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鼎盛时期,为啥靠三个女子平定西域?汉朝女子到底有多牛?

聪明的原野 2025-02-17 16:36:44

说西汉能平定西域全然依靠三个女子,这显然是不太准确的。但在汉朝对西域展开攻略的过程中,的确有三位了不起的女子,她们为这件事贡献突出,这一点是千真万确的!

汉朝有三位了不起的女子,她们分别是细君公主、解忧公主以及身为女外交家的冯嫽。这三位女子在汉朝的历史画卷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各自以独特的贡献和经历闪耀着伟大的光芒。

这是一个故事,其情节发展极具曲折性,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转折与变化。同时,它又是那样的波澜壮阔,仿佛一幅宏大的画卷徐徐展开,其中所蕴含的精彩与震撼,足以让人沉浸其中,深深为之触动。

故事得从汉朝大规模攻略西域那个时候讲起。在汉武帝当政时期,汉朝打算攻打匈奴,为此便琢磨着要和西域方面携手合作。于是乎,汉武帝就派遣了大名鼎鼎的探险家张骞前往西域,去开展相关的沟通事宜。

然而,西域的实际情形与汉朝事先所预想的存在较大出入。汉朝原本期望能和西域的月氏携手合作,共同对匈奴发起进攻。可未曾料到的是,在汉朝建立之前,虽说月氏人曾称霸西域,可随着匈奴势力的崛起,月氏人不断西迁,到这时,西域已不再是月氏人的地盘,他们已迁至远方了。

于是在那之后,张骞便只得在广袤的西域地区四处探寻,力求找到下一个能够与之展开合作的对象。经过一番找寻,张骞终于寻觅到了一个规模相对较大些的国家,而这个国家便是被称作乌孙的那一国。

然而,乌孙这枚暗中布置的棋子,在汉武帝时期并未派上用场。缘由是张骞在西域还未来得及将相关事宜谈妥,汉朝便已与匈奴正式展开了对战。之后,由于卫青和霍去病作战极其勇猛,这场战争历经十年,就把匈奴完完全全地打退到了漠北地区。

在匈奴退回到漠北以后,乌孙此前所起的作用,瞬间就如同变成了一步闲棋一般,不再像之前那般有着关键且紧要的局势影响力了,仿佛一下子就从重要的布局位置,变成了暂时没了用武之地的闲置状态。

就在这个时候,第一位女主角细君公主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啦。

细君公主实际上一开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公主哦,她乃是罪臣的女儿呢。确切来讲,她是汉武帝五哥那一家的孙女。要是按照辈分来论的话,她理应算是汉武帝的侄孙女啦。

这位细君公主身为皇族后裔,命运却着实不佳。在她幼年之时,其父卷入了那场声名远扬的“淮南王谋反案”。就因这起案件,她家的爵位被彻底剥夺,家中长辈也无一幸免,全部惨遭处死。

话说回来,汉武帝在当时终究还是动了恻隐之心,并没有让自己的五哥落得个彻底断后的下场。特别是面对那个还未成年的侄孙女,汉武帝更是展现出了大度,就这么放过了她。不过呢,即便能侥幸逃过一死,可“罪臣之后”这个身份那是怎么都摆脱不掉的啦。

就这样,一直等到乌孙国派遣使臣抵达长安之时,细君公主的机遇也就随之而来了。

彼时,乌孙使团一路行至长安。抵达之后,众人皆被惊到了。在他们以往的认知里,乌孙无疑是西域首屈一指的强国。他们原本想着,汉朝即便实力强劲,至多也就是和乌孙国不相上下罢了。哪曾料到,真实的汉朝,其强大程度远超乌孙不知多少倍呢。

于是,在此之后,使团即刻便返回了乌孙国,将汉朝那边的相关情形向国王作了汇报。没过多久,乌孙国就又派出使团,径直奔赴长安,其目的便是想要迎娶汉朝的公主。

汉武帝得知此事时,起初那反应着实是气愤不已。要晓得,汉朝此前之所以同匈奴开战,其中极为关键的一个因素,便是汉朝长久以来一直在与匈奴进行和亲。到了汉武帝这时期,和亲一事已然成了极为敏感的话题。在举国上下呈强势之态时,汉朝若再派公主去和亲,难免会给人一种软弱之感,对后续汉朝开展对外战争也颇为不利。

