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到大臣家中避暑3天,霸占府中女眷,张全义:我有今天全靠他

聪明的原野 2025-01-11 13:50:40

天祐元年(904年)之时,朱温正忙于把唐昭宗迁到洛阳,同时也在为其称帝大业精心谋划、步步推进。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原配张惠却不幸病逝了。临终之际,张惠留下了“戒杀远色”的遗言,朱温听后不禁流泪,并且答应了下来。

然而,张惠此人“严整多智”,就连朱温对其也是既敬重又忌惮。可待到张惠离世之后,便再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管束得住朱温了。

特别是在朱温灭掉大唐并建立梁朝、称帝之后,那可真就是肆意妄为了,完全是想干啥就干啥,至于曾经所谓的“戒杀远色”之类的,早就被他给忘得一干二净,抛到不知多远的九霄云外去了。

乾化元年(911年)七月二十日这一天,朱温前往张宗奭的私人宅邸,其目的是为了躲避暑热。

因皇帝要来避暑,且张宗奭曾受皇帝之恩,于是张宗奭全力以赴,一心要让朱温在自家能住得舒舒服服的,可谓是竭尽了十二分的心力去操持安排,只为让朱温在此居住时能有惬意舒坦的体验。

那是自然,朱温心里所想要的一切,张宗奭都会全力提供出来。并且啊,就算是朱温自己都还没来得及想到的东西,张宗奭也能事先就给筹备得妥妥当当的,事事都想得极为周全,就盼着能满足朱温的需求呢。

然而,这本该是君臣之间增进感情的绝佳契机,却硬是被毁掉了,而这一切皆因朱温所做的一件事。那么,朱温究竟做了怎样一件事呢?

也就是说,朱温寄居于张宗奭的家里时,竟将张宗奭府内的女眷全都霸占了去,并非只是其中某一位,而是无一遗漏地据为己有了。

我家先前在河阳时,遭李罕之围困,当时只能靠吃木屑来勉强维持每日生计。全靠着他伸出援手解救了我们,我方才有了如今这般境况。这份恩情实在是重如泰山,无论如何都是不可忘却的。

张宗奭的想法十分直白,那便是:自己能拥有如今的这般境况,全然是仰仗着他,这份恩情可绝对不能抛之脑后,必须得牢牢铭记才是。

不得不承认,张宗奭确实有着超乎常人的忍耐力,怪不得他能够在那兵荒马乱的世道里存活许久呢。只是让人不禁好奇,到底是怎样的一份恩情,让他具备了如此能忍旁人所不能忍的特质呢?

张宗奭本名张居言,是实实在在从农民出身的。其曾在县里担任小吏一职,可这小吏并不好干。恰逢黄巢起义之际,张居言便投身到起义军中,后来还曾在大齐政权里担任吏部尚书这一要职呢。

在黄巢起义的大背景之下,张居言选择去依附河阳节度使诸葛爽。此后,凭借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在诸多战事里接连建立战功。凭借着这些功绩,张居言一步步高升,最终得以担任大唐的泽州刺史一职,并且还获唐僖宗赐名,被叫做张全义。

在诸葛爽离世之后,局势陷入了几番激烈的争斗当中。历经波折,最终张全义与李罕之达成了结盟之举。此后,他们二人分别占据了不同之地,张全义掌控着洛阳,李罕之则据有河阳,并且这二人一同倒向了李克用一方。

李克向朝廷上表进呈请求,而后李罕之得以出任河阳节度使一职。与此同时,张全义被任命为河南尹,负责对洛阳展开治理相关事宜。

洛阳在经历黄巢起义后,已然是一片破败景象,满目疮痍。就在此时,张全义开始主政洛阳。他大力劝耕务农,积极推动农业发展,在其努力之下,洛阳渐渐有了起色,粮食得以大量储存,仓储变得殷实起来。

李罕之这人贪暴且不遵法度,如此一来,他和张全义之间便渐渐产生了嫌隙。李罕之打心眼里瞧不上张全义,觉得其不过就是个庄稼汉罢了。而张全义对此却并不在意,在他看来,只要能将洛阳重新建设起来,其他的都无关紧要。

之后李罕之便时常向张全义索要粮饷,起初张全义都是大方给予,有求必应,可随着索要的次数逐渐增多,张全义也渐渐难以承受了。

要是没法满足李罕之的要求,李罕之便会将洛阳的官吏抓捕起来,押送至河阳去接受惩处。如此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全义心里对李罕之渐渐生出了极大的不满情绪。

之后,张全义竟在背后对李罕之使了阴招,趁着李罕之毫无防备的时机,派兵一举攻下了河阳,并且自己当上了河阳节度使。面对此种情况,李罕之选择从李克用那儿借兵,然后对河阳展开围困之举。

