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曹亦卿
5G已经正式登台。
自6月6日工信部发布5G商用牌照以来,中国的5G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在全球范围内,美国、亚洲、欧洲都是5G部署的重点区域,全力争抢5G制高点。
对于中国来说,从1G、2G时候的吃瓜群众,到3G、4G中的主要参与者,再到5G时代的领跑者,这一路走来,改变的不止是G之前的那个数字,更是中国在通信网络技术和标准这座大山上的突破和攀登。
其间,运营商、终端厂商、产业链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等都积极参与了5G的标准制定和建设,是中国5G突破的关键推动者。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都必将是5G舞台上的焦点,不仅是因为其通讯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还因其庞大而有活力的市场必将会是5G落地的热土。
如今,在这片热土上,5G的基础网络铺设、终端迭代、应用落地等维度都走在了全球的最前端。
眼下,第一批5G终端已经问世,5G离消费者将会越来越近。
后来追上没有人会否认,如今的中国已经来到了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浪头上,成为了足以争夺头名的种子选手,有了华山论剑的资格。
但这攀登的一路,中国走得并不轻松。
1978年,当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出移动电话系统AMPS之后,这种信号覆盖呈六边形、类似蜂窝的通信技术便彻底改变了现代移动通信行业,从而影响了80年代之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生产方式。
9年之后,中国邮政部确定了以TACS制式为我国模拟制式蜂窝移动电话的标准,开启了1G时代。在这个以如今已经被淘汰的模拟技术为基础的移动网络中,语音呼叫是唯一被点亮的技能,大哥大就是最炫酷的装备。
作为第一台进入中国的手机,摩托罗拉3200成为了名噪一时的初代“大哥大”。
无论是重量、性能还是价格,大哥大都是名副其实的“重量级”产品:摩托罗拉3200的外形像一块黑色的砖头,重量足有一斤多。只具备打电话一个功能,并且需要一大块电池充电,来维持仅半小时的通话时间。
即使如此,当年大哥大的公开价格,还是高达25000元人民币,入网费就要6000元。据说,黑市中的售价被炒到了50000元。这一年,中国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1712元,年薪。
从此之后,每次通信技术的迭代,都会带动移动终端价格上浮。直到网络技术稳定后,终端售价才会逐步回落。
当时,由于1G通信技术采用模拟讯号传输,摩托罗拉3200的通话质量很差,通话双方常常需要大声喊叫。一时间,身穿皮夹克、梳个大背头、戴副墨镜、抹上发蜡,再手持大哥大嚷着“喂,喂,听不清!你再说一遍”,成了有钱人的经典形象。
这样的窘境在2G时代得到了解决。
2G时代,欧洲通过合纵连横来共同抗衡美国,推出GSM系统,俗称全球通。GSM数字网络在保密性、抗干扰性、容量大、频率资源利用率和接口开放等方面,都比1G时代的模拟讯号传输有了质跃。
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过渡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是,1G时代到2G时代的过渡经历了好几年,而一旦进入下一阶段,新产品便以快速迭代的方式层出叠见。
各大手机厂商在这档口争相进入。摩托罗拉不肯舍弃已有的模拟网络优势,没有及时调整市场战略;而诺基亚、爱立信等厂商后来居上,手机市场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随着欧洲人把GMS卖到了全世界,欧洲起家的诺基亚与爱立信仅仅10年就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商,诺基亚还力压摩托罗拉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商。
而到此时为止,在标准制定的圆桌上,中国还没有出场。
在标准上取得的优势是欧洲在2G时代跑在前列的最大依仗。有了2G的领先,诺基亚和爱立信得以在千禧年伊始率先向3G转型,而当时的美国还在推行2G。
1998年推出的3G网络将数据传输速度提到了更高的水平,视频通话和移动互联网也得以成为现实。这次,中国终于在网络标准制定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2000年5月,国际电联投票,大唐电信提出的TD-SCDMA正式被采纳为国际3G标准,和欧洲提出的WCDMA、美国提出的CDMA2000标准共同列为3G的三大标准。
但是标准制定出来之后,应用和落地却成了新的难题。因为TD技术不成熟,产业链更不完善,被分配了TD-SCDMA标准的中国移动只能硬着头皮上,自掏腰包花了6.5亿元刺激手机芯片厂商开发TD-SCDMA芯片。
而此时的日本以招标方式颁发了3G牌照,英国拍卖了5张3G牌照收获225亿英镑,德国也通过拍卖3G牌照狠狠赚了505亿欧元。但也就是因为拍卖费时伤财,让欧洲失守了自己在2G时代取得的优势。
3G来得很晚,去得却很快,不到5年时间,运营商刚完成大规模的基站建设,4G牌照就发放了。到了4G时代,中国终于取得了和世界持平的进展。
4G技术包括 TD-LTE 和 FDD-LTE 两种制式,集3G与WLAN于一体,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
2013年12月,中国发放4G牌照。在4G牌照发放时,工信部先发的也是中国主导的TD-LTE,而国外的主流是FDD-LTE。到2015年底,中国移动主导制定的TD-LTE网络已成为世界主流的4G商用网络,基站数和用户数均接近全球LTE基站和用户总数的一半。
5G因其对工业互联网的重大影响而备受关注,它既是一次基层技术的变革,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场全球竞赛。
