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中央当时抽调13兵团加入了东北边防军。该兵团在志愿军中可是绝对的主力军之一。
可是,在抗美援朝期间,四野就没有部队再出现了。
四野是1949年3月由东北野战军改编而成的,是我军规模最大、兵力最多、战斗最强的一支野战军部队。四野一共有四个兵团,分别是第12兵团、第13兵团、第14兵团和第15兵团,此后还有陈明仁起义的21兵团。
抗美援朝,四野的兵还是有优势的,为何却只有13兵团参战?
四野第12兵团
12兵团在长沙和平解放后,兼湖南军区。而司令员萧劲光在这个时候被认命为海军司令员。于是,1950年4月,萧劲光率兵团机关干部1900余名北上北京,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第十二兵团番号撤销。由此,12兵团是不可能入朝作战了,萧劲光也因为组建海军,去不了。
四野第14兵团
和12兵团一样,14兵团也取消了番号,支援空军建设去了。
14兵团的司令员是刘亚楼,本身组建时间就比较短。在宜沙战役后的1949年8月,刘亚楼被认命为空军司令员,于是他率兵团部2600余人赴北京,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关。下辖的第39军转隶第13兵团建制去了东北。第41军转隶第12兵团建制,而第42军直属第四野战军。最后,第14兵团番号撤销。
四野第15兵团
15兵团组建的时候,邓华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治委员,洪学智任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贺晋年任第二副司令员,萧向荣任政治部主任。
不过在组建东北边防军的时候,第15兵团机关改为第13兵团机关,赶赴东北。而第13兵团机关由郑州调广州改称第15兵团,兼广东军区。说白了就是13兵团和15兵团领导层面换了一下。
第15兵团在南方的任务比较重,而且以广东军区为基础组建华南军区时,第15兵团兼广东军区番号就撤销了。
四野第21兵团
至于国军起义的另一个兵团陈明仁的21兵团,也没有参加抗美援朝,尽管陈明仁多次请战,但中央始终没有同意。由于广西剿匪不利,中央将第21兵团由湖南调广西剿匪。
1952年10月,兵团番号撤销,兵团部改编为第55军军部。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四野的其他兵团是没有机会参战的。而且,其他野战军的实力也不弱,完全可以为国出战。
抗美援朝还是四野扛大梁,出动的27个军中,四野的八个军战斗力最强,战果最大,分别是38军、39军、40军、42军、46军、47军、50军、54军,军长分别是梁兴初、吴信泉、温玉成、吴瑞林、肖全夫、曹里怀、曾泽生、丁盛(62年揍阿三)
如果让四野全军四个兵团参战,战绩会好多了,四野战术素养高,战力远超其他野战军,而且四野对极寒天气适应性好,像三野二野那些军队差太远了,宋时轮九兵团在长津湖例子,排兵布阵就已经大问题,以十五万之众打成那样真的不知说啥了[笑着哭]
四野除了十三兵团,后期先后有四十七军四十六军五十四军入朝作战。
除四野部队之外,还有很多东北军区的铁道兵部队和工程兵部队入朝参战。铁道兵和汽车兵在“第二火线”的牺牲率还是很大的。
志愿军十三兵团其实不是简单的一个兵团,他是把四野几个兵团的核心主力集中到一起了,除了43军留守国内,38.39.40等四野精华都凑一起了,还加强了炮,高射炮,汽车等技术兵种,原名东北边防军,算方面军的级别了。
先期入朝的四野28万人,打了前几场战役,稳住了战线,不需要多少人啊,何况让四野攻打台湾,台湾早就解放了
四野有一半部队去过朝鲜!
抗美援朝时期13兵团只是沿用了名字,实际部队编成和解放战争时期的13兵团不是一回事,实际是4野精编兵团 包括3兵团的构成同样如此,12军是3兵团的老部队 15军那是陈赓4兵团的 60军那关系更远。
组建海军空军,四野海陆空全有了。
十三兵团主力三个军,可是四野头版
四野还有2个军去剿匪了
十三兵团四个军足够打击侵略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