被围困了一段时间之后,张全义实在是撑不住了。要知道,此时城中已经没了粮食,情况万分危急。无奈之下,只能靠啖木屑来勉强维持生计的张全义,赶忙向朱温发出求救信号,盼着朱温能伸出援手来解这燃眉之急呢。

朱温即刻派遣军队前去解除围困,使得张全义能够继续担任河南尹这一职务,并且还兼任佑国军节度使一职,从而让其得以在相应岗位上继续履行职责,维持当地的相关治理等事宜。

朱温的那一次救命之恩,张全义一直牢记于心,从那往后便对朱温唯命是从,不敢有丝毫懈怠,一直听从朱温的吩咐行事,始终将这份恩情铭记,且以听命于朱温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份恩情的重视。

在朱温的全力保驾护航之下,张全义得以在仕途上不断高升。后来,朱温做出了让唐昭宗迁都洛阳的决定,而负责修缮洛阳宫殿这一任务的,正是朱温所指派的张全义。

待迁至洛阳后,张全义极为聪慧地主动让出权位。此后,朱温得以四处展开征战活动,而张全义在这期间为其提供了极为出色的后勤保障,如此一来,朱温对此深感放心。

在朱温称帝之后,河南尹张全义不仅兼任了河阳节度使一职,而且还获封魏王的爵位。同时,他被赐予了新的名字——张宗奭。此后,其仕途更是一路顺遂,不断得到晋升,在当时的局势下可谓是平步青云,地位愈发显赫起来。

恰在那君臣相处尚算相宜之际,朱温前往张宗奭家中避暑,然而就在此时竟发生了那样的事情。可张宗奭一直念着朱温往日的恩情,硬是强忍着心中的愤懑与不满,并且还极力阻拦自己的儿子做出弑君这般大逆不道之事。

朱温在张宗奭家中待了三日之后,完好无损地离开了。但实际上,君臣二人之间的嫌隙已然产生。说不定这嫌隙在更早的时候就已存在,只是此前一直未曾显现出来罢了。

在朱温步入晚年之际,其对张宗奭的猜忌愈发浓重起来。所幸的是,张宗奭的妻子褚氏,每次入宫之时,都会替张宗奭讲些好话,这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能缓和一下朱温对张宗奭的态度。

曾有一回,也不知是何缘故,朱温忽然又大发雷霆,当下便传召张宗奭进宫,看样子是要加以责备。就在这时,褚氏径直进了宫,然后对着朱温说道:

宗奭不过是个种田的老头儿罢了。这三十多年来,在洛城的四面,我不辞辛劳地开垦荒地,斩除荆棘,积极招聚军赋,以此助力陛下成就创业大业。如今我已年老体衰,生命犹如残烛,时日无多,可大家却对我有所怀疑,这究竟是为何?

张宗奭对洛阳以及朱温的大业而言,皆是有功劳在身的。然而如今他年事已高,却引来了朱温的猜疑。面对此种情形,褚氏实在觉得不公,于是挺身而出,要为自己的丈夫鸣不平,替其诉说这其中的委屈。

褚氏话音刚落,朱温即刻笑着回应道:“我可没什么坏心思,老妇人您就别再多说了。”(源自《旧五代史》)

不过,这话实在没什么说服力,无非就是在敷衍褚氏罢了。也正是因为有褚氏这层因素在,张宗奭才得以在朱温那里保全自身。

《洛阳搢绅旧闻记》里有相关记载,朱温曾多次动了杀张宗奭的念头。好在每次都有褚氏进宫替张宗奭向朱温求情,也正因如此,张宗奭才得以保住性命,逃脱了朱温的加害。

在后来后梁覆灭之际,张宗奭又恢复了原名张全义,转而投向了李存勖一方。此后,他获改封为齐王,还当上了刘皇后的义父呢。

李存勖此前赐予张全义“保忠归正安国功臣”的名号。到了同光四年(926年)时,邺都发生兵变。面对此情形,大臣们纷纷提议让李嗣源前往平叛,然而李存勖一开始打算御驾亲征,最终在张全义极力举荐之下,李存勖才同意让李嗣源去处理此事。

李嗣源抵达魏州之后,便将矛头指向了洛阳。张全义得知这一情况后,惊恐万分,连饭都吃不下去了,最后竟然就这样在自己家中离世,享年75岁。

虽说张全义这人着实不太好评价,可却有一方面是不能不提及的,那便是他为洛阳所做出的贡献。

从887年李克用上表举荐其担任河南尹起,直至926年卸任这一职务,张全义在将近四十年的时光中主理洛阳政务。在他的治理下,原本沦为一片废墟的洛阳重焕生机,当地百姓也因此能够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

因此,直至宋真宗那个时期,洛阳的百姓依旧对张全义念念不忘。在他们心中,张全义留下的种种印记并未随着时间消逝,即便岁月流转,洛阳人民对其的那份深切思念依然存续着,仿佛其功绩与影响一直都鲜活地存在于他们的记忆里。

0 阅读:3
聪明的原野

聪明的原野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