慢慢的进入,音乐色彩慢慢丰富起来。关峡在序曲中的两个段落中间加上一个插部,轻巧的三连音节奏分割了沉重的节奏结构,使得两段音乐在色彩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强烈的音了冲突也极大的凸显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暗喻着平静的生活中暗藏着战争的隐患,为后续的乐章拉开了序幕。

合唱的形式的融入,让原本是四小节为一乐句的旋律,慢慢调整为三小节为一乐句,这样的调整也使得整段乐曲变得紧凑和紧张。合唱中和声的使用、音乐织体交织,旋律的跌宕起伏,将北魏战争时期的场景进行还原,并在舞台上呈现得淋漓尽致。

“血色的黄昏刮着血色的风,血色的天空夕阳血一样的红,是鲜血染红了原野,还是夕阳染红了山峰。”通过悲壮的男声合唱,也给我们展现了战后鲜血淋漓,哀鸿遍野的场景。

随着女声小合唱的进入,男声合唱慢慢褪去,女声合唱是这样的哀婉,让人遐想到在战争中失去亲人和丈夫的妇女们的痛楚和无助,以及生死离别的呼唤,正如歌词所唱的“你在哪里呦,我的男人我的弟兄,归来呦”,通过女声合唱的声声呼唤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乐曲进行的前两小节一直在重复,“你在哪里哟”,反复强调这句歌词,是情绪的逐步递进,体现出剧中妇女在寻亲过程中渴望亲人回家的急切心理。

其次,在乐曲加入了豫剧中的特性音程,如装饰音、六度下行,四度上行的音程的使用,让音乐旋律带有东方浓郁的音乐色彩。而利用女声合唱哀婉悲伤的声音,再通过音乐及舞台的传递给观众们战争期间人们的一种茫然无助的感觉。

“替父从军”乐章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第一乐章“替父从军”用叙事诗的艺术形式拉开了序幕。

这一乐章叙述了深夜的马蹄声,纷至杳来的军书,战争的降临打破了乡村宁静安详的生活,父亲年迈,弟弟尚小,木兰只能无奈的背井离乡,踏上保家卫国的英雄征途。

也正是有着故事情境的铺垫,才有了对着月亮倾诉衷肠的咏叹,也就是《马蹄踏踏划破夜的寂静》这首歌曲。

歌曲的旋律采用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调式的徵调式,结合了河南豫剧地方性曲调特色,带有浓厚的地方性特色,使音乐充满中国民族音乐的韵味,也体现了歌剧民族化的特征。

谱例4-5为唱段《马蹄踏踏划破夜的寂静》,选自《木兰诗篇》第一乐章替

父从军,这首咏叹调由3个乐段构成,分别是A(94-104)、A1(105-113)、B(114-132),调式为F徵调,作曲家关峡采用抒情的音乐细腻的刻画人物内心的活动,因此该唱段速度较为缓慢。

曲中叙述了木兰面对父亲年迈,弟弟年幼,无人出征的情况内心感到无奈不安和茫然,于是向月亮述说心事。通过歌词的传递和表达,从侧面烘托了木兰爱家,疼惜家人之情。

A乐段由11个小节构成,力度较弱,用叙述的语气诉说着战胜即将到来,人们内心的不安,而A1乐段采用与A乐段用了相仿的旋律,曲调伤感,情绪递进,再次诉说着木兰心中的不安与无助。到了B乐段时,力度渐强,情绪波动较大,这与A和A1乐段相比是全然不同的。

歌词中不断重复“啊,月亮,啊,月亮,你阅尽人间的悲欢事,可知道木兰心中的女儿情”,不停的反复,同时也是在宣叙内心的无奈与悲凉,而这个音乐在之整部歌剧中也反复出现,使得歌剧音乐的统一性得以展现。

其次,唱段A、A1、B中频繁的运用了五声调式、音程的大跳,附点节奏、倚音等等使我们充分感受到中国民族调式的音乐的魅力。

前两个乐句“手抚着长剑心潮奔涌,我仰望着旌旗猎猎,缚住那苍龙”中,乐句节奏比较缓慢,进行较为稳定。而两个乐句结束之后,“我何不扮作男儿替父出征”一句,音符变得密集、节奏忽然变快,音乐情绪的忽然转变,表现出木兰已然做出了替父从军的决定。

“驱敌寇,平战乱”一句,运用倚音、音之间大跳进,再次突出了音乐中的中国民族性的色彩,虽然仅是简短的几个乐句,但却饱含着激昂之情,从侧面营造了木兰大气、豪迈的巾帼英雄风范。

“塞上风云”乐章

第二乐章塞上风云,这一乐章主要浓缩了战征沙场十多年的历程,表现了木兰与众将士血战沙场时,平息战乱,最终获得胜利的英雄形象,与此同时,本乐章以极具梦幻的形式表现了木兰在残酷的战争中深埋对爱情的向往和内心的女儿情怀,也讴歌了战友们的殷殷情意和人性的真善美。