然而,没过多久,在旁人的一番提醒下,汉武帝脑海中又浮现出了那个被贬的侄孙女。想当年,侄子谋逆之时,这侄孙女不过是个年幼的孩童,却也因这事儿受到牵连。汉武帝心里也觉着这小女孩着实可怜,这不,就在这个时候,恰好就记起她来了。

在汉武帝的考量之中,安排自己的侄孙女前往西域成为乌孙国的王后,好像也未尝不可。其一,如此一来,他的侄孙女便能摆脱罪臣后人这一身份束缚,日后得以去乌孙国尽享荣华富贵。其二,完成此次和亲后,汉朝也就具备了正当理由,可直接介入西域相关事务当中。

最为关键的在于,此次的和亲与往昔和匈奴的和亲截然不同。想当年与匈奴和亲,实乃迫不得已之举。但如今这情形,可是人家乌孙国上赶着来求娶公主呢!并且此次汉朝女子嫁过去,并非是去低声下气、委曲求全的,而是要直接成为王后。毕竟有整个汉朝作为强大后盾,乌孙国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最终,汉武帝经过考量后做出了决定,那就是将自己的侄孙女的身份予以升格,使其拥有公主的名号。随后,便安排她肩负起代表汉朝的重任,前往乌孙国进行联姻事宜,以此来达成两国之间特定的政治目的等。

就这样,在使团经过多次恳切请求之后,细君公主最终还是踏上了远嫁乌孙国之路。而她,也由此成为了汉朝历史上首位嫁往西域的公主。

然而令人未曾料到的是,在细君公主嫁至乌孙国以后,她便迅速察觉到,实际的情形与她此前所预想的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原来,在那时,乌孙国的状况是这般情形。

乌孙起初本是西部的一个游牧民族,在最初阶段,它同月氏一样,都在河西走廊那一带生活着。不过后来,乌孙遭到了月氏的打击并战败,甚至险些被灭族。当匈奴逐渐崛起之后,剩下的乌孙人便与匈奴联合起来,最终将月氏给赶走了。

后来,大约在汉文帝执政阶段,因月氏人往西边迁移,乌孙便慢慢发展壮大起来,俨然成了匈奴在西边颇为强劲的从属势力。然而到了汉武帝当政之时,这时的乌孙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已然不再像从前那般紧密融洽了。

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在这个时候,乌孙王已然步入了垂暮之年,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身体不再如往昔那般强健,精力也大不如前,毕竟,他已经是上了年纪的人了。

在历史长河中,自乌孙被月氏打败之后,一直到汉武帝那个时期,整整几十年的光阴里,乌孙始终是同一位王在统治着。这位乌孙的王啊,名字叫做猎骄靡。为了后续叙述起来更加便捷,我们不妨就把他称作乌孙老王吧。

由于这位乌孙老王当政的时长颇为可观,待到汉武帝统治时期,他已然步入老年阶段。并且在这个时候,他的嫡长子,也就是曾经的乌孙太子,已然先他而去,离世在了他的前头。

那么,接下来乌孙这边发生的事儿啊,就跟后来明朝朱元璋时期的那个情况挺相似的。乌孙的老王呢,是打算把自己的嫡长孙立作继承人的,可老王还有个儿子对此并不乐意。不过有所不同的是,这乌孙的老王,压根儿就镇不住他这个不乐意的儿子呢。

最终实在没辙了,那乌孙老王只得让他的大孙子领着一万人,出去另立门户,独自过活。而老王自己则带着一万人,至于乌孙国其余的人呢,全都归在了老王的另一个儿子名下掌管着。

大约就是在如此情形之下,张骞辗转来到了乌孙。

在当时那种局面当中,乌孙显然是没办法与汉朝结成联盟的,毕竟其自身的诸多事宜都还未梳理清晰呢。不过,张骞的到来,倒是让乌孙的那位老王从中看到了化解难题的曙光。在这位老王眼里,汉朝实力强劲,是具备干涉乌孙内政的实力的,可另一方面,汉朝距乌孙路途遥远,无法直接左右乌孙国的兴衰荣辱。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汉朝与乌孙刚刚建立起联系之际,匈奴那边便也获悉了这一消息。匈奴心想,我既然不是汉朝的对手,可对付一个乌孙难道还不行吗?于是在此之后,匈奴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即刻派遣军队向乌孙发起进攻。

