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夏,日本关东军的魔爪伸向东北抗联。
冷云和她率领的妇女团,巾帼不让须眉,配合大部队参与西征行动,这支女子部队和其他战士相同,轻伤不下火线,徒步翻越重山险境,攻克万难,历时1个多月,终于抵达五常县境内,可就在她们刚来到苇河之际,却不慎被日军发现行踪。
顷刻间,三千敌军外加大批火炮战机,对东北抗联军展开地毯式的扫射和轰炸,战况顿时变得异常激烈,打到最后抗联第五军第一师仅剩100多名将士,为保存实力,该师余部决定折返与主力汇合从长计议。
激战持续到9月时,冷云指挥的妇女团也死伤惨重,仅剩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以及战士黄桂清、李凤善、郭桂琴、王惠民,外加被服厂厂长安顺福等8人,她们中年纪最大的也不过23岁,最小的则只有13岁。
1938年10月,冷云一行8人跟随部队抵达乌斯浑河边,夜晚就露宿在距离渡河道口七八里外的地方,众人计划自此渡河与主力部队汇合。
时值深秋的东北虽然还没下雪,但夜风凌厉得很,战士们为抵御严寒燃起了篝火。依偎在火堆旁的妇女团成员,有的早已进入梦乡,有的则还在忙着给战士们缝补衣裳,而冷云此刻正心疼的将只有13岁的王惠民抱在怀里,这个女娃正处于长身体的年纪,但却由于营养跟不上且四处奔走作战,十分瘦弱。
不知过了多久,当绝大多数战士都已经入睡后,有个准备去三家子屯,寻欢作乐的日军探子在途经东岗山时,看到了西山河谷中跃动的火光。惊奇之下,他立刻小跑返回营地,将自己的发现告知日本守备部队。
日军司令熊谷大佐,火速纠集上千兵力向我军露营地奔去。次日天色刚刚擦亮,抗联战士们便起身准备渡河,当时妇女团在师部参谋金世峰带领下率先赶至渡口,结果却发现昨夜乌斯浑河发了洪水,原本的渡河道口已经被完全淹没。
金世峰思索片刻,利落的挽起裤腿,决定带头下水探路,然后让冷云等8名女战士紧跟在他后面。
谁料就在此时,躲在暗处的日军对我发动突然袭击,聚拢在河边的战士们只得慌忙应战,金世峰见状也顾得太多,冒着枪林弹雨向岸上折返投入战斗,敌众我寡且毫无防备之下,我军形势十分危急,师部只能边打边向河边的密林撤去。
冷云见大部队被日军死死咬着难以脱身,立刻和其他7名女战士兵分三路,借着柳条丛的掩护,在日军背后猛开枪。冷云高声喊道“快打日本鬼子,让大部队冲出去,就算我们死也是值了!”
突然遭遇背袭的日军,顿时陷入一阵骚乱,立刻分散兵力围攻冷云等人,抗联部队则顺势摆脱困境,隐入密林之中。
彼时,冷云等8名女战士则陷入险境,穷凶恶极且恼羞成怒的日本鬼子,对她们展开猛烈攻击,大部队也曾数次派出兵力营救,但都没能突破日军火力。而八名女杰则在对抗期间,同声高喊“同志们,不要管我们!”“要保住手中枪,坚决抗日到底!”
指挥员听着妇女团的喊话,悲痛不已,但为保住大部队,避免更多无效伤亡,他也只能下令撤退。八名女战士看着向他们蜂拥而来的日军,相互鼓励,视死如归。凭借默契的配合,数次击退冲上来的鬼子。
甚至于打到最后,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日军都不敢冒然推进,只能向着茂密的柳条丛胡乱开枪。
就这样,八名女战士和日军斗到了弹夹耗尽,浑身只剩三颗手榴弹的境地。期间,战士黄桂清和郭桂琴还负了伤,可冷云坚持不放弃任何人,硬是冒着生命危险,带领七位女兵坚守在河边的1个土坎下。
前面是步步逼近的日本兵,身后是波涛滚滚的乌斯浑河,对于8个不会泅水的女战士而言简直进退维艰。但他们不愿意对敌缴械投降,所以还是毅然决定过河,几个人心想,如果有幸成功那就寻找主力部队继续抗日,若是因此牺牲那也不怕,至少护住了身为战士的尊严。
很快三枚手榴弹在日军中间炸开,冷云等人趁着敌兵混乱之际,相互搀扶无畏的迈入刺骨的河水之中。直到此时,日军才看清原来和他们对战的,只有八个女人。
起初,日军还尝试喊话让我军8名女战士主动折返投降,结果却遭到无视。冷云等人齐声高唱国际歌,坚定的向着河心走去。他们身后的鬼子最终恼羞成怒,举起手里的枪,并调来迫击炮,向着八名战士猛烈开火。
随着炮弹在女战士们的周边炸裂,白色的巨浪应声而起,待到河面重归平静后,再也不见八名女战士的身影。
冷云等人宁死不屈,壮烈殉国的场景,让凶残的日军无比震撼!甚至连熊谷大佐都忍不住感慨“中国女人这样顽固、连死都不怕,中国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