在中国,从政府到企业,从研究到应用,5G都是眼下的重中之重。毕竟,从1G到5G,为了实现在移动通讯技术上的崛起,中国已经走过了40年。
5G商用牌照的颁发,成为一个关键里程碑。
它意味着大规模的5G网络建设将正式动土,意味着面向社会的5G业务服务将正式推出,意味着运营商可以正式为5G商用服务收费,意味着5G终端的大规模推出,更意味着整个5G相关产业将迎来加速度发展阶段。
它也代表着,中国正式走上5G全球竞赛的擂台上,和美、日、韩、欧等强手狭路相逢、正面交锋。为了夺得先机,中国一改一贯以来的稳健谨慎风格,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
厚积薄发在这场5G速度战中,终端厂商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5G终端是消费者直接体验5G网络的重要通道,也是体现5G商用进展的关键因素——没有终端可用的5G,只能是PPT 5G。
对于厂商来说,终端是设计、研发、生产、测试等环节叠加之后的产物。最终,智能手机OEM厂商比拼的是研发创新能力以及对全产业链的把控能力。
以此来看5G手机,绝不是简单地在4G手机上叠加5G芯片那么简单,它依赖的是OEM厂商长期以来积累的研发能力。
没有雄厚的技术积淀,手机厂商几乎绝无可能跨过网络技术改朝换代的大关。
因此,每一次网络技术的迭代,都是终端厂商的大洗牌。
4G时代之前,中华酷联是中国手机的代表人物,依靠运营商渠道,它们成为一代国民手机。
而随着4G到来,移动互联网的冲击给了新生代机会。依旧强劲的华为之外,OPPO、vivo、小米等厂商也乘风而起。透明的配置参数、靓丽的外形包装、个性化的UI设计、夺人眼球的拍照体验等功能,让中国消费者对国产手机的认可度快速提升。
在4G时代,国产手机厂商靠产品实力的不断提升,逐渐树立了可靠的品牌形象。
而中国手机真正跻身全球一线大厂的转折点出现在2018年。
2018年6月12日,在黄浦江边一个由旧码头筒仓改造而成的艺术公共空间里,没有明星代言,没有名嘴坐镇,vivo在仅几百位媒体和粉丝的见证下,发布了新一代旗舰机vivo NEX。
在6.59 英寸的OLED屏幕上,vivo NEX 去掉了iPhoneX的“刘海”,大幅度削减了小米mix2s的“下巴”宽度,当然也没有夏普Aquos S2的“美人尖”,实现了91.24%的屏占比,在智能手机全面屏的全民大考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做出了当时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最接近“全面屏”的屏幕。
其后,OPPO也推出了Find X,采用双轨潜望结构实现全面屏。
年中的这两场发布会,国产厂商在产品创新上超越苹果和三星,率先实现真全面屏,其背后除了产品实力外,更重要的是敢为人先的品牌自信。
从效仿前辈到创造趋势,国产手机厂商终于走到了全球一线阵营中。如今,全球出货量Top6的品牌中,有四家来自中国。
与此同时,4G时代积累的产品和品牌实力,也成了中国手机厂商敢于在5G时代抢跑和角力的底气。
5G是在3GPP这位“指挥官”的领导下诞生的。
这个成立于1998年的组织,最初的成立目标是为了实现2G到3G的平滑过渡,确保端到端系统规范符合行业需求,让全球不同厂商都能在统一网络标准下提供服务。
曾有网友总结称,如果将全球无线通讯比作一个村的话,那么3GPP就是村长,它让你“耕什么地”你就得耕什么地,它让你的庄稼长多高你的庄稼必须长那么高,否则你就不属于这代通讯技术的标准。
3GPP的核心组织是由包括中国在内的7国通信行业权威组织构成,最终确定一代通信技术标准的过程也是通过投票选出最优方案。
这意味着想要在5G时代抢跑的厂商,都要尽早参与到5G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来,才能有一份话语权。如今中国在5G建设上的优势,与运营商、终端厂商等企业在5G标准制定上的提前布局密切相关。
2015 年 12 月 ,3GPP 开启 5G 标准制定。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中国的企业们为了5G早早动身。
受国际贸易战的影响,华为是目前中国在5G建设上最引人关注的公司,不仅参与了5G标准制定的核心环节,作为运营商设备提供商,华为也成为全球多个国家运营商的合作伙伴。在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华为董事长梁华表示,目前华为已经获得50份5G合同,累计发货超过15万个5G基站。
同样的,其他大厂也都没闲着。
2016年,3GPP刚开启5G标准的制定,vivo就参与了3GPP的5G标准制定工作。同年,vivo在北京、东莞、深圳、南京、杭州以及美国相继成立了研发中心,并着手5G终端生态布局。目前,vivo已经申请了2000多项5G通信标准发明专利,向3GPP提交5G提案2500多篇。
截止到 2019 年 6 月,OPPO 也向 3GPP 提交了超过 2000 份 5G 技术文档,在ETSI拥有600组5G标准专利。
显然,中国企业已经成为3GPP 5G标准化研究进程中技术贡献最大的成员。
如今,再回看国产厂商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正是因为有了在4G时代的技术积累,中国厂商才能在5G时代抓住机会,甚至赶超苹果成为科技潮流的引领者。
终端之战一个普遍共识是,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
5G对于社会的改变更多将体现在mMTC(海量机器连接)和URLLC(低时延高可靠)两个场景上,其广连接和低时延的特性将为工业互联网带去质变,比如车联网就将因此从概念走向落地。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大的改变还是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更高的网络速度将带来“飞一般”的体验,视频秒下载、软件秒更新都将成为常态。
届时,消费者体验5G的最佳媒介,首当其冲仍然是智能手机终端。
那么,消费者想要的5G手机又是什么样的?
