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相信大人们都很熟悉,但你给孩子讲过这其中的典故,和它背后深刻的道理吗?
相信我,越早让孩子明白杞人忧天的道理,他的人生会过得越顺遂。
1、杞人忧天的典故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出自战国·列子的《列子·天瑞》。原文是这样的: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意思是杞国有个人因为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崩裂而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整日忧心忡忡的。
他的朋友知道了,开解他说,“天不过是一团气而已,怎么会掉下来呢?”
他听完更担心了,认为如果真是这样,那天上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岂不是会掉下来吗?
朋友说,太阳、月亮、星星不过是些会发光的东西,就算掉下来,也不会伤到人的。
他又说,“那要是地塌了,又该怎么办呢?”
朋友解释说,“地也只是堆积在一起的大土块而已,你每天都踩在上面,怎么会塌呢?”
尽管朋友说的很有道理,但这个杞国人就是不肯相信朋友的话,依旧每天担心着不会发生的事。
后来,人们就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
学成语能让孩子涨知识,增阅历,提高文学素养。
给小学阶段的孩子强烈推荐这个《成语典故串起中国史》的彩色卷轴。两张1米4的超长卷轴,拉出来平铺在地上,真的超级震撼!
112个经典成语故事,把从古至今的重要历史事件、著名人物和社会风俗全都给串联起来了。
就像在看一部中国史的纪录片,孩子的思维一下就拔高了。
精美的插图深度还原历史现场,配上音频,扫码即听,家长省事了,孩子学得身临其境,轻松卷成语文、历史双学科小学霸。
点击链接就能把这幅《成语典故串起中国史》卷轴带回家,看看这可怕的销量,赶紧给孩子备上吧。
2、成语背后的道理作为成语来看杞国人的故事,我们都会觉得他很可笑,但在生活中,不管是我们,还是孩子,都有很多杞人忧天的时刻。
孩子会担心穿了不好看的衣服,被同学笑怎么办?和好朋友吵架了,他永远不理自己怎么办?晚上睡觉太黑了,有怪物出现怎么办……
大人也好不到哪里去,每天都会被担心淹没:
孩子那么内向,在学校吃亏了怎么办?孩子学习不好,以后上不了大学,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孩子不爱喝牛奶,以后长不高怎么办?
所谓的杞人忧天,换成现在的表达,其实就等于过度焦虑,也就是毫无依据地无限放大坏的可能性。
如果孩子从小如此,他的性格就会变得唯唯诺诺的,缺乏应对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而借“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告诉他什么是不必要的担心,遇到担心的事应该如何应对,恰恰是非常合适的。
3、焦虑最好的解药其实在我们的成语中,也有这么一个成语,恰好能应对杞人忧天的慌乱无措,这个成语就是“顺其自然”。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我们担心的绝大多数事根本不会发生,那不过是因恐惧生出的想象而已。
假如真的对某件事非常担心,比如怕考试考砸了,或者怕上台表演节目被同学嘲笑,那就用两个方法来应对。
第一个办法是做最充足的准备,凡事尽力而为。不管是对待考试,还是对待演出,我们都可以提前做准备。
花时间复习、刷题,或者一遍遍地彩排,只要我们尽力去做了,心里就会踏实起来。
第二个办法是幻想最坏的可能,凡事往长远了想。想象一下担心的事如果发生了,最坏的可能是什么,这种结果真的是我们无法承受的吗?
考试考砸了,最坏的可能不过是不及格。孩子依然可以努力学习,好好准备,争取下次考得好一些。
演出也一样,最坏的可能也就是丢脸,让大家笑一笑。孩子不可能因此失去所有好朋友,就算再尴尬,再丢脸,大家也会慢慢淡忘,会有毕业、离别的那一天。
告诉孩子人生很长,把一件事放到5年、10年、20年后再回头看,什么都是过眼云烟,真的没必要在当时那么焦虑,那么不安。
不如就顺其自然,反正已经努力过了,不管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我们坦然接受就好。
人生本就是未知的,有许多不可控的部分,既有遗憾、不甘,同样也会有惊喜、幸运,除了接受,我们别无他法。
而拥有一颗豁达的心,坦然地接受一切,也不失为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你说对吗?
愿你和孩子不再杞人忧天,淡然地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吧。
我是小样妈,复旦硕士,早期教育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欢迎关注我,和我一起轻松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