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途中皇后生子,唐宪宗托付给心腹隐于民间,21年后高中榜眼

聪明的原野 2025-01-11 13:51:16

天祐元年(904年)正月,朱温施加逼迫,致使唐昭宗李晔无奈之下只得将都城迁往洛阳。

这场迁徙满是屈辱,完全是被迫而行,整个过程慌乱且无比凄惨。

彼时,有诸多遭驱赶而被迫迁徙的士民,一路上皆是他们号哭的声音。这些士民对朱温满心憎恶,纷纷破口大骂道:

崔胤此等贼臣,竟将朱温招来,妄图颠覆我大唐社稷,致使吾等众人流离失所,沦落到这般境地啊!

在一番责骂之后,还得扶着老人、带着小孩向洛阳迁移,而唐昭宗呢,也于正月二十六日就从长安启程出发了。

就在唐昭宗刚刚离开之后,朱温便即刻下达命令,让人将长安城内的宫室、各类官署以及众多民间房舍全部予以拆毁。随后,把拆下来的木材统统取出来,抛进了渭河中,这些木材便顺着渭河水漂流,继而汇入黄河,一路顺流而下。

长安已然沦为一片废墟,彼时洛阳的宫殿尚在营建之中,还未完工建成呢。

朱温再度下达命令,从河南、河北两地征发百姓及工匠共计数万人之多,让这些人全部投身到东都宫殿的建造工程当中去。

朱温分明是打算将唐昭宗的后路全然截断,唐昭宗对此又怎会不清楚呢?只是他压根就没有反抗的能力,只能眼睁睁看着朱温这般行事,满心无奈却又无可奈何。

唐昭宗在最初也曾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啊,心中满是复兴唐室的渴望呢。就在其刚刚登上皇位的那数年时间里,他一直都在勤勉努力地治理着国家,坚决且大力地推行着各项改革举措,就想着拼力挣扎一番,试图挽救唐室的命运。

然而,最终事实证明他的挣扎全然是徒劳之举。要知道,历经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王朝,已然深陷困境,往昔的荣光一去不返。紧接着又爆发了黄巢起义,在这般局势下,大唐这座大厦行将倾颓,已然成为了不可更改的事实。

唐昭宗这位皇帝着实悲催得很呐。他对李茂贞的傲慢无礼愤恨不已,于是兴兵去讨伐李茂贞,可没想到最后却吃了败仗。就因为这一败,李茂贞便得寸进尺,一次次地闯入长安,肆意干涉朝政,搞得唐昭宗狼狈不堪。

唐昭宗被长安城内的宦官软禁起来了,地点是少阳院。那宦官的手段极为狠绝,竟把锁用熔铁浇铸焊上,让唐昭宗难以脱身。而且,唐昭宗每日所需的饭菜,也只能通过在墙根处挖的一个小小洞孔送进去,处境实在艰难。

最终,是在朱温进行干涉之后,唐昭宗这才得以摆脱束缚,重新获得了自由之身。此前唐昭宗应是处于某种受限的状况,而朱温的干涉成了关键因素,促使其迎来了重获自由的这一结果。

不过,这自由的时光甚是短暂。随后,唐昭宗在逼迫之下进入了凤翔,如此一来,李茂贞便获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契机。与此同时,朱温方面则是出兵对凤翔展开了包围之势。

唐昭宗被困在凤翔,日子过得极为艰难,苦苦挣扎其中。这一被困就是一年有余,偏又赶上冬日大雪纷飞之时,城内粮食匮乏,饿死者众多,如此情形下,唐昭宗的生活也近乎难以为继了。

最终,李茂贞与朱温达成讲和的结果,而后把唐昭宗转交给了朱温。

朱温与李茂贞在本质方面其实相差无几,然而朱温的野心相较而言更为庞大。他手段之狠辣程度要超过李茂贞,在对唐昭宗的把控上,朱温做得更为彻底,将唐昭宗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唐昭宗刚返回长安还未满一年,朱温企图更有力地掌控他,于是便向朝廷上表,奏请迁都洛阳,可唐昭宗又怎会心甘情愿呢,毕竟这并非他所期望之事,对于朱温的这一请求,唐昭宗内心是极为抵触的,自然不会轻易应允。

然而,他即便满心不愿,却也无力改变既定的局势。在朱温一手的操办安排之下,迁都一事终究还是按部就班地展开了。如此情形,唐昭宗亦是无可奈何,只能依照安排,极不情愿地从长安踏上了这被迫迁徙的路途。

时隔两日,唐昭宗抵达了华州。彼时,道路两旁的百姓纷纷夹道而立,口中高呼着万岁。见到这般情景,唐昭宗不禁羞愧至极,泪水夺眶而出,随后说道:

“莫要高呼万岁了,朕已不再是你们的君主啦!”(源于《资治通鉴》记载)

在那一瞬间,绝望之感如潮水般汹涌袭来,铺天盖地地将人笼罩其中。就在当天夜里,他对着身旁的侍臣如此说道:

有鄙俗之语这样讲:“纥干山头能把雀儿冻死,它们为何不飞到可以生存且安乐之处呢。”如今朕四处漂泊,全然不知最后会流落于何方啊!

