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成的早年经历
罗成,罗艺之子,自幼便展现出超凡的武艺,尤其是他那精湛的枪法,几乎无人能敌。人们常常称他为“冷面寒枪俏罗成”,因为他皮肤白皙、面容俊秀,外貌与冷酷无情的战士形象格格不入。罗成的性格也如同他那冷峻的外貌一样,平时不苟言笑,总是显得与周围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然而,他的武艺和英勇却早早为他赢得了战场上的声誉,成为了许多敌人畏惧的存在。
有一次,罗成前去找徐茂公算卦,徐茂公通过推算,告诉罗成,他的寿命应该能活到七十三岁。七十三岁在当时的时代里,已经算是高寿了。听到这一消息,罗成不禁高兴,他以为自己可以在这片大地上驰骋多年,继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威武。
23岁那年,罗成迎来了自己命运中的一次大转折。当时,刘黑闼与苏定方联合反叛唐朝,进攻鱼鳞关。李建成向李渊请求支援,罗成应召前来增援。刘黑闼派遣苏定方迎战罗成,并设下了一个精心的陷阱,将罗成引至淤泥河一带。在那片沼泽地中,罗成和他的战马一同深陷淤泥,无法动弹。正当罗成陷入困境时,埋伏在四周的弓箭手纷纷开弓,乱箭射向罗成,最终将他击杀。
罗成的短命并非完全由外部环境决定,他的性格和行事作风,才是导致他早逝的关键原因之一。在他年轻时,便伴随着冷酷无情的性格踏上了战场。14岁时,罗成便跟随父亲罗艺一同征战四方。那时的战场上,罗成展现出了与年龄不符的冷静和决断力,面对敌人的抵抗,他从不手下留情。在与敌方的对抗中,罗成还肆意地屠杀无辜的百姓,甚至将百姓的生命视若草芥。为了胜利,他毫不犹豫地屠杀了10万多名无辜的百姓。
无论是出于政治需要还是战争中的胜利,屠杀无辜百姓的行为却让罗成的寿命减少了整整十年。即便他在战场上英勇无比,但这十年的寿命折损,却成了他永远无法逃避的代价。
与秦琼的深厚友情
罗成的母亲是秦琼的姑母,因此,罗成与秦琼有着血缘上的亲戚关系。这个亲戚关系在历史中被多次提到,特别是在《隋唐演义》和《兴唐传》中,两人初次相识时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在身份上,他们是亲戚,但在长期的交往中,二人早已超越了血缘的界限,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挚友。
罗成与秦琼他们在一起时几乎是形影不离。无论是战场上的并肩作战,还是平日里的相聚闲暇,二人总是形影相随,默契十足。秦琼擅长使用双锏,罗成则以枪法著称。为了提升彼此的武艺,他们在北平王府的后花园中常常切磋武艺,交流技艺。在这样的日常训练中,秦琼毫无保留地向罗成传授自己掌握的双锏技法,而罗成则教授秦琼自己的枪法。两人的武艺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共同进步。那段时间,二人的关系愈加亲密,友谊也越来越深。
尽管秦琼在传授武艺时从不保留,罗成却并没有对秦琼做到同样的无私。罗成有一项绝技——三路回马枪,这项技艺乃是他独创的武学精髓,威力无比,别人即便学了也未必能够完全掌握。他曾向秦琼请教过武技,然而他并没有将这项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秦琼。相反,罗成将这项最得意的绝技私藏了起来,不肯与秦琼分享。不讲信用的行为终究为罗成带来了恶果。罗成因不为别人着想的行为,再次失去了十年的生命。
自负的罗成
某一次,他受父母的托付,带领北平王府的将领们前往山东,前去祝贺秦琼母亲的六十大寿。这是一次为亲友庆生的行程,但罗成似乎并未把这次旅行看作是单纯的祝贺活动,而是一个展示自己武艺与地位的机会。
途中,罗成心里始终想着自己的武艺之强,显然已经将这场旅途视作对自己力量的一次宣扬。一路上,他居高临下地走在队伍的前方,突然高声喊出自己所携带的大量财宝,并有意无意地希望能遇到劫匪。这种过分的自负并没有引来应有的赞誉,反而引起了同行的单雄信的不满。
单雄信在此时的反应毫不含糊,他和罗成的关系早已因性格的差异出现了裂痕。双方的矛盾在此刻爆发,争执不可避免。罗成的举动让单雄信感到极为不悦,觉得他过于张扬,不知分寸。两人的争执最终发展成了公开的冲突,最终双方闹得不欢而散。虽然秦琼试图调解,但罗成和单雄信之间的裂痕,已经悄然埋下。
