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粟裕带领新四军挺进皖南,先打了韦岗伏击战,一时名声大噪,也引来了日寇的扫荡。
很快,日军就派出一支一百多人的部队,从宣城县出发,向水阳镇扫荡,目标就是找到粟裕带领的新四军。
这个消息早早就通过老百姓传递到了粟裕的军部,原来自从粟裕进驻皖南以来,老百姓赢粮景从,积极响应新四军的抗日行动。
同时粟裕的部队,也由一百多人,扩张至几百人,这些新兵个个士气高昂,参加新四军,就是为了打日本。
粟裕见此士气,于是便带着这些新兵,去会一会这股进犯水阳镇的日寇。
粟裕让部队从南面尾随监视日军,等日军驻扎了水阳镇,自己的先头部队也抵达了水阳镇周边,静待大部队抵达,再图下一步行动。
粟裕虽然有3-4百人,但都是新兵,论单兵作战能力,远远不及日军,粟裕也知道这些,自己这支部队要获胜靠两点:
第一,地理优势,新四军都是土生土长的皖南人民,对这里的环境和地形都更熟悉。第二,新兵的锐气,作战积极,不怕苦不怕累。同时这支部队的弱点,粟裕也分析了清楚:
第一,都是新兵,单兵作战能力不够第二,新兵作战靠锐气,但是作战不持久,一旦陷入苦战,新兵难以持久,所以作战只能速战速决。部队一边出发,粟裕一边分析敌情,发现这股敌军的目标是北上乌溪镇,所以粟裕做出假设:
第一,如果敌人不在水阳镇过夜,星夜赶往乌溪镇,我军急行军,在乌溪镇和黄池镇伏击敌军。第二,如果敌人在水阳镇过夜,我军赶往水阳镇北部设伏,势必要全歼这股敌军。这一次敌军选择了在水阳镇过夜,这是个好事,粟裕带的新兵有更多时间准备。
连夜里,粟裕就带领战士们在水阳镇北面,沿着水阳江,在两侧设伏击,计划从两边夹击,把敌人赶到水阳江中,让日寇成为水上的活靶子。
待到天明,战士们个个都磨拳擦掌,等着日军出现,终于日军从水阳镇北面出城,和粟裕预料的分毫不差。
战士们看见自己的粟裕长官料事如神,士气大涨,有这样的指战员,何愁不能歼灭这股敌军!
也许是战士们太激动了,在日军还未完全进入伏击圈,有战士枪支走火了,提前开了枪,导致日军警觉起来,提前抢占了民房等有利地形。
而一个团长见此情形,直接发起了伏击,面对提前准备好的日军,新四军没占到多少便宜。
粟裕见此战况,大吃一惊,赶紧来到一线,只见日军此时挡住了伏击,竟然向新四军发起了突击。
粟裕明白,这支日军的目标也是他们新四军,双方都互为猎物,此时才是角逐的开始。
粟裕指挥士兵挡住了日军第一轮攻击,此时战场的形势已经不在新四军这边了,日寇反而占据了上风。
少将王直建议粟裕趁敌人刚发起一轮进攻的空隙,赶紧撤出战场,保住全军。
粟裕直摇头,日军第二轮进攻马上就会发起,如果此时撤退,那无疑是把后背暴露给日寇,后果将不堪设想。
粟裕给大家鼓舞:大家顶住敌人第二轮进攻,我们就能完成作战任务了。
果然日军第二轮进攻发起了,在粟裕的鼓舞下,战士们端起机枪扫射,愣是把凶残的日寇挡住了。
日军死伤惨重,一百多人的部队,被打死了30多人,伤亡更多,日军也不敢追击了。
见此情形,粟裕带领新四军全身而退,此战虽然杀敌未果,但是对战士们起到了很好的训练作用。
常言道:良将都是分析敌我战力,优劣长短,扬长避短,并且先求不败,再图胜利。
粟裕做到了,这场水阳镇伏击战,粟裕利用地理优势,士气高昂的优点,准备打日军的立足未稳,以己之长击敌之短。
在被敌军围歼之际,求得不败,最后重创敌军,全身而退,带的是一群新兵,整体却打出了老兵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