从当时的形势来讲,要是匈奴出动军队来袭,乌孙王以及长孙这一支系必然会一败涂地,如此一来,乌孙国便会完全改朝换代。很明显,那位乌孙老王是绝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发生的。于是在知晓匈奴的相关动向之后,这位乌孙老王立刻备好了一千匹马当作聘礼,前往汉朝求娶公主,盼着汉朝能助乌孙化解困境。

在细君公主嫁至乌孙之前,乌孙当时的状况大体上便是这般模样了。也就是说,乌孙在迎来细君公主之前,其相关情况差不多就是如前文所描述的那样子的,没什么太大的不同之处。

汉武帝起初将细君公主嫁过去,本意是期望她能尽享荣华,过上优渥的生活,同时助力汉朝对西域进行渗透。可实际上呢,乌孙国那边的状况着实不容乐观。并且,细君公主怎么也没料到,自己所要嫁的这位乌孙王,岁数居然已经那么大了。

就年龄方面来推测的话,这乌孙的老王,恐怕岁数是要比汉武帝还大呢。不管从哪个角度去考量,细君公主在嫁过去之后,想要收获幸福那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儿。

要知道,细君公主身为和亲公主,她所背负的可不仅仅是个人的幸福,更多的是关乎国家的那份责任。于是在此情形之下,细君公主最终还是嫁给了乌孙国王。并且在后来,依据游牧民族的习俗,她甚至还嫁给了乌孙老王的孙子呢。

并且在之后,匈奴得知乌孙与汉朝结为姻亲的情况后,便由原本的胁迫手段转变为采取利诱的方式。从那以后,匈奴还送过来一位单于的女儿,企图凭借此举来拉拢那位乌孙的老王呢。

细君公主便是如此,在乌孙国度过了整整五年的时光。这五年里,她于汉朝在西域的渗透一事贡献颇大,不仅如此,还将诸多西域的情报传递回汉朝,为后续汉朝展开大规模攻略西域的行动奠定了良好基础,其功绩着实不可小觑。

在她才刚嫁到乌孙没多久的时候,汉武帝就下达了命令,指派身为外戚的李广利率领军队径直去讨伐西域的大宛国。这一场远征路途可不近,足有三千多公里呢,差不多跨越了整个西域地区。尽管最终是损兵折将的状况,可还是十分艰难地取得了胜利。

汉朝与他国的这场战争,毫无疑问地在西域诸国面前全方位地树立起了汉朝那令人敬畏的威严。在这一整个漫长且艰难的远征行动进程之中,细君公主所传回来的各类情报,起到的作用无疑是极为关键且至关重要的!

然而,细君公主在嫁至乌孙国以后,仅仅历经五年的时光,就早早离世了。究竟是匈奴暗中对其使了手段,还是她身处西域,因太过眷恋家乡,久而久之郁积成疾,最终不幸病逝,这一切都无人知晓。

很明显,汉朝方面并不会由于细君公主的离世,便终止在西域开展的行动。同样的,乌孙国这边也绝不可能因为细君公主不在了,就轻易舍弃汉朝这一强大的依靠呢。

于是在这之后,乌孙国没过多久便又一次派遣使者出发了,其目的依旧是向汉朝提出求娶公主的请求。

汉武帝对于细君公主的离世,内心自是满含遗憾。然而当下汉朝的局势也着实不容乐观,毕竟经过近二十年的休养生息,匈奴的实力已然恢复许多,又再度走出漠北。在这样的情形下,汉朝恰好在西域那边急需一个强有力的盟友,以便能牵制住匈奴在西边的发展态势。

于是在这之后,汉武帝已然没有了别的选择,只能从那些宗室之中获罪臣子的后代女子里,又精心挑选出一位,把她封为公主,而后将其远嫁至乌孙国去。

就这样,后续的两位女主角,也纷纷亮相了。

汉武帝后续选出前往乌孙和亲的解忧公主,她便是第二个女主角啦。至于第三个女主角呢,是解忧公主的侍女,也就是冯嫽哟。

且先来说说解忧公主。

解忧公主着实比细君公主更倒霉!细君公主在她父亲造反那会儿,好歹之前已经当了几年的贵族女子,也享受到了数年的荣华富贵呢。然而解忧公主就不一样啦,在她还没出生,尚在娘胎之中的时候,她爷爷就参与造反了,卷入了那场七王之乱!

