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种CT再有钱也不能随便做,否则伤害的是你自己!

水蓉聊健康 2025-03-31 09:19:15

陈师傅今年65岁,他比较关注养生和健康,经常浏览一些健康养生类的视频和文章。

咳嗽有段时间不见好转,他就会去拍个CT检查下,以确保肺部没什么大问题。近段时间,他又因胸痛、胸闷、咳嗽到了医院检查,并主动要求进行CT检查。

好友们听到他频繁做CT检查,就劝告他:“CT检查有辐射吧,不能经常做,否则会增加致癌风险!”

被好友这么一说,陈师傅心里开始犯嘀咕,那做一次CT检查致癌风险到底有多大呢?

一、做一次CT检查致癌风险有多大?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潘战和介绍:CT检查就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通过发射X射线围绕某个身体部位进行扫描,探测器在收集信息、计算机处理后,生成身体内部的图像,以发现骨折、肿瘤等。

CT确实会产生辐射,而这种辐射确实属于一种致癌物,不过偶尔一点的小损伤,能通过人体强大的修复机制来恢复。

那做一次CT检查致癌风险有多大呢?

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数据显示:一次普通胸部CT的有效辐射量是5~10毫西弗,大约会增加0.0025%~0.005%的患癌风险。当然不同部位的CT辐射量不同,但无论是哪个部位单次CT的致癌风险都是安全可控的,无需过于担心。

二、不同CT怎么选合适?越贵越好吗?

CT检查也有很多种不同分类,那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合适的CT检查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李茜介绍:不同的CT检查原理、作用和适用范围不同!

平扫CT:心脏及胸部平扫CT是胸部疾病常见的一种检查方式,密度分辨率高,能显示胸廓、纵膈、肺部,不容易漏诊病灶。

低剂量CT:低剂量CT辐射量是普通CT的五分之一,可以筛查肺部病变,体检时一般采用胸部低剂量CT,分辨率相对较低点。

高分辨CT:高分辨CT多用来诊断肺小结节、肺弥漫性病变等,可以更加精准找到肺部病灶,清晰显示肺部细微结构。

增强CT:增强CT需要往静脉血管中注射造影剂再进行CT扫描,从而显示病灶情况,并进行定性诊断。

PET—CT:PET—CT是通过将放射性核素标记到可参与人体代谢的化合物上,然后注射到人体内,再通过体外探测器PET来确定病变情况。PET—CT诊断肿瘤的准确率较高,检查时间一般是20—30分钟。

上述CT检查中,高分辨CT、增强CT、PET—CT的辐射剂量较高,成本也更高,如果健康人群只是想要体检,这3种CT再有钱也不建议随便做。

三、专家坦言:不提倡非必要的CT检查

近两年甲流肆虐,很多人感染甲流后咳嗽长时间不好,那有没有必要进行CT检查呢?

如果患者甲流病程超过一个礼拜,且出现了高热不退、反复咳嗽、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最好及时就诊排查,必要时遵医嘱进行CT检查。

但如果是日常普通体检,要不要选择各种CT类的检查呢?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肖虹、王彬和高林峰指出:不提倡非必要的CT检查,流行病学统计发现累积辐射量增加可能会增加癌症风险。临床上要执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要控制好两次放射学检查的间隔。

如今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很多人开始进行定期体检,希望能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不过专家不提倡非必要的CT检查,以免累计辐射量增加患癌风险。临床上可选择的CT种类很多,并不是越贵越好,而是要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

参考资料:

[1]《做一次CT检查,辐射到底有多大?》.生命时报.2024年05月31日

[2]《做一次CT检查,致癌风险究竟有多大?看完这组数据你就懂了》.健康时报.2025年2月28日

[3]《CT检查不能随便做》.健康报.2023年3月27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0 阅读:38
水蓉聊健康

水蓉聊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