这一乐章篇幅略长,因此,其中也不乏有很多好听的音乐唱段。这个乐章一开始就采用了急速的快板,用以营造塞上四季的更替,光阴如梭,时间稍纵即逝,再加以合唱部分作为外音,来描述塞上的风貌,使得整部歌剧留白部分变得更完整、饱满。如利用女声合唱演绎春季和夏季的塞上风貌,而利用男声合唱来演绎秋季和冬季的塞上风貌。

乐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调式是F羽调式加上变宫调式,第二部分调式是降B宫加上变宫调式,慢板。乐曲运用了简短的两个小节将该乐曲的整体基调奠定,为冬日的冷彻心扉和人物等待时候的内心的焦虑形成戏剧性的冲突。

作曲家关峡巧妙的用简短的三个小节的前奏就为这个唱段奠定了悲伤与无助的基调,旋律悲楚凄凉,用叙述的口吻将人物内心的痛苦与无助缓缓道来。

A段较为抒情,以2/4、4/4的节拍相互交替进行,让演唱贴近叙述的口吻,近似于生活的语言。B段较A段,在情绪方面起伏更大,音符较聚集,速度略快。C段为该唱段的高潮部分,较A、B段相比,伴奏音型变得复杂化了,音符也开始密集化,连续的三连音进行、七连音等音型的出现,将C段的音乐和情绪都推向了至高潮,表达了刘爽希望木兰苏醒的迫切、焦急的心理状态。

编剧刘麟做这首曲子的配词只用了两句“三军列队擦亮刀剑,决战决胜就在今晚”,歌词简单明朗,目标准确,朗朗上口。

这首唱段曲式结构为一部,由A(347-364)和A1(365-380)组成,快板,A1是A的一段旋律模进,A为男主刘爽的独唱部分,为F大调,A1为女主木兰的独唱部分,为G大调,两段的旋律大致相同、对位比较工整。

而后的381小节至400小节旋律重复木兰的独唱部分,多次重复乐句,也是作曲家想强调战士们决战的信心,坚信正义定会战胜黑暗的不败信念。

这首唱段讲述了木兰受伤昏迷时,做了自己回归了女儿打扮后,勇敢的向刘爽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爱慕之意的美梦,她用绿野、花海、流水、草原、清风、彩蝶等一系列美好的事物来表达自己对刘爽的爱是纯洁美好的,不仅表露木兰有一颗善良的心,也表达了她对爱情是有着无限憧憬的。

这个唱段主要由7部分构成,前奏(656-665),A(666-676)、B(677-685)、C(696-704)、B1(705-715)、C1(716-734)、尾声(735-767),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这首咏叹调旋律非常优美,主要小提琴伴奏为主,音色细腻、柔和,饱含深情。通过多次对这部歌剧的观看和聆听,笔者认为这个唱段是全歌剧中较为经典的唱段之一。

这个唱段的A部分主要由两个相似的乐段组成,表达了木兰害羞、欲言又止的思想情感,从戏剧角度来看,也是凸显了她内心的纠结和矛盾的状态。

B乐段由4个弱起乐句构成了排比句,木兰借美好的景色抒发自己对刘爽的纯纯的爱慕之情,这4个乐句运用的节奏型相近,但作曲家关峡为了让这些乐句在延续中又有变化,可以说他是用尽心思,虽然这4个乐句的音域并不高,但正是这样,关峡利用了中声区如歌如诉的声音才将旋律线条慢慢推向高潮,音乐中也体现女主木兰对美好爱情到来的无限渴望。

C乐段是这个唱段的一个高潮部分,乐曲中木兰把自己比喻成百灵鸟,暗喻百灵鸟用歌声表达爱意正如自己那般,同时,木兰极切渴望刘爽能明白她的情感。

B1乐段与B乐段同样是运用了4个弱起乐句,且旋律相近,但不同的是B1乐段的情绪较为悲伤,生动的刻画了木兰在军营女扮男装,面对心爱的人想爱却不能言的痛苦而矛盾的心理。

C1乐段是这个唱段的又一高潮部分,六度音程大跳,让木兰内心的情感完全释放、宣泄,此时的她不再闪躲、不再害怕、不再犹豫,坚定的诉说对刘爽的爱。

尾声部分为男女主二人的重唱部分,也是这个唱段的第三次高潮,随着刘爽声音的融入,使得音色更为饱满了,歌曲的情绪也推至高潮,音乐旋律美妙动听,也暗喻着两人情谊相投,为后续两人的美好爱情做了个铺垫。

0 阅读:4
铭桉看国际

铭桉看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