因此,解忧公主打从呱呱坠地起,身上便被烙下了罪臣后裔的印记。虽说她实实在在是老刘家的子孙后代,可压根就未曾有过哪怕一天能享受到荣华富贵的日子。

然而,在细君公主离世以后,她竟被挑中了,成为了接下来那个要远嫁乌孙的女子。

从这样的层面去看,汉朝对她确实有所亏欠。在当时的情境之下,综合各方面因素来讲,汉朝于她而言,真的是存在着亏欠之情呢,这一点从这个特定的角度去考量,是十分明显且毋庸置疑的。

然而,一旦国家赋予的使命降临到她身上,这位解忧公主已然没有了丝毫的退路可言。面对此种情形,她唯有挺身而出,以一己之力去为国家排解忧愁,承担起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别无他选。

在抵达乌孙国后,解忧公主又嫁给了那位之前的乌孙王长孙,此时称其为乌孙新王倒也合适。此前的数年当中,由于李广利对大宛展开远征行动,这使得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正因如此,在乌孙这边,汉朝便顺势让原本的那位乌孙王长孙彻底掌控了大权。

相较于前任的细君公主,解忧公主显然要更为坚强。她抵达西域后,迅速凭借汉朝留在该地的部分人员,于乌孙国内成功树立起了自身威望。并且,解忧公主还特地派出自己的贴身侍女冯嫽,让其代替自己前往出使西域的其他诸多小国。

没过多久,西域各地便迅速传开了汉朝解忧公主的名声。其声名远扬,仿佛一阵风般,快速地在这片广袤的西域大地上蔓延开来,使得众多人知晓了来自汉朝的解忧公主,她的名字也逐渐为西域各方所熟知。

在此处,咱们得先把解忧公主的故事暂且搁置一下,先来聊聊西域的大致地理状况。毕竟,要是不这样做的话,我们可就很难领会在当时那个时期,乌孙以及解忧公主对于汉朝而言,究竟有着怎样重大的意义。

古代中原王朝把玉门关以西的地域统称为西域。从广义来讲,西域包含玉门关以西的全部区域,就连西亚以及欧洲的部分地方,在汉朝时期的中原人眼中,同样也可称作西域。

狭义层面的西域,说的是处于玉门关以西且在帕米尔高原以东的那片区域。从地理范畴来讲,这片区域大体能用“三山夹两盆”来描绘。其中的三山,依由北至南的顺序为阿尔泰山、天山还有昆仑山。两盆呢,就是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塔里木盆地处于天山与昆仑山之间。

由于气候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两大盆地里,准格尔盆地适合开展农耕的地方相对不多,相较而言,草原的面积倒是稍显多些。也正因如此,在解忧公主远嫁乌孙之时,这一区域当时还是由匈奴人掌控着主导权呢。

在准噶尔盆地的南面便是天山,越过天山后便来到了塔里木盆地。由于天山的阻挡,塔里木盆地能获得的降水变得更少了,正因如此,在这片盆地区域之中,大部分地方都呈现出沙漠的地貌,也就是如今人们所熟知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大部分区域皆为沙漠,并不适宜人类生存居住。而在此处,唯有沙漠与两座山脉相交接的地方,才能够供人类大规模生活。这两条呈线状分布的区域,凭借着昆仑山以及天山之上积雪的融化,还能够获取到一定量较为稳定的水源。

在汉武帝成功打通河西走廊以前,那一带可全都是匈奴的势力范围,这儿的各个小国,无一不是匈奴的小弟呢。不过打从李广利打败大宛之后,这一区域内的所有小国,便纷纷开始认汉朝当大哥了。

当解忧公主远嫁西域之际,彼时西域的整体局势呈现出汉朝与匈奴各占一半的状况。具体而言,天山以北那广袤的草原地带,在当时仍处于匈奴的掌控之下。而天山以南的诸多小国呢,在这个时候基本上都已向汉朝表示臣服了。

然而问题在于,当汉朝大军身处此地之时,情形是这般模样。可要是汉朝大军撤回到玉门关以东呢?需明白,在当时的汉朝,一时间还难以调配出足够多的资源去对西域展开大规模的移民行动。毕竟西域这边的地理环境,也是没办法承载过多人口的啊!

