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苏轼对儿子讲出痛的领悟

凡人摸史 2023-02-04 13:59:54

苏轼上元诗词不少,以元宵为题的则仅有一首,今日不争这些,只说一个关键词。

柑。

光从这字看来,今人习俗,正与宋人同,过年和春节,有桔子吃。

当然,这种习俗,得分时候。以我记忆而言,农村80后的童年和少年乃至青年前期,上元节吃元宵,烧旺火,但并没有桔子吃。大概在于,那时桔园也少,冰链亦无,唯近些年,桔子收储运输都已方便,家家少了不要买一些沙塘桔,以为待客之用。

回到正题,说说苏轼。

绍圣五年,苏轼贬于海南,《上元夜过赴儋守召,独坐有感》:

使君置酒莫相违,守舍何妨独掩扉。

静看月窗盘蜥蜴,卧闻风幔落伊威。

灯花结尽吾犹梦,香篆消时汝欲归。

搔首凄凉十年事,传柑归遗满朝衣。

过即苏过,苏轼三子,时年二十六岁,大好青春,多随父亲在贬所度过。他才气横溢,虽不敢与父祖争锋,却也小有名气,苏轼时常嘉许,常向朋友夸赞自己的儿子。

正月十五日夜,苏过被儋州太守请去宴饮,他与父亲有些怎样的对话,其实我们从诗中可以得到答案。

苏过想在家中陪伴父亲过节,父亲却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

使君置酒莫相违。

我们不妨把时针拨回几十年前,已经名动京城的苏轼,签判凤翔,在知府陈希亮手下办事。

少年才子,心高气傲,与陈希亮多有矛盾。上级酒宴,下属照例得去捧场,他却十分任性,毫不给面子。陈希亮也不是省油的灯,直接参劾,导致苏轼被罚铜数斤,以为处分。然苏轼却不以为意,我行我素。

此时,他独坐孤灯前,昏黄的火焰在昏花老眼中,越来越模糊,慢慢变大变大,似乎变成一个柑桔模样,让他想起,数年之前官居高位过上元节的时光——《上元侍饮楼上三首呈同列》,他一口气写了三首,最后一首云:

老病行穿万马群,九衢人散月纷纷。

归来一盏残灯在,犹有传柑遗细君。

上元节宴会散会已是极晚,闹元宵的百姓,都兴尽回家。大臣刚进家门呢,皇家赐给诰命夫人们的桔子,也跟着到了……

一个莫相违,乃是苏轼一生痛的领悟,他是告诉儿子,你爹我一辈子就这样了,你们若想有所作为,就不要像我一根筋,该变通的还是要变通啊!

0 阅读:10
凡人摸史

凡人摸史

一个普通人的读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