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梁必业指示宣传长征胜利40周年,张春桥大怒:又为老干部评功

帝哥说史 2024-07-08 07:26:28

今天帝哥想说说开国中将梁必业的故事。

梁必业

1916年,梁必业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文陂乡陂头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红军来到吉安县后,年仅13岁的他主动参加了儿童团,1930年,他又参加了红军,并被分配到红4军政治训练队当学员。从此以后,梁必业和军队政治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久以后,梁必业跟随部队向北开拔。有一天部队走了70里,梁必业在中途掉了队,当他在晚上赶到宿营地时,军部正在开饭,菜已经分完了,梁必业便盛了一碗糙米饭,蹲在一家店铺门口吃了起来。

这一幕正好被时任红4军政委的罗荣桓看见了,他便招呼梁必业说:“小鬼,我这里还有菜,来,我们一起吃!”

这是梁必业第一次见到罗荣桓,他后来回忆说:

那时罗政委26岁,戴着眼镜,身材魁梧,又是军政委,我不好意思到他跟前去。在大家的鼓动下,我硬着头皮,羞羞答答地走进柜台,在罗政委的菜盆里夹了一筷子辣椒就跑了出来。

这次邂逅,让罗荣桓对这个纯朴的农家子弟顿生好感,他开始着力培养梁必业。此后梁必业历任科长、指导员、宣传队队长等职,抗战全面爆发后,他随罗荣桓挺进山东,历任115师政治部组织部长、教导第1团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梁必业出任第38军首任政委,他带领部队从渤海之滨一直打到滇越边境,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抗美援朝战争中,38军在朝鲜战场上屡立战功,赢得了“万岁军”的美名。后来38军的老战士一致认为:“第38军强悍的战斗作风,是由梁必业同志一手打造的!”

1960年,梁必业出任总政治部副主任,他在任期间,始终坚持原则,体现了一名高级政工领导的可贵政治品质。60年代初,林彪提出“带着问题学”的口号,把学习毛泽东思想庸俗化,1961年1月,罗荣桓在和梁必业谈话时,质疑了“带着问题学”的提法,梁必业对此深表赞同。

不久以后,在总政的一次办公会议上,耿直的梁必业传达了罗荣桓与他谈话时讲的观点:“带着问题学,就是要到《毛选》中去找答案?这样提不适当。比如两口子吵架,发生了问题,如何到《毛选》中去找答案?还是应当学习立场、观点、方法。”

梁必业和妻子

1964年12月,梁必业主持召开全军组织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全军4年来的组织工作经验。会议开始后,叶群突然找到梁必业,向他传达了林彪的指示:会议不要总结经验,主要应揭露部队当前存在的问题。梁必业却认为,会议议题是总政早就定好的,大家带来的材料和情况都是按事先通知准备的,若临时改变议题,会议不好开。最终梁必业没有听叶群的,仍按照原定方案开会,他也因为多次“不合作”而彻底得罪了林彪。

1966年“运动”爆发后,梁必业自然受到了冲击,但他无论面对怎样的批斗,都没有对林彪写一句检讨的话,也没有说一句对林彪称颂的话。直到1974年12月,梁必业才重新出来工作,出任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主持总政日常工作。

1975年初,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张春桥提出“反经验主义”,矛头直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梁必业与张春桥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总政不发“反经验主义”的文章。梁必业还对负责《解放军报》工作的华楠说:“《解放军报》一定不要宣传‘反经验主义’。”

张春桥

同年秋天,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梁必业又指示华楠:“《解放军报》要用大量篇幅很好地宣传长征精神,宣传党、军队的光荣传统和老干部的功绩。”张春桥对此虽然很生气,但也只能无可奈何地说:“又是为老干部评功摆好!”

1976年夏,“四人帮”搞突然袭击,打总政党委的“闷棍”,指责梁必业和总政党委“不听主席的,却听邓小平的”,逼总政党委作检讨。此后总政党委连续开会,“批判”连续开了18天,直到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钧飞机失事,陈锡联派杨成武、梁必业离京处理,才中止了“四人帮”对总政和梁必业的围攻。

“四人帮”被粉碎后,叶剑英赞叹:“梁必业肩膀硬,是个好同志啊!”

晚年的梁必业

1982年11月,梁必业调任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1985年底,他退出了领导岗位。2002年10月14日,梁必业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9 阅读:1653

帝哥说史

简介:文以载道,击历史虚无,讲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