秦琼自然不愿意看到亲友之间产生不和,于是将罗成和单雄信都邀请到了贾柳楼,意图通过宴席化解二人的误会。在秦琼的款待下,两人各自恢复了表面的平和,似乎一切回到了原点。更是在徐茂公的建议下,罗成与秦琼、单雄信以及其他几位将领结拜为异性兄弟。
在随后的日子里,罗成的自负与无情继续显现。他对自己过高的评价令他无法容忍任何挑战他威严的人,而这最终影响了他与单雄信之间的关系。罗成在战斗中并未放过任何可以利用的机会,他毫不手软地将单雄信捉拿,面对这个曾经被称作“兄弟”的人,他并没有丝毫的犹豫。更令人失望的是,罗成亲自担任了监斩官的位置,亲手执行了对单雄信的死刑。
他失去了与单雄信之间的真正友谊,也彻底割断了自己和其他忠诚将领的关系。这种背叛,最终在命运的天平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也让罗成的寿命再次缩短了十年。
轻视君主的行为
罗成的武艺高强,让他逐渐变得有些傲慢,甚至有时显得不懂得如何恭敬待人。他在战场上屡次立下赫赫战功,英勇无敌,这让他在同僚和百姓中声名显赫。然而,他对自己武艺的自信有时超出了应有的界限,甚至在面对自己的君主李世民时也不加以顾忌,反而显得有些无礼和不敬。
有一次,罗成在与李世民同乘的途中,突然要求李世民帮忙牵马坠镫。李世民岂能亲自为一名将领操办这些琐事?罗成却在毫不顾忌身份的情况下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这并非罗成唯一一次表现出对君主的不尊重。有一天,罗成在酒宴上喝得酩酊大醉,情绪失控,行为愈发放肆。他在醉酒后,居然公然躺卧在了李世民的龙床之上。李世民的龙床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是皇家不可触犯的禁地。
罗成在醉酒之际,毫不顾忌这种禁忌,直接躺卧其上,极为失礼。众人看到这一幕,都感到惊愕不已,不敢相信罗成竟然做出了如此轻率和无礼的举动。作为臣子,罗成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忠诚和礼仪的基本原则。他的轻视君主、不尊重权威的举动,直接导致了他与李世民之间的裂痕。命运的天平再次倾斜,罗成因其失礼行为被折寿了十年。
罗成的情感纠葛
在多次征战中,罗成表现得冷酷无情,尤其在攻打孟州城时。孟州城的守将为防止城池被攻破,曾想尽办法与罗成达成某种协议。孟州城的守将不仅设法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还动用了手段,借助了两位女子的帮助——孟州城守将的千金和一名丫头。
她们在罗成的攻城过程中为其提供了帮助,并在幕后暗中协助罗成对城池进行破坏。两位女子的行动促使孟州最终陷落,城池的防守也随之瓦解。随着城池的失守,罗成的军队最终成功占领了孟州,城中一片混乱,敌方的抵抗很快就被镇压。
原本,作为回报,罗成曾许诺过两位女子,在攻城之后,他将娶她们为妻,这也是他向她们承诺的唯一条件。随着孟州城的完全陷落,罗成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在城池占领后,他并未履行承诺,反而选择了背弃自己的诺言,冷血无情地将两位女子烧死。虽然她们曾帮助罗成攻下孟州,但在罗成眼中,这些曾经的盟友不过是手中的工具,得到他所需的回报后便无任何价值。
无论是在战场上对敌人还是在生活中对待他人,罗成总是显得极为冷漠,几乎不考虑他人感受。在他看来,所有的情感和道义,都不过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他的行为并没有受到任何道德约束,反而展现出一种冷酷的实用主义。
这种性格上的缺陷,让他逐渐失去了许多朋友和盟友,也使得他的人生充满了许多无法弥补的遗憾。罗成的这种无情行为,再次削减了他的寿命。作为一名在战场上身经百战的将领,他的杀戮和暴力并不算什么新鲜事,但这次对两位女子的背叛却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恶行之一。最终,因这次无情的杀戮,罗成的寿命再次减少了十年。
参考资料:[1]齐裕焜.从单雄信和罗成形象的演变说起[J].明清小说研究,1993(4):14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