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许世友手下的勤务兵,20岁当上红军的军政委,可惜英年早逝

清风品历史 2025-01-06 13:35:24

提起开国上将许世友的名字,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然而提到他曾经的搭档陈海松,可能很多人就不太熟悉了。在土地革命时期,许世友和陈海松曾经是一对老搭档,两人先是在红4方面军36团担任团长和政委,后又在红25师分别担任师长和政委,屡次合作,并肩作战,期间率领所部参加了一系列战役,战功卓著。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红军中年轻有为的将领,陈海松的年纪比许世友小了足足8岁,一开始加入红军时,他还曾担任过后者的勤务兵。而之所以现如今少有人知道陈海松的名字,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为革命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只有23岁。

1914年,陈海松出生在大悟县的一个贫苦农户,小的时候曾在村子里的私塾上过几年学。1929年,大别山的革命烽火熊熊燃起后,15岁的陈海松也受到浓厚的革命氛围影响,先后加入了儿童团和赤卫队,当时他很想参加红军,可家里并没有同意。

1930年初,陈海松离开家乡,只身一人找到了红军部队12师34团,由此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初入红军队伍时,他被安排到了许世友的身边担任勤务员,在两人的相处过程中,他从许世友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许世友身边待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后,陈海松就被调到了其他岗位,先后担任过班长、排长,后来还担任了36团宣传队长。陈海松可谓是能文能武,不仅在战场上作战勇猛、身先士卒,也非常善于部队政治工作。担任宣传队长期间,他带着宣传队在多场战役中都有着出色的立功表现,有一次更是曾在阵前直接劝降敌方部队,因而得到陈赓将军的赞赏,直接被提拔为特务连指导员。

在随后的日子里,陈海松先后担任机枪连指导员、营政委等职务,因屡立战功,不久后就升任为36团政委。而当时的团长正是许世友,这是两人战斗生涯第一次搭档。

1933年夏天,红4方面军扩编后,第9军成立了一支教导队,陈海松被调到教导队担任政委,负责培训基层干部。不久后,他被调到73团任政委,很快又升任为25师政委,在一年之内连跳三级。巧合的是,当时25师的师长正是由红9军副军长许世友来兼任的,两人此时又一次成了搭档。

许、陈二人,一人指挥作战经验丰富、英勇善战,一人擅长政治工作,足智多谋,两人搭档起来很是合拍,先后带领25师参加了陇南战役、反六路围攻以及万源保卫战等等,屡立战功。仅仅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他们二人便将25师打造成了红4方面军的三大主力师之一。

1934年,只有20岁的陈海松升任为红9军政委,次年率领部队参加长征,先后历经懋功、绥崇丹懋等战役。那时,他经常是和红9军的军长分别各自带领一两个师的兵力单独作战。在战场上,他指挥出色,智计百出,在广昭战役以及渡嘉陵江的战役中都有着非常高明的指挥决策。尤其是在嘉陵江一战,他指挥部队围点打援,又从侧翼包抄敌人,一举打得敌军全线动摇,最终俘虏敌人3000多人,还险些生擒了国军名将邓锡侯。

陈海松之所以能够迅速成为一名有勇有谋的出色指战员,离不开他一直刻苦学习的精神。在担任军政委后,他一直将一些马列著作和学习资料捆在身上,一有时间就拿出来学习。同时,他还阅读了大量的军事书籍,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学习,所以在入伍后各方面能力都成长得非常迅速。

1935年6月,红1和红4方面军成功会师的时候,毛主席曾经接见过4方面军的优秀将领。在看到时任9军政委的陈海松时,主席不禁惊叹:红1方面军也有很年轻的干部,可却没有这么年轻的军政委。

1936年会宁会师后,西路军组建,陈海松率领着红9军西征。次年3月,在指挥所部于梨园口与敌人交战时,为了掩护其他部队撤退,他带着只有十多人的警卫排和断后部队阻击兵力超过己方数十倍的敌人,最终在成功阻击了敌人数个小时后壮烈牺牲,牺牲时只有23岁。

陈海松牺牲后,朱老总痛心不已,抗战时期他曾多次提起过这位杰出的红军将领,并且多次表示,陈海松如果没有牺牲得这么早,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0 阅读:1
清风品历史

清风品历史

清风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