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结束回病房途中,患者血氧越来越低,幸好医生及时发现问题

麻醉MedicalGroup 2022-11-25 18:52:35

胸科手术麻醉这天,是麻醉科李医生难忘的一天。因为,这个麻醉差点出大事儿。确切来说,是送回病区途中差点出大事儿。

什么大事儿呢?

由于肺部动手术的患者呼吸道风险高,转运回病区的时候都要进行血氧监护。这一次,他再也不怀疑这个规定无用了。

那时,患者已经进入电梯。在昏暗的灯光下,他发现血氧探头上的数值似乎越来越低。

即便是吸空气也不至于血氧下降到90呀?心中一个大大的问号,让他警觉起来。

不由多想,他啪啪几下就把昏昏欲睡的患者打醒了。

此时,患者似乎还没有什么大事儿。只不过,昏暗的灯光下,嘴唇似乎黑紫黑紫的。

让患者尝试努力喘气,没问题呀!那是什么原因?

看着即将跌落90的血氧,李医生的头一下子就大了。但是他知道,他要冷静,患者能否转危为安,全在他了。

在一旁共同送患者的外科医生和护士,似乎也发现了异常。长期在手术室工作,对危险的嗅觉自然都不差。

眼看电梯距离目标楼层还有好多层,护士果断安停了电梯。不论停在哪个病区,都有足够的抢救条件,而在电梯里什么都没有。

由于送患者的路上并没有常规准备听诊器,因此确实很难判断患者呼吸功能出现了什么问题。但是,既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换气功能应该不至于变化那么大。那么,一定是通气功能。

通气功能,是指氧能否经过呼吸道顺利进入肺泡的过程。常见的原因,就是呼吸道梗阻。比如,舌后坠。

而此时,患者似乎没有一点点舌后坠的迹象。那是什么问题?李医生的大脑在飞速旋转。同时,眼睛也在搜索线索。

突然,他发现胸腔引流瓶内的液面比正常少了很多,管子里也都断续充满了液体。

随着呼吸来回波动的液体,让他意识到是胸腔引流出现了问题。

正常情况下,胸腔引流瓶需要放置在患者身体平面更低的地方。但是,由于路上不方便悬挂,一般都把管路暂时封闭放在患者旁边。

就是因为这个看似正常的操作,差点出大问题。内心一振的李医生,迅速把引流瓶放在了地面上。很快,血水沿着管路哗哗流了出来。

待液面恢复到正常量的时候,大量气泡也跟着出来了。至此,胸腔引流瓶才正常发挥作用。再看患者的嘴唇,逐渐转为红润。

在此提醒大家:暂时封闭管路,是方便了转运,但一定要注意观察!

【温馨提示】点个关注,这里有大量专业的医学科普,为您揭秘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

1 阅读:40
麻醉MedicalGroup

麻醉MedicalGroup

健康知识、急救知识和手术麻醉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