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了,养老金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是不是感觉很复杂?看着就头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涉及到自己每个月能拿多少钱,所以花点时间来研究研究,还是值得的。
看到有一位江苏南京的职工退休了,在网上贴出了自己的养老金领取明细。他是1981年开始参加工作的,到2023年9月退休。工作了42年7个月。个人账户累计316121.83元。他能领取到养老金一共是8194.1元。包含三部分:
1、基础养老金。
退休时养老金计发基数8309元 ✖️(1➕1.9177)➗ 2 ✖️ 缴费年限42.58 ✖️ 1% = 5161.37元。
2、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储存额316121.83元 ➗ 计发月数139个月(60岁退休都是139个月)= 2274.26元。
3、过渡性养老金。
推算账户储蓄额90960 ➗ 120 = 758元。
最终,拿到的钱就是这三者之和,所以他的养老金合计就是8194元。
这个退休工资,在南京这座城市,相信可以安度晚年了。估计跟多年轻人每个月上班,也不一定能拿到这个数。只能羡慕了。
也有网友表示,自己工作了42年9个月,养老金才4千多。
那养老金到底和哪些因素有关系,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前做些准备?
后续dashu会持续解读养老金相关影响因素。在我们现有条件下,做些正确的选择和准备,从而尽可能地为将来多领养老金做准备。
影响养老金的因素很多,比如退休地所在的养老金计发基数、缴费年限、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等。
我们今天重点讲:养老金的平均缴费指数。这个指数是计算养老金时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养老金的平均缴费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这是通过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乘以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得到的。公式是: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 ×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这是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中,参保人本人每月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参保人本人每月缴费工资指数,是本人月度缴费基数,除以上年度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就是我们常说的“社平工资”)。
如果有视同缴费年限的参保人员,其每月视同缴费指数均按 “1” 计算。
例如,如果某人的月缴费工资是6000元,而上年度的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是5000元,则缴费指数等于6000÷5000=1.2。
计算平均缴费指数:在退休前计算养老金的平均缴费指数,需要用这样的方法,把实际缴费年限中每一个月的缴费对应的指数计算出来,累计到一起,再除以累计的实际缴费月数。
如果含有视同缴费年限,则将每个月的指数记录为1,并且有1个月视同缴费年限计算1个月,同样分别放入分子、分母中累加进行计算即可。
还有,退休当年实际缴费不参与平均指数的计算。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