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是一名木匠,他的鲁班书为何被列为禁书?看看开篇第一句是啥

白晴聊历史 2025-03-28 12:58:51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

鲁班,这位千古流传的“木匠祖师”,不仅在木工技艺上独步天下,更被传授予了神秘莫测的“机关术”与“秘技”。

然而,一本相传出自他之手的《鲁班书》,却在民间被视为“禁书”,甚至有人说它学不得、碰不得,否则轻则破财,重则伤身。

究竟是什么内容,让这本书蒙上如此神秘的色彩?是奇技淫巧,还是隐含禁忌?

天纵奇才,巧夺天工

要了解《鲁班书》,我们必须先了解它的作者——鲁班。

鲁班,名言,字公输,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

这是一个群雄逐鹿、战火纷飞的年代,各国都在拼命发展军事实力,修筑城池,制造兵器。

木匠世家出身的鲁班,从小就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天赋。

他制作的器物,不仅精美绝伦,而且实用性极强,很快就在当地赢得了赞誉。

年轻的鲁班,心怀一腔报国之志。

他深知,要让国家强大,单靠武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展生产,改善民生。

于是,他开始潜心钻研各种工艺技术,发明创造各种工具。

锯子、刨子、凿子、墨斗、尺子……在鲁班的巧手下,一件件精巧的工具应运而生,大大提高了工匠们的工作效率。

鲁班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他为各国修筑宫殿,建造城池,制造攻城器械。

鲁班设计的建筑,不仅美观大方,而且结构合理,经久耐用。

他发明的云梯、木鸢等攻城利器,更是让诸侯们叹为观止。

鲁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一个代表着智慧与创造的符号。

有人说,鲁班是天纵奇才,一生都在与天公较量,看谁更能制造出奇思妙想。

诚然,鲁班的才华,是上天的恩赐。

但他的成就,更离不开他孜孜不倦的努力和探索精神。

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他才能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宗师。

《鲁班书》:智慧与诡秘的交织

鲁班离世后,他的弟子将他毕生的知识和经验汇编成书,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鲁班书》。

这本书,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内容,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鲁班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讲述建筑、家具制作等木工技艺,下篇则涉及医学、道术、咒语等方面。

书中记载了大量鲜为人知的技艺和方法,有些至今仍然具有实用价值。

比如,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选材、制作各种工具,如何搭建脚手架,如何制作大木作等,对于当时的建筑行业,可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宝典。

然而,《鲁班书》的内容,远不止于此。

书中还记载了大量的风水学说、医学处方、道家术法,甚至包括一些诡秘的巫术和咒语。

这些内容,充满了神秘色彩,常人难以参详其中奥妙。

在古人看来,建筑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哲学,一种对天地人和的追求。

选址、动工的时间,都要严格按照风水的要求。

《鲁班书》中,详细记载了这些规矩,告诉人们如何选择吉日良辰,如何避开各种凶煞。

时至今日,在一些偏远乡村,盖房子仍然离不开风水先生的指点,而这些风水先生,手中拿的,往往正是一本《鲁班书》。

与此同时,《鲁班书》中也不乏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内容。

书中记载了大量的巫术和诅咒,其中不少咒语都带有强烈的毁灭性,如"五鬼献血""蛊虫降头"等。

这些邪门歪道,似乎与鲁班智慧仁厚的形象极不相称,给这本书平添了一层神秘而危险的色彩。

"断子绝孙"的诅咒

如果说书中那些诡秘的咒语还不足以让人望而生畏,那么,"欲学此术,必先绝后"这句警言,则彻底让无数有志之士退避三舍。

这句话,被广泛解读为,想要学会书中的绝技,就必须断子绝孙,否则就会遭到可怕的报应。

这个骇人听闻的诅咒,据说就出自鲁班之口。

传说,鲁班为了能随时回家看望妻子,特意制造了一只会飞的木鸢。

有一天,鲁班的妻子好奇心起,竟然擅自骑上了木鸢。

不料,她操控不慎,从高空坠下,摔得粉身碎骨,腹中的孩子也一并夭折。

鲁班悲痛欲绝,从此立下毒誓,不让后人轻易学得他的绝技,以免重蹈覆辙。

这个传说,我们今天已难以考证。

但可以想见,在那个迷信的时代,这样的诅咒足以让无数人望而却步。

许多工匠宁可终身与《鲁班书》无缘,也不敢触犯这个禁忌。

久而久之,这本书就成了少数家族的秘籍,秘而不宣,代代相传。

帝王之忌,列为禁书

让《鲁班书》成为禁书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统治者的忌惮。

在封建社会,皇权至上,任何对皇权构成威胁的事物,都要被扼杀在摇篮里。

而《鲁班书》,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潜在的威胁。

首先,书中那些匪夷所思的咒语和巫术,本身就足以让统治者心生恐惧。

在那个科学还不发达的年代,这些咒语被视为神秘莫测的力量,谁能掌握它们,谁就能操纵人心,甚至左右国家命运。

汉武帝时期爆发的"巫蛊之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当时,一些巫师利用邪术,制造了许多妖言惑众的事端,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的混乱。

这让历代统治者认识到,这样的术法绝不能让它泛滥开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其次,《鲁班书》中记载的建筑、机械等知识,也可能成为一些心怀不轨之人的工具。

试想,如果有人利用这些知识,建造坚固的城池,制造精良的武器,那对皇权又是何等大的威胁?在一个尔虞我诈的时代,任何有可能动摇皇权的力量,都不能允许它存在。

因此,将《鲁班书》列为禁书,成了历代统治者的共识。

一方面,严禁私自传抄、研习此书,另一方面,对那些掌握相关技艺的工匠们,也进行严格管控。

久而久之,《鲁班书》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它所代表的知识和智慧,却在很大程度上被阉割和buried。

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大遗憾。

失落的瑰宝,永恒的启迪

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完整地看到《鲁班书》的真貌。

由于长期的查禁和封锁,这本书的许多内容已经散佚,成为永远的谜团。

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些残篇断简,犹如一块块拼图,让人无限遐想,又无限惋惜。

但是,《鲁班书》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一本书。

它所代表的,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不断探索、不断超越的精神。

在那个远古的时代,鲁班以他的智慧和勇气,挑战了人类认知的边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传承和发扬。

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

《鲁班书》固然有其独特的价值,但其中的某些内容,尤其是那些危险的咒语和巫术,也确实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伦理和法治。

我们要学会辨别,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只有以一种开放、理性、科学的态度去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才能真正继承先人的智慧,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辉煌。

鲁班的故事,《鲁班书》的传奇,给了我们太多启示和思考。

它告诉我们,知识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根本动力。

任何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的做法,都是短视和愚蠢的。

真正的文明,应该是一种开放、包容、鼓励创新的文明。

让我们以鲁班为榜样,秉承他的勇气和智慧,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敢于打破陈规,开拓新的境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我们民族的无穷魅力。

0 阅读:169

评论列表

晚风轻轻吹

晚风轻轻吹

2
2025-03-28 18:26

[赞][赞][赞]

白晴聊历史

白晴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