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勃(唐)
九月九日望乡台②,
他席他乡 送 客 杯。
人 情 已 厌南中苦,
鸿雁那③从北地来?
【注释】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②望乡台:古代征和流落在他乡的人通过登高台眺望家乡,这种台就被称为"望乡台"。③那:为什么。
【译文】
九月九日重阳节在望乡台望故乡,在他乡设筵席送朋友离开,心中十分惆怅。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却不得,鸿雁,你为何还要南来?
【赏析】
本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一、二句通过对望乡台和客杯的描写,使诗人的愁思倍增,三、四句通过对南飞的大雁的描写,把诗人思乡的愁绪推到最高峰。
另外,本诗语言非常口语化,通俗易懂,如"他席他乡""那从"等都显得亲切浅近。从修辞上看,第三句还运用了直抒胸臆,第四句运用了反问句式,并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本诗的思乡之情。
【拓展】
重阳节为农历的九月初九日,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到了唐朝被人们定为节日。民间在这天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的"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国人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盂兰盆会是中国传统祭祖的四大节日。明朝以前本来有登高看老人星的皇室活动,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纬度过高看不到该星,就演变成只登高不看星了,随后人们也遗忘了看星的这个初衷 (纬度37度以下才可见,北京是40度,所以看不见)。现在因为人们对老人的地位越来越推重,所以这个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