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换装苏式装备后,彭总看到“无私”“慷慨”等字样一律删除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2025-04-10 11:33:14

在朝鲜仁川登陆的美军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军不仅公然出兵增援南韩军队,还派第7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碍我国统一进程。10月,鉴于北朝鲜军队已全线崩溃,仅剩不足4万残兵退至中朝边界的鸭绿江畔,我国决定组建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但要想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展开正面对决,并长期对耗,仅靠当时我军的装备,困难无疑是巨大的。

当时,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部队第38、39、40、42军等部虽然都是原东北野战军的精锐主力,但手中最主要的武器仍以老式栓动步枪为主,机枪也都是仅有20发弹匣的“捷克式”轻机枪。当美军第一次与志愿军遭遇时,看到这支军服上没有军衔、徽章,扛着已淘汰枪械的武装,一度以为是“朝鲜预备役部队”。

入朝初期,装备杂乱落后

当时志愿军装备的武器不仅型号陈旧,还十分杂乱,甚至1个步兵班里既有从日寇手中缴获的“三八大盖”,有从国民党军中缴获的国造“中正式”“汉阳造”和美制卡宾枪等。这么多型号的枪支,不仅对维修保养造成极大困扰,对弹药供应更是一场灾难。

因为“三八大盖”需要6点5毫米口径子弹,国造步枪都是仿制德国货,采用德军的7点9毫米口径子弹,而美式枪械又往往采用7点62毫米口径枪弹,这些枪弹大多在国内并无生产线,即便有,产量也很小。为了保障志愿军作战,国内不得不动员各地“打扫仓库”,把以往缴获的各种口径、不同型号弹药集中起来,统一分类后再送往朝鲜前线。

志愿军不断反击

装备弹药急需补充

靠着全国“扫库底子”搜集的弹药,志愿军出其不意发动反击,仅入朝2个月就将美韩联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了“三八线”。但当1951年春天来临时,志愿军各部弹药已经损耗大半,根本无法支撑以后的对峙作战,在国内军工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只能向苏联求援,全面换装苏式装备,从苏联方面获得弹药补给。

二战末期,苏联按照“雅尔塔会议”约定,参加对日作战,并迅速集中150万大军围歼盘踞东北的日寇关东军部队。战争结束不久,苏军开始换装最新的AK-47全自动步枪、T-54坦克等先进装备,将手中数以万计的波波沙冲锋枪、莫辛-纳甘步枪和上千辆T-34坦克都留在了远东地区的仓库里。

使用苏式装备的志愿军

二战旧货也要付本付息

这些虽然也都是二战期间的旧货,但在志愿军手中却仍能发挥很大作用。当中国方面要求苏联提供这批武器时,苏联统帅斯大林满口答应,毕竟保卫朝鲜也是消除美军对其远东的威胁。但斯大林却表示代价必须“共同负担”,即中苏两国各承担一半装备费用。尽管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但苏联还是按照这些装备“出厂价格五折”换算成了贷款,要求我国不仅支付本金,还要承担利息。可叹中国人民付出鲜血生命的牺牲,无偿帮助朝鲜作战,并协助重建朝鲜人民军,而同为朝鲜近邻的苏联,拿出自己不用的装备,竟然还要计件收费。

以至于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元帅当时审看称赞苏联援助的文稿,凡是看到“慷慨”“无私”等字样,都会直接拿起笔来删掉。

2 阅读:788

评论列表

用户88xxx92

用户88xxx92

14
2025-04-11 15:10

当时除了苏联还有谁会大规模卖军火给我们?

洋洋大观 回复 04-14 13:34
没有斯大林的挑拨,朝鲜打不起来,没有美国的支持,朝韩之间也早就统一了,所以都是实力说话。

用户88xxx92 回复 洋洋大观 04-14 16:29
大国才能当棋手,小国只能是棋子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笑谈风云,闲说历史,另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