要想让这一区域内的大部分小国都听从汉朝的吩咐,就得在北线中段挑选一个西域小国加以扶持才行。毕竟唯有这个被扶持起来的小国可以在正面抵御匈奴,使其无法翻越天山顺利往南进发,如此,汉朝方能确保自身在西域拥有足够的影响力。

汉朝在当时所选中的那个西域国家,恰恰就是乌孙。

唯有乌孙能够阻挡匈奴大规模跨越天山,使其无法长驱直入西域腹地,如此一来,汉朝才可以凭借最少的兵力将这块区域掌控住。这恰恰就是此前汉武帝尽管极其厌恶和亲之举,可最终还是把汉家女子远嫁过来的缘由所在。

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细君公主出色地完成了该项任务。然而时过境迁,如今这一任务的接力棒交到了解忧公主以及她的侍女冯嫽手中,由她们来继续肩负起这份责任。

正史当中,有关解忧公主的记载实在是少之又少。因而我们并不清楚,在那段时期解忧公主具体都开展了哪些行动。仅能明确的是,在随后将近二十年的时光里,直至解忧公主的第二位丈夫离世,匈奴始终都未能深入到这片区域当中。

并且,在此期间,汉朝所能给予的助力实际上极为有限。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清楚,李广利远征大宛后不久,便与匈奴交战,使得汉朝兵力受损。随后又发生了巫蛊之祸,汉武帝传位给汉昭帝。而汉昭帝即位后,汉朝的几位高层大臣又忙于内部争斗。

因此,在这段时期当中,汉朝想要再派出众多的军队前往西域,以此来给解忧公主提供有力的支持,那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然而最终,那位极为强悍的汉家公主,她携同自己的侍女一道,成功且出色地捍卫住了此前汉朝大军历经征战所取得的成果。

二十多年过去后,解忧公主的丈夫离世了。在这位国王故去之后,围绕乌孙国王的王位归属,各方展开了激烈争斗。终究,由于汉朝已有多年未派遣军队前来,解忧公主少了有力支撑,底气不足。而且她的儿子似乎年纪尚幼,短时间内也难以继承那至高无上的王位。

就在同一时期,匈奴方面也着手在西域展开行动了,其妄图于乌孙国内挑起政变,进而扶植起一位偏向匈奴的新王,好让其登上王位,以此来达到自身在西域的某些目的。

接下来,解忧公主便着手与匈奴人展开周旋。其一,她全力发动自身所拥有的一切力量,指挥所有能够调动的军队,对匈奴的进犯予以阻击。其二,解忧公主同时向汉朝方面发出求救信号,盼着汉朝可以尽快赶来给予支援。

在收到解忧公主发出的求救讯息之后,起初,汉朝这边并未给予直接的回应。这并非是汉朝方面不想理会,实在是当时恰逢汉昭帝驾崩这一重大变故。彼时的汉朝中央,正全力忙于废黜昌邑王刘贺之事,随后又紧锣密鼓地拥立汉宣帝刘病已即位。

一直等到刘病已登上皇位,汉朝高层局势稳定下来,这时候汉朝才正式出动军队。要知道,在此之前,汉朝差不多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都未曾大规模向西域派遣过军队了,而此次出兵,汉朝那可是一下子就派出了多达十五万的大军!

当这一消息传至匈奴那里后,匈奴一方竟连交战都不敢,迅速就选择了撤退,根本没胆量与之一战便灰溜溜地撤兵而去了。

汉朝犹如解忧公主在西域的强大后盾,有此依靠,她自是底气十足。之后,解忧公主依照乌孙传统,联合丈夫的弟弟,使其登上新王的宝座。并且,按照草原习俗,她又改嫁于这位小叔子,从而得以继续担当乌孙国的女主人之位。

并且,在经历了这一回的有力撑腰之后,解忧公主于乌孙所拥有的话语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没过多久,她的儿子便成功成为了乌孙的继承人。

