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用兵如神,但是军事斗战,都是分主攻和阻援的,如何让主攻将领勇猛冲锋,阻援部队不畏生死呢?
第一个答案:信任毛主席非常信任下属,提出作战目标和作战意图后,虽然一直有和前线司令部电报往来,但是如何打,更多的让前线司令去决定实施。
比如在莱芜战役,毛主席在战前给粟裕和陈毅电报,同意了粟裕放弃山东临沂,向北转移的计策。
但很快,粟裕做出和陈诚主力决战的姿态,这让毛主席都上当了。
毛主席以为粟裕急于解决南线的敌人,这和之前的向北转移作战计划简直是相反的。若换成老蒋,已经要把前线指挥拉去军法处置了。
但是毛主席没有,毛主席急电:你们想解决南线,但是时机还未成熟,是不是搞错了?
陈粟二人也忙电:是声东击西之计。
这足见毛主席对粟裕的信任,即使他做出和战前不一样的决策,但毛主席没有急于责备,而是先问清情况。
毛主席知道,粟裕是我军杰出将领,他做出这样的决策,肯定是有原因的,正是这个原因才促使了粟裕做出这样的改变。
一问才知道,是粟裕搞的南征北战之计,果然最后粟裕也不负众望,在莱芜布下口袋阵,一口吞掉了李仙洲部,等陈诚发觉过来,李仙洲本人都被粟裕俘虏了!
第二个答案:兵力控制在军事作战中,我军每个将领都渴望主攻任务,这是我军强悍战斗力的来源。
但是作为辅攻的将领就郁闷了,阻援有时候比主攻还艰难,比如塔山阻击战,豫东战役阻击胡琏,淮海战役中双堆集粟裕一打三的阻击,都是伤亡惨重,才换来了主力部队的赫赫威名。
如何把辅攻的部队积极性也调动起来呢?
毛主席的方法是,用兵力控制来解决。
在济南战役,毛主席把兵力分为4成攻打济南,6成用于打援。
许世友领着4成兵力攻打济南,还让东西两侧同时进攻,这样就成济南非常紧张,四面围城的局面,加快援军来援。
粟裕也领着6成兵力,高高兴兴出发,在济南和徐州之间,等着邱清泉和黄白韬,企图扩大战果。
唯一让毛主席失算的是许世友太勇猛,给东西两侧都下了死命令,让东西两军都领了主攻任务。
这一下好了,东西两军都认为自己拿到的是主攻任务,异常卖力,只用了8天就攻克济南。
这正是体现出了我军人人抢主攻任务的积极性,和国民党的龟缩消极,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是毛主席和粟裕都失算了,8天里,国民党过于龟缩消极,宁愿放弃济南,放弃王耀武,也要保证自己军队不被阻击。
很多人都说济南战役,不算成功,其实正是我军战斗积极性高昂的体现,但是毛主席事先的六四兵力分配,正是激发我军战斗积极性的关键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