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兵团司令自降为军长,1955年仅拟授少将,毛主席:低了,授上将

清风品历史 2025-01-06 13:35:25

1955年9月,我国举行了建国后的第一次军队大授衔仪式,在这一次的55式授衔中,共有57名将领被授予了解放军上将军衔,成为新中国的开国上将。在我国的开国上将中有这样一位将领,他青年时期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曾被蒋介石称赞为黄埔一期的一面旗帜。而在佩戴解放军上将军衔之前,他还曾经佩戴过国民党的中将军衔,他就是著名的“起义将领”陈明仁将军。

陈明仁是湖南醴陵人,出生于上世纪初。少年时期,他先后在家乡的私塾和新式小学求学,后考入长沙的一所中学,结业后回到家乡担任了一名小学教员。

1924年,21岁的陈明仁为寻求救国真理,毅然不顾母亲的反对,舍弃了教书生涯,弃文从武,独自一人背上行囊告别家人,带着30块大洋南下广州,进入陆军讲武堂学习。不久后,他转入黄埔,成为这所著名军校的一期生,由此而踏上了轰轰烈烈的戎马生涯。

成为一名军人后,陈明仁很快就在战场上显现出了他军事才华。在东征陈炯明的东莞战斗中,在带病的情况下,他率领着一个排全歼了陈军的一个营,当即便被提拔为连长。此后,他又在惠州战斗中带领着敢死队第一个登上城楼,立下大功,蒋介石不但亲自将他升任为营长,甚至还命令全体官兵向其鸣枪致敬。

此后,陈明仁先后在国军中升任团、旅、师长,但由于其性格倔强、耿直,得罪了不少上级、同僚,屡屡遭到排挤。后来,他曾一度离开军队,去往国民政府从事文职类工作,担任军事委员会的参议,此后又进入到陆军大学进修。

从陆军大学进修完毕后,陈明仁担任国军第2预备师师长,率领部队抗击日军,先后参加了九江保卫战和桂南会战,屡立战功。1944年,他升任国军第71军军长,随远征军参加滇西反击战。在率领部队渡过怒江,一举攻下敌人重兵防御的松山要塞后,他又赶到龙陵督战。

当时敌军依靠龙陵的地理优势防守,数支军队攻而无果,陈将军便组织敢死队,命令部队白天晚上轮番进攻,一举将当地的守军歼灭。紧接着,他又率领部队攻下了难啃的回龙山以及畹町,在打通中印公路的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士气。

解放战争时期,陈明仁先在率领71军在东北作战,后又被调到长沙出任长沙警备司令。那一时期,在中共党组织的影响下,陈将军逐渐了解到共产党真心为国为民的情怀,思想上出现了转变。1948年,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作出了顺乎民意的决定,率领着七万七千余国民党官兵在长沙通电起义,最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促成了长沙的和平解放。

起义过后,陈明仁所率领的部队被编入了4野第21兵团,由他担任兵团司令员一职。1950年,他率领部队去往广西执行剿匪任务,成功歼灭匪特数万人。后来在1952年部队改编时,第21兵团被缩编为第55军,陈将军自请从兵团司令员降为军长。此等高风亮节,令人钦佩!

据了解,在1955年大授衔时,陈明仁起初仅被拟授少将军衔。但毛主席在看到名单后,认为少将衔对他来说有些低了,毕竟陈将军此前在抗战中立过许多大功,建国后剿匪任务也完成得非常出色,于是毛主席便破例提议授予他上将衔。

把陈将军的军衔定为上将衔,毛主席是从大局进行考虑的。一来这是对其军事才能肯定,二来这也是对起义将领的一种态度,说明新中国对他们的过去早已既往不咎。再者,陈将军在建国前曾担任过兵团司令员,而在授衔时我军36位正兵团级将领其中有33人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所以陈将军被授上将衔实是实至名归。

陈明仁将军在担任第55军军长后,率领部队去往广东沿海地区执行边防守备任务。上世纪70年代,这位开国上将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0 阅读:11
清风品历史

清风品历史

清风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