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阅读,先从学习读书的方法开始

那群妈妈 2023-10-30 14:37:01

让孩子爱上阅读,先从学习读书的方法开始

小学生看书差不多有两点是比较共性的问题:

一个是喜欢新鲜有趣,最好是带图画的。一来可以填充对于相对单调的文字的想象空间,二来可以省去很多查字典的苦恼。

另一个是仅仅单纯的看,很少有从中提炼读书方法的。出于好奇而产生兴趣,随着兴趣选择阅读。

这些虽然看似也没有什么大问题,然而除非是孩子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否则一本好书只看一遍多少是有点浪费的。

十岁左右的年纪还是学习榜样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如果你告诉孩子们“别人家孩子”如何如何他们并不一定会生厌,只是“别人家孩子”过于抽象,没有什么说服力,可你如果说他们的偶像都是如何如何做的,往往会事半功倍。所以你看到课本里有吃墨水的陈毅,还要小心点孩子跑去打开墨水瓶呢。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个名人读书的方法,想让孩子爱上阅读,逐渐提高阅读能力,不妨让小朋友们当做榜样学习起来哦。

克服困难 博览专精

我们先来说说鲁迅先生。有个不知真假的故事,是说鲁迅先生小时候晚上看书觉得冷,于是就一边看书一边啃辣椒,啃出一身汗,就不冷了。

这个故事虽然没经过考证,这样的方式方法也不提倡孩子们做,但是通过克服自身不足锻炼意志力的精神,还是特别值得学习的。

鲁迅先生阅读有两个特点,一是“硬着头皮读书”,就是对于很多看不懂的书,就反复读,一直读到懂为止,我们很多孩子刚开始看大部头的作品都会有这种犯难心理,再加上文字稍微无趣一些,立马想到放弃,可很多名著你只有看进去才能领悟,所以鲁迅先生的第一个特点是我们要学习的。

第二个特点是“博览基础上的专精”,就是在看了很多书之后又有目的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看下去。这跟我们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个特长的原理很像,一开始不知道孩子擅长什么,就琴棋书画各学一遍,直到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擅长之后,才专门学习某一种特长,阅读书籍也是一样,先广泛看看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文体,然后再指导他们如何深入阅读某种类型的作品。

学会把书“读薄”和“读厚”

再来聊聊数学家华罗庚,很多孩子写作文常用的例子之一就是华罗庚,但是很多同学都不了解华罗庚是如何读书的。华罗庚读书的方法基本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

一个是把书“读薄”的阶段;

一个是把书“读厚”的阶段。

意思是说在读一本书的过程中,首先要能概括出整本书的大意或主要内容,就是把很多文字凝练成重点和概要,然后再读的时候对于书中的内容增添很多思考、批注和关联材料,这就是把一本书变得“更厚”。

所以,这就回答了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好的书籍看一遍是肯定不够的,那如何做到“百看不厌”呢,华罗庚的做法就是一种选择。

用阅读来增长见识

最后的这个例子与其说是告诉孩子们该如何阅读,倒不如说是告诉家长朋友们,如何教孩子们阅读。

我们来看看傅雷先生的做法。傅雷先生教孩子读书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增长见识,也就是说不是由着孩子们的兴趣进行阅读,而是要“博采众家之长”,古今中外的维度,诗词歌赋的领域,艺术门类的范畴,只要是他认为对孩子有好处的,都会让两个儿子进行阅读。

二儿子傅敏回忆说他父亲在他刚上初中的时候就要求他阅读《古文观止》,并且给他讲了《战国策》《庄子》的不同,然后每天选择其中的篇目进行讲解,然后让傅敏背诵,看似这是枯燥的学习方法,但有什么比你把书背下来更能领悟书中内容的方法呢?

这对于孩子学习语言文字知识,阅读传统文化名著来说,傅雷先生的做法显然是非常有效果的。当然,这里不是说让家长教孩子没事就背书,而是要从这个例子里提炼出两个方面的结论:

一个是孩子的读书还是要靠家长的指导和介入的;

另一个是如果什么方法都不会,可以先让孩子从背诵开始。

名人读书的故事还有很多,今天简要说的这三个读书方法的例子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我们中国人当了父母之后,很多时候就会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与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其实家长们本身就是“龙”“凤”啊,何不把自己从小读书过程中的得失总结经验,然后给孩子更快更好的学习方法呢?

有句老话说的还是很在理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您对读书方法还有哪些经验之谈呢?

本文转自|学习方法报

版权声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据我们粉丝反映,关注【那群妈妈】的妈妈更加年轻漂亮了、孩子更乖了、老公更爱她了……关注【那群妈妈】的爸爸更加帅气成熟了、孩子更上进了、老婆更体贴了……快来关注我们一起共同成长吧!

版权声明: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的支持理解!

0 阅读:0
那群妈妈

那群妈妈

主要分享育儿经验和家人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