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欣赏:八指头陀的诗禅世界

明矾笑应心 2025-02-05 20:08:38

●黄复彩

同治元年(公元1861年),一个十一岁的孩子从一座新坟上走了下来。他走到村子里,走到那座一下子显得空旷的茅屋。父亲的水烟袋还挂在原先的地方,只是没有人再去拿它;父亲穿的草鞋也还搁在那张床榻下,父亲却永远也不会再穿了。母亲早在他七岁时就已经离世,从此以后,这屋子里就剩下他了。忽然,一股难以遏制的悲痛袭上心来,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起来。

不知什么时候,一个老者走进了他的屋子。老人是私塾里的周先生。先生轻轻叹了口气,扶着他的肩膀说,黄毛,别哭坏了身子,先到我那里吃一口饭吧。黄毛摇了摇头,他收拾着简单的行李,做出要远行的样子。先生说,黄毛,你要去哪里,你还是个孩子啊。黄毛无助地望着窗外的世界,又看了看先生,他实在不知道自己能去哪里,他只知道,这屋里他再也住不下去了,他得找一个能挣一碗饭吃的地方啊。

先生又说,你要是不嫌弃我那里,就去我的私塾里帮忙做做饭,干干杂活,我也可顺便教你读书写诗好吗?先生一直喜欢着这个聪明的孩子,虽然这孩子从来也不曾正式读过一天书,但是,他的《论语》念得比私塾里的任何一个孩子都熟练,尤其是不久前,先生无意间看到黄毛写在一张草纸上的诗句:枝条日日繁,春鸟处处多。先生实在想象不出,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怎么竟写出这样好的诗句来,不是天才又是什么?

黄毛感激地看了看先生,他点了点头。就这样,黄毛随着周先生来到私塾里。清晨,黄毛早早地就起床了蹦蹦跳跳地都来了。这里没有他的位置,但周先生却让他端把凳子坐在教室的最后面,和其他孩子一样听课。听着听着,黄毛的思绪就飘逸了,于是,他会伏在桌上,刷刷地写下几行诗来。周先生知道这孩子本来就没打算念出什么名堂,他只是喜好写诗。好在周先生年轻时也是喜欢写诗的,他对八股文同样不感兴趣,于是,周先生就指导着他,黄毛的诗越发写得进步了。

那是一个春日的黄昏,天阴沉着,四野一片风雨之声,私塾里空旷寂落,不闻鸟鸣,不见人影。隔着院墙,是一株伸出墙外的野桃,正三月间,那桃花一枝枝,一朵朵,姹紫嫣红,在这春日的风雨中像是一片燃烧的火焰。黄毛看着那桃花,竟至于忘神。忽然,一阵风过,那树上的花瓣一片片竟相落下,落入树下的烂泥中,心痛得黄毛直哆嗦。原来这世上的美好竟是这样的潺弱,这样的不禁摧残,就像那无常的生命一样。黄毛的心一阵酸楚,竟至于大哭起来。周先生闻声赶来,知道黄毛是为那桃花的命运而悲泣,先生摇了摇头,无声地走了。先生知道,这孩子幸好不是女人,如若做了女人,那便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了,而他既做了男人,却又这样的怜花惜木,看来他只能是个做和尚的命了。

先生的推断没有错,又过了几年,黄毛真的走到了南岳祝圣寺里,投贤楷法师做了一名出家的弟子,取法名敬安。这是发生在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的事,这一年敬安十八岁。

十八岁的敬安长得一表人材,他身材高挑,面目清朗,又作得一手好诗,受到师父的喜爱。有时候,附近有一些新庙落成,总会有人来请敬安去做一首刻在墙上。不时也会有附近的读书人前来寺里与敬安一同切磋诗艺。那些读书人最欣赏敬安诗中的空灵和飘逸,这是他们无法达到的境界。敬安当然也从他们那里听到不少外面世界里的故事,这使得他的诗也就越做越好了。

这一年,师父说,敬安啊,你应该到外面去走走,也好看看外面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了。这正是敬安所想的,于是,二十岁的敬安第一次走出了南岳,走出了衡山。他决定去岳阳探访他在这世上惟一的亲人舅舅。

到了岳阳,不可不去一个地方,那就是岳阳楼。当年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让一座普通的阁楼天下尽知,从此以后,岳阳楼成了天下文人墨客光顾的所在。正好那天有一群读书人在这里举行诗会,只见他们放声吟哦,或五言,或七绝,一个个抒发着心中的快意。敬安是独自远游,

当然也无心加入他们的行列。他来到一处凭栏远眺,但见远处的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近处的湖面白浪翻滚,一艘艘木船载着游人一点点向这边驶来。敬安被眼前的画面惊呆了,禁不住脱口诵出一句诗来:

洞庭波送一僧来。

刚诵完这一句,四周的人声停止了,一个老者走到他的跟前,双手抱拳向他致意,老者说:好诗啊好诗,若非神助,又哪里会有这样的好诗。他并不知道,这个向他抱拳致意的老者是当时极有名望的诗家郭菊苏,他是这一群年轻人的导师。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郭菊称后,敬安又把随身带着的诗稿请他过目。郭菊苏说,诗贵言志,杜甫忧而命笔,李白醉而狂咏,所以才有了一首首让后人吟咏不绝的好诗。你的诗写得极其空灵,但却缺乏应有的力度,这可能与你长期住在寺庙有关。郭菊苏说,希望你多认识这一方我们共存的世界,多接触各色的人生,相信你一定能写出更好的诗来。临别前,郭菊苏把一本《唐诗三百首》送给敬安,希望他能好好学习。

受此启发,敬安开始了长达九年的游历生涯,

●他独爱名山,山的空灵,山的雄浑给了他许多的灵感,他写道:

林峦含暝色,樵径罕人踪。

寂寞一蝉语,苍苍万木重。

●他喜欢秋水,秋水给了他离愁别绪,于是他写道:

晓风吹雨过,两岸荻飕飕。

淮上君才去,江南我旧游。

不堪闻港木,俱是有离愁。

寄语故人道,别来今白头。

●他更喜欢秋雨,秋雨让人生出更多的感伤和忧愁,他写道:

山中一雨过,池树早凉生。

坐石忘朝夕,看云忆弟兄。

欢愉犹昨日,寥落不胜情。

寂寂千峰里,惟闻猿啸声。

这一首首空灵而萧瑟的诗歌,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抒发了他对寂寞人生的种种思考。

0 阅读:4
明矾笑应心

明矾笑应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