随后又是一阵哭泣声传来。过了十来天的时间,车驾总算抵达了陕州。由于东都的宫殿当时尚未修建完成,没办法入住,所以车驾便只能暂时停留在陕州这个地方了。

再过了十日,朱温自河中赶来朝见唐昭宗。彼时,唐昭宗竟允许朱温进入寝殿去面见何皇后。何皇后不禁哭着说道:

从今往后,我们夫妇二人便将自身全然托付给全忠了!(源自《资治通鉴》)

或许那满心的无奈与酸楚,唯有唐昭宗以及何皇后方能深切体会到吧,朱温又怎会懂呢?反正于他而言,是全然无法领会这般滋味的,个中感受,也只有亲身经历者唐昭宗和何皇后才最为明了。

四月十六日这一天,朱温向上奏报称洛阳的宫殿已然修建完毕,随即恳请唐昭宗即刻动身前往洛阳。

唐昭宗仍在做着最后的抗争,始终不愿动身前往,并且多次派人前去告知朱温,称何皇后刚刚诞下一名婴儿,要等到十月份的时候才能够前往洛阳。

朱温觉得唐昭宗这是在故意拖延时间呢,为此他大发雷霆,随后便指派牙将寇彦卿前往陕州,责令其催促唐昭宗即刻出发,不得再有延误。

唐昭宗别无他法,只得于闰四月初自陕州启程。

在即将出发之际,唐昭宗着手完成了一件事情,便是将何皇后所生的小皇子给送走了。

何皇后此次怀孕实在艰难。朱温下令迁都那会儿,她已然有了七八个月的身孕。正常来讲,这般时候根本不宜长途奔波劳累,可在当时的情形下,她做不了主,就连唐昭宗也同样无法决定此事呢。

好在她此前已有生育三个孩子的经验,即便身处流亡的艰难处境,也成功保住了腹中胎儿。最终在三月初的时候,于陕州顺利诞下了一个儿子。

流亡途中的唐昭宗与何皇后,因这个儿子的诞生而看到了希望。彼时的唐昭宗,心中另有盘算,想着凭借这个孩子来达到拖延时间的目的。

朱温压根就没把何皇后和小皇子的安全当回事儿,也不知道他到底信没信相关的情况,反正就是不许他们继续在陕州待下去了,哪怕真信了可能也毫不在意他们的安危。

唐昭宗由此察觉到了前路的险恶。他心里明白,一旦自己踏入洛阳,便会如同砧板上的鱼肉一般,任人宰割。况且那时小皇子才刚刚出生,实在没必要跟着自己去遭受这样的磨难。

就这样,唐昭宗开始与何皇后一同商议起来:

已然到了这般地步,倒不如干脆把小皇子装扮成尚在襁褓里的平民家婴儿模样。然后带上些许宝物以及御衣,让其隐匿于民间。待日后时机成熟,再将其接回宫中来相认便是了。

父母疼爱子女,往往会为其作长远打算。何皇后虽万分不舍与刚出生的孩子分离,可她心里也明白,唐昭宗所想出的办法在当时而言已然是最佳之选了,毕竟靠着这个办法,起码能让小皇子的性命得以保全。

就这样,何皇后点头应允了下来。随后,唐昭宗将自己的心腹胡清唤至跟前,神色凝重且郑重其事地吩咐道:“你且乔装改扮成普通百姓的模样,把这婴儿带走吧。”

胡清未发一言,将自己悉心收拾、装扮妥当后,便悄悄带着小皇子离去了,整个过程没有丝毫声张,就这么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了此地。

小皇子被送走后,唐昭宗与何皇后便被迫前往洛阳。然而仅仅过了四个月,唐昭宗就在洛阳惨遭毒手离世。何皇后也未能幸免,于次年冬天同样被人杀害。

而小皇子呢,是被胡清带到了婺源考川这个地方,并且给他取了名字叫胡昌冀,自此,他们便开启了隐居的生活模式,就此远离尘世喧嚣,在那一方天地里过起了不被外界过多打扰的日子。

胡清对胡昌冀极为上心,在抚育方面精心照料,并且全力供他读书求学。而胡昌冀呢,确实没辜负这份用心,毕竟出身皇家,自身十分聪慧,在学业等方面更是积极上进,展现出了不凡的特质。

在公元925年的时候,胡昌冀年仅22岁,就参加了“明经科”的考试,并且在此次考试中表现优异,最终荣获了第二名进士的佳绩。

当得知胡昌冀高中榜眼的消息传来的那一瞬间,胡清顿时泪如雨下,情绪失控到不能自已。要知道,这二十多年来,他始终过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而如今,总算是没有辜负唐昭宗曾经的那份嘱托。

就在这一瞬间,他心里思忖着,是时候把胡昌冀的真实身份告诉给他知晓了。

就这样,他把当年从宫里带出来的御衣以及诸多宝物翻找了出来,拿给胡昌冀瞧,并且毫无隐瞒地把胡昌冀的真实身份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胡昌冀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会是大唐的皇子。可当他知晓这一切的时候,早已时过境迁,朝代都不知更替了几回。并且,他的父母以及那些所谓的仇人都已不在人世,面对这样的局面,他发现自己根本无能为力,什么都做不了。

之后,他选择在乡间创办了明经书院,投身于教书育人的事业当中。并且,他还积极地在乡间开展诸多善举,为当地的百姓做了数不清的好事,深受百姓的敬重与爱戴。

也许是看到胡昌冀已然长大成人,胡清心里的牵挂便少了许多吧。在926年的时候,胡清离开了人世,那时他享年84岁,能达到这样的高寿,确实是比较少见的呢。

胡昌冀将胡清予以厚葬,且一直把胡清的养育之恩铭记于心。胡昌冀作为“明经胡”的始祖,他尊崇胡清为“明经胡”的义祖,还在《家训》里对后代提出告诫:

显然,胡昌冀对胡清满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毕竟胡清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付出了诸多心血,如此一来,胡清的这些付出也算是有了值得欣慰的回应,没有被辜负呢。

在公元999年的时候,胡昌冀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享年96岁,最终与世长辞。

0 阅读:19
聪明的原野

聪明的原野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