在接下来的数年时光中,解忧公主始终在西域这片土地上不懈奋斗着,致力于助力汉朝进一步提升其在当地的话语权。就这样一直到了将近十年之后,匈奴内部爆发了内战,如此一来,汉朝北方所承受的压力一下子就减轻了许多。也正因如此,在公元前60年的时候,汉朝便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

然而,就在西域都护府设立之际,解忧公主的第二任丈夫却离世了。此后,或许是受到匈奴方面的干预,亦或是乌孙内部诸多旧贵族的抵制。总归来讲,最终解忧公主的儿子未能成功登上王位,倒是一位有着匈奴血脉的王子,被推上了王座。

解忧公主哪能容忍这样的结果。没过多久,她便组织起一场刺杀行动,目的就是要除掉那个乌孙王。可叹的是,这次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计划失败后,身为主谋的解忧公主,因有汉朝在背后支持,也仅仅是受到了汉朝的一番斥责罢了,并未遭受实质性的影响。

待这件事圆满完成之际,解忧公主总算履行完了自身肩负的使命。随后,她便向汉宣帝递上申请,恳请能够回归故乡。彼时的解忧公主已然年逾古稀,在西域这片土地上,她已辛勤奋斗了将近五十年之久。她所付出的这一切,无疑为汉朝在西域的开拓贡献颇巨。

最终,汉宣帝打破常规,借助这位和亲公主,使其得以返回自己的家乡长安。待回到长安后,解忧公主又度过了两年的时光,真切地享受到了落叶归根的那份喜悦,而后因病离世。

到了此刻,有关这位解忧公主的故事,总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暂告一段落啦。曾经那些关于她的种种经历、传奇过往,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此刻停歇下来,只留下一段可供后人回味的佳话。

然而,这个故事并未就此画上句号。解忧公主离世之后,那位一直留在西域的侍女冯嫽,却接过了“主角光环”,成为了这段故事最后的女主角,续写着属于她的传奇篇章。

有一位侍女名叫冯嫽,此前的数十年间,她始终是解忧公主极为得力的助手,给予公主莫大的支持与帮助。不仅如此,在之后的日子里,冯嫽还嫁给了乌孙的大将呢,其在西域地区更是拥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在乌孙爆发内战的那段时期,有一位侍女名叫冯嫽。彼时,她积极奔走于各方势力之中,全力协助解忧公主。再后来,冯嫽凭借其丈夫一方的人脉关系,成功说服了那些与解忧公主对立的派别。最后,她还代表这些反对派返回汉朝,向汉宣帝请求给予册封。

于是在那之后,冯嫽承载着乌孙各方的殷切期望,动身返回了汉朝,目的是向汉宣帝请求赐予封号。汉宣帝对这样一位非凡的奇女子,内心满是欣赏之情。当冯嫽回到京城之时,汉宣帝特意下旨,要求文武百官全体外出迎接。而长安城的百姓们呢,也都纷纷争着出来,想要一睹这位巾帼英雄的风采。

最终,还是冯嫽带着来自汉朝满满的诚意,重新回到了乌孙。她凭借自身的能力与智慧,尽力去劝说乌孙的各方势力相互做出妥协。正是因为她的这番努力,解忧公主的儿子才得以登上乌孙的王位。而这之后,乌孙也暂时呈现出一分为二的局面了。

解忧公主返回汉朝之时,其侍女也随之一同归来。然而,解忧公主离世不久后,她在乌孙的后人便再度失去权势。在此情形下,那位名叫冯嫽的侍女,获汉宣帝的高度信任并委以重任,被直接任命为汉朝使者,再度踏上出使西域的行程。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之中,出现了这样一位极具特殊意义的人物,她乃是一位女子,并且承担起了使者的重任,值得一提的是,她更是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位担此职责的女性,有着非凡的开创性意义!

冯嫽此次出使乌孙,携带着汉宣帝给予的诸多册封内容,于乌孙内部展开多方面的协调工作。经过一番努力,乌孙全面接受了汉朝所给予的封官以及相关管辖。在乌孙接受汉朝实际管控之后,其余西域的各个小国见状,也都纷纷顺势而为,逐一接受了汉朝的封官安排。

在此之后,汉朝所设立的西域都护府,于西域这片地域而言,方才切实具备了完备的掌控力。如此一来,汉朝颁布的各项政令,能够径直在西域畅行无阻了。

0 阅读:8
聪明的原野

聪明的原野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