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保平
时间是金钱、时间不等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相信这些催人警醒的金句许多人烂熟于心。
那么自我暗示是什么,和时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2024年5月11日央视《开讲啦》栏目中,有这样的感人故事:一个开朗与乐观的女孩,叫江梦南,看起来很平静、很灿烂,但是她的背后却有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她半岁时,由于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基本失去听力。江梦南通过学习唇语来练习开口说话,使自己能够与人正常进行交流,也让她可以在普通学校"旁听"课程。由于不能全程看到老师讲课时的嘴型,江梦南就在课下利用所有空闲时间自学,付出了比同学多出几倍的努力。后来,她高考时以615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药学院,还多次获得奖大学药学院,还多次获得奖学金,之后继续在吉林大学攻读完研究生学位,后来又成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26岁时,她又再次迎接新的挑战,勇敢地接受手术,装上了人工耳蜗,成为了西湖大学的一名博士后。光阴荏苒,江梦南坚强地跨过了人生中一道道看似不可逾越的山峰,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不放弃"的自我暗示,在与时间的较量中"像蜗牛一样慢慢往上爬",终于走到了成功的彼岸。
暗示效应是心理学的名词,也是心理变化一个很重要的指征。它指的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暗示的形式有言语或者眼神、点头、手势等动作。我想,每个人都会有接受暗示或者发出暗示的体验吧。其实,你现在阅读我的小文,如果有了收获,何尝不是一种暗示体验?
暗示效应是否发挥作用,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暗示者发出指令、信号,二是被暗示者有所反应,并有行为证明暗示发挥了效应。
例如:昨天上午单位开会,领导请大家发言,无人反应。这时,领导看了你一眼,你马上心领神会,站起来说,我做个发言。这就是暗示效应的发挥。领导是暗示者,你是被暗示者。
同理,自我暗示是自己同时作为暗示者与被暗示者发挥作用。譬如:昨天晚上你与老公吵架生气,一夜无眠,第二天晨起,你在镜子前看着一脸倦容的自己,为了不影响工作,或者不愿意让同事发现你的不开心,你攥紧拳头对自己说,我要快乐、我不生气了!同时妆扮一新、带最着笑容出门,这就完成了一个暗示效应过程。
那么,时间在其过程中有何重要性哪?时间是判官呀,暗示效应的过程就是时间流逝的过程,你有没有行里为动作,时间不会专门为你停下。你一秒没行动,时间过一秒;你一个小时没行动,时间消失一个小时;一天、一月、一年,就连漂亮、帅气也会被时间打败。时间只与珍惜时间的人交朋友、做陪伴,它不会怜悯那些颓废、等待的可怜虫。
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实验证明,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暗示所以能够对人的躯体和心理行为产生巨大影响,是因为暗示是一种人类所固有的普遍的心理特性,通过言语的联想过程转化为情绪状态,并产生心理冲动,直接作用于机体发挥作用。所以,每个人都需要积极的自我暗示,而决不能暗示自己"我不好、我不行"。
与时间赛跑,是积极的自我暗示,就像江梦南一样的人生。
丫婵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