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专题49:17世纪的俄罗斯

号希罗多 2024-07-03 06:54:42

1613年,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在缙绅会议上,选举成为了新的沙皇,由此开启了直至1917年,逾300年的罗曼诺夫王朝。此王朝历经13位统治者,今后几期来讲俄罗斯的沙皇。

一、米哈伊尔(1613-1545)

(雕像如上图。在度过“困难时期”后,年轻的俄罗斯沙皇米哈伊尔登上皇帝宝座。代表贵族的波扎尔斯基亲王用剑保护他,代表人民的米宁将莫诺马赫的皇冠和权杖呈递给他,背景上可看到一个西伯利亚哥萨克,表示西伯利亚将要归属于俄罗斯)

在俄罗斯历史上,没有哪一位沙皇是在如此凄惨的境况下成为沙皇的。当时的俄罗斯经历二十多年的动荡、国家满目疮痍:波兰和瑞典还在入侵着俄罗斯,分别占据着斯摩棱斯克和诺夫哥罗德的周边地区,继续支持各自的沙皇候选人弗拉季斯拉夫公爵和菲利普公爵。

1619年,米哈伊尔沙皇的父亲菲拉列特从波兰返回莫斯科,被选为牧首。他还被“大君主”的封号,父子二人同为国家元首,在政府文件上签字,直到1633年去世。

1614年,沙皇危险的敌人查鲁斯基、小罪人(图希诺罪人的儿子)在阿斯特拉罕被击败。这是国内,对外方面:1617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与俄罗斯签订和平协定,,归还诺夫哥罗德及周边的领土,保留了芬兰湾附近的领土,这样俄罗斯被推到离海更远了。

1618年,俄罗斯与波兰签订德乌林诺停战协定,释放被扣押的使团人员,沙皇父亲才得以返回,仍占有斯摩棱斯克及西部领土。到了1634年,经历战事后再次缔结合约,弗拉季斯拉夫放弃沙皇位置的要求,俄罗斯赔款,波兰得以继续占领俄西部领土。

1637年,顿河哥萨克占领亚速海岸边的土耳其要塞亚速夫,并且在1641年抵抗住了土耳其人的进攻,哥萨克人将此地献给沙皇,接受则意味着和土耳其人的战争,显然俄罗斯人还没做好准备,沙皇拒绝接受,再次染指需要等到彼得大帝时代。动乱时代频繁的内战和后续的扩张用兵让这个国家的财政处于枯竭的边缘,为此沙皇多次提高税负,沙皇政府曾经三次向贵族家族借钱,财政窘迫一切困扰着这位沙皇。

二、阿列克谢(1645-1676)

(身穿朝服、全副披挂的沙皇阿列克谢。这套披挂为俄罗斯皇室奉为神圣,象征着合法性的来源:肩膀上水珠似的装饰物是模仿拜占庭皇帝的肩饰制作的;“生命的十字架”里据信含有耶稣被钉死的那个十字架上的一片木头;莫诺马赫的皇冠据说是由拜占庭皇帝赠送给莫斯科公国的一位早期统治者的;左手拿着的、顶上有十字架的圆球和右手握着的节杖,作为王权的象征,既可以追溯到罗马也可以追溯到拜占庭;还有双头鹰。)

米哈伊尔于1645年去世,终年48岁。他十六岁的独子,阿列克谢,继任沙皇。历史上被称为“安静的人”,但他的统治时期并不平静。阿列克谢生性软弱,两个贵族家族,鲍里斯·莫罗佐夫,是他的连襟和导师,另一位伊利亚·米洛斯拉夫斯基公爵,也就是他的岳父,在沙皇登基后成为了煊赫的权贵。前者精明能干,通过提高盐税来充实国库,后者则成为贪得无厌、腐败堕落当的代名词,这样的统治让民众日益不满。

1648年莫斯科发生大火,愤怒的人群向沙皇请愿抱怨负担过重,沙皇拒绝接受请愿书,下令逮捕这些人。更多居民的加入人群,成为更大的骚乱,直到后来派去的军队将其镇压。

1670年,斯捷潘·拉辛起义爆发,宣扬要铲除莫斯科波雅尔卖国贼,给普通人民以自由,终于在1671年被当地哥萨克当局捕获,起义的中心阿斯特拉罕投降。

阿列克谢当政期间发生一件大事:莫斯科统治扩张到乌克兰。1569年以后,乌克兰实际处于波兰的统治下,天主教的势力也给信仰东正教的乌克兰人民带来压力。

16世纪中叶,第聂伯河哥萨克人在一个岛屿(也就是扎波罗热)上建立了自己的营地,乌克兰语为“西契”。他们以此为基地对土耳其人和克里米亚鞑靼人发起了猛烈的袭击。他们发展出了自己的社会,既有军事性又有民主性,波兰人发现控制他们并不容易,于是给了他们自治的权利,这些人成了在册的哥萨克。哥萨克的盖特曼,也就是总司令,彼得·萨加达契尼一方面保护者乌克兰的东正教,另一方面又支持波兰政府。那些不在册的哥萨克和农民眼里的波兰只有农奴制和天主教。

1624年到1638年,乌克兰发生多起哥萨克和农民起义,在波兰军队的无情镇压下,波兰政府取得了胜利。1648年,乌克兰人民在博格丹·赫麦尔尼茨基的带领下,在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帮助下,几次打败了波兰人,但未能与波兰政府签订协议。于是乌克兰人转向了莫斯科,三次请求莫斯科援助都遭到了拒绝。

终于在1654年1月,在佩列亚斯拉夫利,双方签订条约,将乌克兰哥萨克人和他的土地并入了与莫斯科的联盟,由于没有留下文件,双方对是否无条件加入莫斯科存在争议,乌克兰人认为哥萨克人保留了相当的自治和权利。作为对哥萨克-莫斯科联盟的回应,波兰·立陶宛对俄罗斯宣战。在13年的战争后,1667年,双方签订《安德鲁沃伊条约》,双方确认了第聂伯河为两国的界河,莫斯科公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

在1686年的条约中,莫斯科确立了河右岸两大城市基辅、斯摩棱斯克的统治权。此外,牧首尼康推行宗教改革,由此带来了东正教的分裂。尼康1652年称为牧首,尼康宣言一种在西方天主教世界里流行的观点,即教会高于国家。1658年,他和沙皇发生激烈争吵,1667年,在教会委员会免去了尼康的职位。

阿列克谢死后,14岁的费奥多尔成为沙皇,6年的短暂统治值得一说的政绩:废除门阀制度。三个沙皇的故事就写到这里,在经历了动荡时期后,三个沙皇的统治虽然磕磕绊绊,无疑给之后出场的彼得大帝的改革和统治奠定了基础。本文完,下期讲彼得大帝。

本文完

参考资料:

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第八版)

0 阅读:4
号希罗多

号希罗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