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一场皇室纷争爆发于京城。当时,八阿哥胤禩因术士事件被康熙皇帝拘禁,这一消息令宫廷上下震动。为了挽救胤禩,胤禵和九阿哥胤禟竟大胆向康熙恳求释放,并声称如果胤禩不获释,他们将一同服毒以死相逼。此举引起康熙震怒,当场对胤禟施以体罚,并险些将胤禵斩杀。虽然最终没有真正对胤禵进行重罚,但这件事确立了他不同于其他弟弟的“不羁形象”。

那么,这位经常与皇帝顶撞的十四阿哥,究竟有多受宠?胤禵不仅多次随父皇出征,还不断得到内务府额外开支。与这些特权相对的,是雍正对其的相对冷淡。雍正即位后,胤禵的仕途便陷入了沉寂,他终日守着康熙陵寝,未能重返政治舞台。
事情的根源远不止与康熙一人有关,这对兄弟的矛盾早在少年时期便已埋下。雍正生于康熙十七年,而胤禵则晚了十整年,雍正的成长过程在幼年便发生了转折。幼年雍正由康熙的第三任皇后佟佳氏抚养,母爱充盈的环境令雍正性格变得高傲。在佟佳氏去世后,雍正回到生母乌雅氏身边。然而,乌雅氏与次子胤禵亲密无间,使雍正产生被忽略的感觉。这段母子关系的微妙变化,使雍正与弟弟胤禵的感情逐步疏远。
胤禵自幼由乌雅氏亲自抚育,得到其母亲高度关爱。不同于雍正的生性冷淡和高傲,胤禵在九子争夺帝位的过程中表现出多么令兄弟无可相比的才德(才华与德行兼备)。九阿哥胤禟曾表示,他的弟弟中无人能与胤禵相提并论,即便这其中含有一定拍马屁的成分也说明了胤禵的确才德兼备。康熙皇帝也深知此子之才能,因而频频予以重用。

这一切,使得康熙选择了胤禵作为西北大将军王,统领西北大军。这一职位象征着非凡的信任与重任,也标志着胤禵一时权倾朝野。然而在父皇康熙驾崩之际,胤禵因未及时奔丧失去政治分量,家庭纷争愈加激烈。
康熙去世后,胤禵回京参加父亲康熙的葬礼,时任雍正帝的兄长与他相见。胤禵表现得极为冷漠,不仅没有主动见礼,甚至在康熙棺前大声哭诉,对众人视若无睹。雍正的声威无法使其低头,然而胤禵却在八阿哥胤禩一言下,立即对父皇康熙跪拜。这一场面令人倍感尴尬,也将兄弟间的心结呈现在世人面前。
回顾这段历史,十四阿哥胤禵与雍正的互动,总是带有深深的不服与抗争。雍正深知此弟难以驯服,尝试用圈禁的方式加以控制。尽管如此,胤禵仍在圈禁中保持高昂的意志,悄然度过了十余载禁闭时光。直至雍正四年去世,才得以重获自由,但在长时间的幽禁中,他再未有后代。

时至乾隆皇帝继位,胤禵意识到了自由的珍贵,逐渐淡出政权,寄情于家庭生活。乾隆二十年(1755年),胤禵寿终正寝,享年68岁。胤禵的晚年体现出一种对于生活和命运的达观,为人们展示了一位复杂多面的皇家成员。
通过梳理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场兄弟间的争斗不仅仅是个人性格的冲突,更是宫廷规则与亲情之间的无奈平衡。雍正与胤禵的故事映射出清朝皇廷中的复杂权力斗争与家族纽带的微妙互动,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