首先,第一批5G终端必定是在4G旗舰机的基础上迭代而来。
在换机频率越来越高的当下,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的要求普遍升高,在多年的市场教育后,消费者对于配置、参数等专业名词都已经非常熟悉,一旦用过了更高性能的手机,就不愿意再将就。
也就是说,在用户体验的角度,同样存在“由奢入俭难”的问题。
如今中国市场上能买到的5G智能手机共有4款,分别是中兴AXON 10 Pro 5G、华为Mate 20 X 5G、三星Galaxy Note 10+ 5G,和刚发布不久的iQOO Pro 5G。
这四款机型中,除了华为采用的是麒麟980+巴龙5000基带芯片的5G方案之外,其他三家都采用了高通的5G方案。
在产品上,四款机型各有所长
中兴AXON 10 Pro 5G具备液冷散热、光学屏下指纹、6.47英寸曲面水滴屏,2340×1080分辨率的屏幕;摄像头方面,前置2000万像素,后置4800万+800万超广角+2000万长焦三摄;电池容量为4000mAh。
中兴5G手机的这一配置算是旗舰机的典型标配,4999元起售。
华为Mate 20 X 5G则是在4G版的华为Mate 20 X上改造而来,后者的配置大家都很清楚,在发布时非常惊艳。然而,毕竟已经是去年的旗舰机型,也是目前四款机型中唯一一款后置指纹的机型。
如今,华为即将推出Mate 30, Mate 20 X 5G也因此显得有几分“尴尬”。同时,配上6199元的起售价,比4G版本贵出1100元,让一部分想要尝鲜5G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三星Note 10+ 5G 则是三星近期发布的旗舰机型,配置没话说,无线充电、线性马达、优秀的屏幕、双立体声扬声器都做到了顶尖水准。
但三星的价格也是最高的,7999元的起售价足够让绝大部分消费者“三过家门而不入”。
新鲜出炉的iQOO Pro 5G则是vivo首款上市的5G机型,骁龙855 Plus、4500mAh电池、液冷散热、NFC、Hi-Fi、UFS 3.0都配得上其旗舰机的身份。
最重要的是,iQOO Pro 5G的起售价仅为3798元,将首批5G手机的价格拉低到4000元以下,让想要尝鲜体验5G的消费者有了“能买得起的5G手机”。
这一价格比中兴低了1200元,比华为低了2400元,比三星整整低了4000元。
此前,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慧镝曾明确宣布,2020年底推出1000元至2000元档的5G手机,届时5G终端市场将达到数千万元甚至亿元规模。
5G终端价格会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iQOO Pro 5G将这一变化的时间表大幅提前。
这样的产品战略和vivo此前多次在公开场合的表述是契合的。
“用户先用起来,很多5G应用就迸发出来”,vivo通信研究院总经理秦飞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5G初期网络没有太成熟的阶段,推广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头部的厂商vivo有义务和担当去把5G做起来。”
让用户先用起来,是vivo第一款5G手机采取高性能、优惠价战略的原因。
终端是搭载应用的载体,vivo想要做的显然是推动终端的加速普及,为更多应用的落地提供硬件基础。
只有5G商用的环境真正丰满、落地,市场教育让消费者不再对5G犹豫观望,5G建设的进展才能切实推进,5G生态也才能“活”起来。
届时,所有厂商都将是受益者。
在这个过程中,整个产业链将会再一次经历厚积薄发的积淀期,头部厂商敢于突破的担当,将会成为推动5G加速落地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