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史上,黄埔军校被誉为“将帅摇篮”,培养了无数叱咤风云的军事人才。然而,若问黄埔师生心中最受尊敬的人物,答案并非校长蒋介石,也非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而是一位低调却深得人心的教官——严立三
严立三(1892-1944),原名严重,字立三,是黄埔军校早期核心教官之一,被誉为“黄埔良师”“北伐名将”,其清廉刚正、德才兼备的形象在国共两党中均备受推崇。
1924年严立三出任黄埔军校总队长兼训练部长,负责学生的军事训练与纪律管理。他以过硬的军事素养著称,能将《步兵操典》倒背如流,且善于因材施教,将枯燥的战术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指导。他常深夜巡查教室,随时解答学生疑问,甚至亲自示范动作,连蒋介石都感叹“他的话比校长还管用”。他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强调“军人需吃苦耐劳”,自己拒绝入住花园别墅,坚持住在破旧小屋,以身作则诠释黄埔精神。严立三虽以严厉闻名,但对学生充满温情:自费购买冰块为学生在酷暑降温,亲自陪同生病学生就医,对肢体不协调的学生牺牲休息时间加练。学生感念其“严父慈母”般的关怀,戏称他为“严婆婆”。陈赓曾评价:“严立三是所有人的大哥,学校没人不尊敬他”
北伐期间,严立三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21师师长,以“不贪”为治军核心原则。他要求官兵秋毫无犯,部队军纪严整,被白崇禧赞为“北伐军模范”。面对询问治军秘诀,他只答:“清正立心,不贪则立威立德”。严立三因军事才能受蒋介石赏识,但因与邓演达(国民党左派领袖)交好而遭蒋忌惮。1927年南昌起义后,蒋命其围剿起义军,他按兵不动以示抗议,最终被“明升暗降”剥夺兵权。此后他愤然辞职,隐居庐山十年,种田养鱼,拒收蒋的金钱拉拢,直言:“吾志在得道,不在为官”
抗战爆发后,严立三主动请缨,却被蒋介石忌惮。他转而主持湖北民政,严惩贪腐官员,将政府公费悉数捐作抗战赈灾,甚至招募保安团屯田支援前线,展现了“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担当。严立三长期操劳致其积劳成疾,1944年病逝前,他仅留下“有罪要火葬”五字,葬礼上数万民众自发捐款,印证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纯粹精神。
严立三用一生诠释了何为“立德、立功、立言”。他并非战场上的常胜将军,亦非权倾一时的政治领袖,却以人格魅力与家国情怀,成为黄埔师生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严立三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尊敬,源于品格的高度,而非权力的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